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敦厚(1906年11月1日—1949年4月24日)名敦厚,字化之以字行山西定襄師家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292

梁敦厚
中華民國 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49年3月29日—1949年4月24日
前任閻錫山
繼任末任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6年11月1日
 大清山西省忻州直隸州定襄縣師家灣村
逝世1949年4月24日(1949歲—04—24)(42歲)×
 中華民國山西省太原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親屬父:梁世爵
學歷
經歷

生平

梁敦厚的祖母與閻錫山的繼母是姐妹,梁敦厚的父親梁世爵(梁朝卿)是閻錫山的姨表兄,因此兩家常相往來。閻錫山的父親閻書堂(字子明)在五台城內開設積慶長錢鋪,梁敦厚的父親是店員之一。閻錫山後來輟學也到店內學生意。梁敦厚早年先後在閻錫山創辦的五台川至中學初中、山西省私立進山中學高中部、山西大學文學院英文系學習。從山西大學文學系畢業後,民國21年(1932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的少校機要秘書,負責掌握閻錫山的私人印章以及特費開支。該職位雖然不大,但是實際權力很大,他也甚獲閻錫山信賴。[1]:292

1936年紅軍東征回師陝北後,經朱蘊山牽線,中共代表彭雪楓來太原與閻錫山商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參與其事的只有梁敦厚一人。閻錫山開始倡導自強救國運動,由梁敦厚主持,民國25年(1936年)4月,自強救國同志會成立,閻錫山任會長,趙戴文任副會長,梁敦厚任總幹事。不久,閻錫山邀薄一波回晉創立、主持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工作,梁敦厚為總幹事,實際工作由薄主持。梁敦厚讓薄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併到處宣傳,對犧盟會的工作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梁敦厚被頑固勢力看作「左派」人物。。時日軍進犯綏遠,山西開始備戰,10月25日,成立山西軍政訓練委員會,梁敦厚任訓練委員。旋即調任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權處理組訓事宜,至抗戰爆發前夕已訓練十二個連共一千五百餘幹部和數萬民兵,同年11月,受閻錫山的全權委派,和中共代表彭雪楓就雙方合作抗日事宜進行了談判,並且在12月底達成了中國工農紅軍晉綏軍相互停止軍事攻擊,互通貿易,在黃河兩岸設立聯絡處,延安方面派人到太原設立電台和聯絡處等項協議(口頭承諾)。當時,中共方面與山西當局先於國民政府創建了實際上的抗日統一戰線。此後,凡閻錫山同中共方面的接觸聯絡均由梁敦厚一個人出面辦理。[1]:292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梁敦厚在太原創立了民訓幹部教練團,組織山西南部各地山區的民兵。11月8日太原淪陷,省政府遷到臨汾,任民族革命同志會總幹事及組織處處長,併兼任第二戰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隨營軍政學校與民族革命青年訓練學校教育長,率領民兵與進犯晉南之日軍游擊作戰。民國27年(1938年)2月,任山西新軍政治部主任、第二戰區政治部副主任。民國28年(1939年)3月,赴重慶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政訓練班受訓,獲蔣介石單獨召見。同年9月,被指定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山西總幹事。[2][1]:292

 
1948年3月,山西省選舉事務所頒發給梁敦厚的山西省定襄縣國民大會代表當選證書上的梁敦厚照片

晉西事變後,閻錫山在政治及軍事方面遭重大失敗,梁敦厚受到以王靖國為首的山西舊軍人集團的攻擊。不久,梁敦厚辭去所有職務,在民國29年(1940年)赴重慶等地。從此一變而為反共的急先鋒。民國31年(1942年)夏,日軍對晉西發動進攻,晉西保衛戰打響,梁敦厚領導所屬幹部進駐晉西抗戰中心之隰縣,任隰縣中心區戰地工作委員會主任,實行動員人力物力與組訓人民武裝自衛工作,屢次擊退來犯日軍。同年冬,被調往克難坡,任民族革命同志會駐會最高負責人。民國32年(1943年),任第二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建立同志會流動工作隊。[1]:292

 
1949年閻錫山(右)乘飛機離開太原前,梁敦厚(左)、閻慧卿(中)到機場送別

抗日戰爭勝利後,閻錫山率部從日軍手中接收了太原,梁敦厚代閻錫山履行山西省政府主席職務。民國35年(1946年)3月,梁敦厚創建了特種警憲指揮處,併兼任主任,在太原臨汾大同運城以及山西各縣設立特種警憲局。民國36年(1947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民國37年(1948年)夏,任山西總體戰行動委員會主任委員,閻錫山將省政府的日常事務交由其處理。[3]

1949年3月29日,閻錫山飛往南京,臨行前指定代省長、同志會工委會主任、太原特種警憲指揮處處長梁敦厚總負責。

太原保衛戰

自1948年7月晉中會戰後,共軍即以華北野戰軍主力向太原進攻,總攻太原先後共七次,自1948年年12月第六次進攻失敗後對太原採長期圍困政策,以待他處戰爭結束,然後集中火力進行總攻擊。山西省政府成立總體戰行動委員會,梁敦厚任主任委員,其後東北戰事結束,北平易手,即利用和談時期,調集東北林彪之第十五兵團,聶榮臻之第二十兵團,並傅作義原部四個師,另配炮兵團五團,共約23萬餘人,齊集太原外圍。又由晉冀察綏調來民兵二十餘萬人,連同原有攻城部隊,總計約六十餘萬人,並配屬由東北平津所得之大量重炮與火箭炮,暨所繳日軍華北總彈藥庫多數炮彈,先後由彭德懷徐向前任總指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閻錫山前往南京,梁敦厚代理省主席,負責指揮太原保衛戰。[4]

4月1日,共軍攻占太原所有新築之五個飛機場,4月9日起,以軍團級之部隊,向南北西三面開始攻擊,至14日夜間11時許南北兩線同時發動猛攻。15日早3時許北線共軍突破國軍向陽店陣地,西南線方面16日亦將南堰陣地突破,並將國軍義井,沙溝等各據點包圍,對大王陣地猛攻,趙恭軍長率部增援將共軍擊退,不幸中彈陣亡。至19日城東南共軍迫近城邊,國軍集中兵力固守城垣。適南京和談決裂,太原仰賴空投之食糧亦完全斷絕。共軍以人海兼火海戰術四面環攻,城周郊大小碉堡三千餘多為摧毀。22日晚共軍炮轟太原,城內外大炮彈燒夷彈密如雨下,火起六百餘處,城墻東南被轟塌三處。[5]

23日下午5時,梁敦厚及閻慧卿代表全體幹部致電南京:「一切已準備妥當,一定遵照鈞旨,屍體亦不與共軍相見」。4月24日晨,南城墻被毀,九時許,東城墻被攻占,共軍蜂擁而入,城內乃展開逐街逐屋之激烈巷戰,梁敦厚預令副官白光榮,備汽油及木柴於東花園之鐘樓側,至下午2時共軍迫近省政府大樓之際,在鐘樓飲藥自盡,白光榮用汽油焚遺體。同時閻慧卿與太原警察局局長師則程、特種警憲指揮處處長徐端等三百餘人,及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尹遵黨等百餘人亦以汽油焚樓後自殺,是為太原五百完人。共軍入城後,大事搜檢,於灰燼中僅獲梁敦厚之水晶石章一方,腿骨一塊。[6][1]:292[7]

紀念

在臺灣台7甲線與加納富溪交會處,建有以他命名的「敦厚橋」[8]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山西通志:人物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年. 
  2.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8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中文(繁體)). 
  3.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9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中文(繁體)). 
  4.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39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中文(繁體)). 
  5.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3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中文(繁體)). 
  6. ^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至六月. 臺北: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7年12月: 524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3) (中文(繁體)). 
  7. ^ 柏光元、翟元章. 梁化之自杀详情. 文史月刊. 2002, (11): 61–64. 
  8. ^ 《橋上英名 尋訪33座以人名命名之橋梁及隧道》.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識之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2015-01: 90–95. ISBN 978-986-04-4139-0. 

Template:末任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一級行政區行政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