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威大學
漢諾威大學,全稱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德語: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簡稱LUH)。2006年7月1日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茨誕辰360周年及大學175年校慶之際,改名為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
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 | |||
---|---|---|---|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 | |||
老校名 | Königli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Technische Hochschule Hannover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Hannover Universität Hannover | ||
校訓 | Mit Wissen Zukunft gestalten[1] | ||
創辦時間 | 1831年 | ||
學校類型 | 公立 | ||
預算 | € 447.2 million[2] | ||
校長 | Volker Epping | ||
行政人員 | 1,739[3] | ||
教師人數 | 3,046[3] | ||
學生人數 | 26,035[4] | ||
校址 | 德國下薩克森邦漢諾威 | ||
隸屬 | TU9 CESAER Association | ||
網站 | www.uni-hannover.de | ||
|
1831年由學者Karl Karmarsch於在德國下薩克森邦首府漢諾威市創建。在2015/16年冬季學期註冊學生26,800人,其中2,400人為來自超過120個國家的外國學生。該大學是德國9所理工大學聯盟的成員之一。[5]
歷史
漢諾威大學的歷史要追溯到1831年,在Karl Karmarsch的領導下,Christian Wilhelm Bornemann的啤酒廠、烈酒廠和食品廠改建為了一個高等商科學院。最初64個學生分布在以下專業:數學,建築藝術,機械工程,自然歷史,物理,化學,科技,製圖,雕塑和會計。
6年後,學校搬遷到了在漢諾威市中心Georg街的一個新建的建築里,那裡是現在漢諾威Kröpcke的所在地。在1840年代的前期,學校隨著鐵路的發展成長了許多。1844年註冊的學生達到了280人。1847年學校更名為綜合技術學院(Polytechnische Schule)。1853年專業的數量增加到原來的3倍。在1854/55年建立了當時德國最先進的化學實驗室。
在1875年學校達到了一個暫時的高峰,有868個學生和旁聽生。同一年,學校的創立者和校長Karl Karmarsch在為學校操勞了44年後退休。他的繼任者建築工程師Wilhelm Launhardt, 在後兩年的時間內推動了學校從綜合技術學院向理工大學的轉變。漢諾威大學歷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是1879年維爾芬城堡(Welfenschloss)的建立,這是在1866年漢諾威王國和普魯士合併後出於學校的目的改建的。
1879年4月1日綜合技術學院正式改名為皇家理工高校(Königli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並所屬柏林的普魯士部下。1880年,高校由五個部門組成:
- 建築
- 建工
- 機械
- 化學和電工學
- 通用科學
1896年,學校在工業前進的步伐中建立了一個機械工程實驗室,使學校的教育和研究在工業實踐的條件下得以實現。近百年的皇家理工高校的歷史後,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授予普魯士理工高校能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權力。這樣理工高校就和大學有了相同的地位。1909年4月14日,普魯士理工高校向女性敞開大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將近3000的學生數量達到了一個暫時的高峰。阿亨工業大學當時的註冊學生只有1440人,布藍茲維工業大學1180人。學校在7年內完成了舊部門至3個新學院的重劃:1. 通用科學 2. 工程(建築和建工工程) 3. 機械(電子)
在二戰時學校23幢樓中的5幢被炸彈完全摧毀,其他建築也或多或少受到損傷。在全體學生的積極作業的幫助下,使學校的整理和重建成為可能,學校聽課大堂的重建是通過1921年成立的高校發展聯合會(漢諾威發展會)的成員的資助的。1947年新建的Villa Simon建築後來被地理研究院使用,1951年學校的占地擴展到了Schiffbau,一年後通過合併園藝和農業高校(Hochschule für Gartenbau und Landeskultur)成立了第四個學院。
1960年代末教育界發展成為了所有高校政治擴建計劃的關鍵問題。由於高中課程新制度框架的統一,從1964年學生數量上升到四千到五千人,至1978、79年達到18000人。
1968年合併了商業師範高校(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für Gewerbelehrer/-innen),同年學校在結構變化後改名為漢諾威理工大學。而且學校在1968年成立了文科國家科學類(即後來的社會科學)學院,他們促使了臨時憲法的生效,這部憲法不應從時間適應性上來看,直到下薩克森邦高校法的生效。1973年建立法學院,1974年建立經濟學院,所以當時理工大學共7個學院。
根據1978年10月1號生效的下薩克森邦高校法,改名為漢諾威大學。大學的第一屆校長在1979年5月30日選出。1982年科學文化部批准了學校的一個基本制度,撤銷1968的臨時憲法,1996年修訂的憲法開始生效。在下薩克森邦高校優化概念(Hochschuloptimierungskonzept (HOK))的框架下,根據2003年的計劃,大學將加強向理工大學的方向發展。所以在文科類專業中,關閉了社會科學和羅曼語語言文學,師範教育部搬遷到了希爾德斯海姆大學。大學總共失去了150個職位,法學院雖然避免了關閉,但其中的法律社會學方向遭到了完全的消除,即使每年申請就讀該學院的學生多倍大於學校最終招收的人數(當時聯邦德國排第四位的需求)。將來漢諾威在社會科學領域政治學中只能提供一個學士學位方向,比如通用社會科學的碩士學位只有在哥廷根才能提供。
2005年4月1日學校通過合併17個專業領域建立新的學院規劃。大學由建築學院,建工和地質學院,電子和信息學院,機械學院,理學院,法學院,自然科學學院,哲學院和經濟學院組成。
2006年夏天,在經過長久的商議後,原本樸素的校名漢諾威大學改為漢諾威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大學(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以紀念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規模
在1987、88年的冬季學期漢諾威大學註冊學生達26503人,其中34.2%是女生。1990、91年的冬季學期註冊學生數第一次超過30000人邊界。當年女生比例達到37.4%,後一年達到了38.8%。1995年經濟學院,法學院和語言學院搬到了新址Königsworther Platz:以前馬牌輪胎公司(Continental AG)的行政主高樓。在有著20000平方米面積的所謂的康提校區(Conti-Campus)可以容下這些學院外還有一個圖書館,食堂和很多學生經營的咖啡廳。
今天的漢諾威大學在校生24000多人,從1990年來是下薩克森邦最大的大學,直到2006年被哥廷根大學趕超。將近3500個就職職位,其中2000個是在職的科學家。新設定的學院提供了近160個研究機構,超過50個專業包括了大量的學科,從自然科學,工程科學,語言和文化學以及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到園藝學,景觀設計和環境科學。
學院
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現在劃分為九個學院:
- 建築和景觀學院
- 建工和大地測量學院
- 電子信息學院
- 法學院
- 機械學院
- 理學院
- 自然科學學院
- 哲學院
- 經濟學院
人物
- 墨里奇奧·巴赫(* 1953),德國社會學家和名譽教授
- 埃里希·巴克(* 1946),德國名譽教授
- 弗里德里希·貝吉烏斯(1884-1949),德國化學家,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邁克爾·H·布雷特納(* 1963),德國經濟信息學家
- 阿爾弗雷德·布赫雷爾(1863-1927),德國物理學家
- 威廉·布希(1832-1908),德國詩人和畫家
- 卡斯滕·丹茲曼(* 1955),德國物理學家
- 霍斯特·德雷爾(* 1954),德國法學家
- 格哈德·埃特爾(* 1936),德國物理和化學家,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沃夫岡·艾特默(* 1949),德國實驗物理學家
- 萊茵哈德·蓋爾(* 1954),德國法官
- 約翰內斯·延森(1907-1973),德國物理學家,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卡爾·卡馬什(1803-1879),德國技術專家
- 曼努埃爾·基柏(* 1949),德國生物學家和政治家
- 特奧多爾·萊辛(1872-1933),德國猶太哲學家
- 瑪格麗塔·馬蒂奧普洛斯(* 1957),德國企業家
- 馬提亞斯·米爾施(* 1968),德國社會民主黨政治家
- 卡爾·亞當·佩特里(1926-2010),德國數學和信息學家
- 克里斯蒂安·菲佛(* 1944),德國犯罪學家
- 戴馬·薩拉蒙(* 1953),德國數學家
- 漢斯-彼得·施奈德(* 1937),德國法官
- 喬治·施努勒(* 1960),德國法學家
- 克勞斯·特普費爾(* 1938),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政治家
全景
外部連結
- 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主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來源
- ^ uni-hannover.de: Leitbild der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and: 1. Februar 2012
- ^ Zahlenspiegel 2016 (PDF). University of Hanover: 57. [2017-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年9月27日) (德語).
- ^ 3.0 3.1 Zahlenspiegel 2016 (PDF). University of Hanover: 46–48. [2017-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年9月27日) (德語).
- ^ Studierendenstatistik SS 2017 (PDF). University of Hanover. [2017-06-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年9月27日) (德語).
- ^ Die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 in Stichwort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