福建省歌舞劇院

福建省歌舞劇院,籌建於1956年,以原福建文工團晉江地區文工隊為骨幹組建起來,1957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是福建省唯一從事音樂舞蹈藝術創作和表演的省級專業團體。

規模

福建省歌舞劇院,下設歌舞團、交響樂團、舞台美術中心、藝委會、藝術創作中心等部門。

發展歷史

福建省民間歌舞團時期:1957.3--1966.12

成立伊始。起名為「福建省民間歌舞團」 。舞蹈《走雨》、《彩球舞》、《採茶撲蝶》被譽為「老三跳」,風行於五六十年代。其中《走雨》參加了國慶10周年獻禮演出,劇組人員受到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福建省歌舞團時期:1967.1—1985.5

文革期間,將「民間」二字略去,一度為排演樣板戲的需要,與福建省話劇團、福建省雜技團合併。

福建省歌舞劇院時期:1985.6—至今

1985年,「福建省歌舞團」改名為「福建省歌舞劇院」,劇院實施精品戰略,高起點、高要求、高標準、高定位地組織和開展藝術創作以及藝術生產,推出了眾多舞台藝術精品,在全國重大藝術賽事和藝術活動中屢獲殊榮。

近幾年主要晚會及獲獎作品

雙人舞《命運》在1986年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中獲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 大型舞劇《絲海蕭音》榮獲1992年全國舞劇調演一等獎和文化部第三屆"文華大獎"以及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1996年創作上演的大型舞蹈詩《悠悠閩水情》榮獲文化部第六屆"文華新節目獎"; 交響隨想詩《刺桐城》榮獲日本「絲綢之路」管弦樂國際作曲比賽第三名。

劇院主要演職員

張樹平
許鎮川
吳少雄
邱孝胥
宋英
楊偉豪
楊軼琴
謝南
廖忠偉
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