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泉(1898年10月2日—2001年3月19日[1])原籍貴州貴築,生於杭州[2]活躍於1920-1940年代的中華民國銀行家、大學校長。[3]上海金融界、教育界、娛樂界元老。

朱博泉
朱博泉
出生1898年10月2日
 清朝浙江省杭州府
逝世2001年3月19日
中國大陸
職業銀行家、大學校長

生平

朱博泉早年在滬江大學學習。1919年從滬江大學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同年赴美國,先後入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銀行學及工商管理學,後來在紐約花旗銀行總行實習。1921年回中國,被浙江實業銀行總經理李銘(馥蓀)看重,進入浙江實業銀行,任上海浙江實業銀行總行外匯部副經理。 1926年,任華俄道勝銀行清理處清理員。1928年,中央銀行總裁宋子文任命其為中央銀行總稽核。1932年1月,任中央銀行業務局總經理。[3][4][1]

1931年,任上海綢業銀行董事。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上海銀行界於同年3月成立了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以為應對擠兌籌集資金,朱博泉任該委員會經理。[3][4][1]

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委託朱博泉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工業銀行,朱博泉任常務董事兼總經理,該行設在上海福州路33號。[3]為改變銀行票據長期通過錢莊清算的現狀(1890年,北市錢業界在寧波路上的興仁里設立中國第一家票據交換所),1933年1月10日,上海票據交換所成立,朱博泉任經理。該所設在香港路59號的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大樓的大廳,是中國乃至遠東地區第一個票據交換所。[5]1933年,朱博泉所著的《上海票據交換所之過去現在與將來》一書出版,該書是中國第一本有關銀行票據交換所的著作。[3][4][1]

1931年,朱博泉出任滬江大學商學院院長。1932年,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圓明園路真光大樓開辦城中區商學院,朱博泉繼續擔任商學院院長,任至1935年。[3][1][6]此外,朱博泉還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夜大學——滬江夜大學。1926年5月,朱博泉加入上海扶輪社;1934年擔任上海扶輪社社長,任內於1935年接待了來訪的國際扶輪創始人保羅·珀西·哈里斯,1935年卸任。[1]

1935年,英籍華人盧根興建的大光明電影院瀕臨破產,朱博泉任總經理的光明地產公司購買了大光明電影院及毗鄰的卡爾登劇場(今長江劇場)、功德林素菜館等,該圈子隨後成為上海灘最時尚的夜生活圈。同時,經朱博泉發動,大光明電影院還與國泰、南京、大上海等影劇院實現聯營,成立亞洲影院公司,由朱博泉任亞洲影院公司董事長。此外,他還創辦了作為《大眾電影》前身的電影雜誌《亞洲影訊》。[3][4]1930年代,他曾同時身兼108個頭銜。[3]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博泉留在上海。其間,1942年至1944年,擔任滬江書院院長。[6]1943年6月,任汪精衛政權中央儲備銀行參事,1943年8月,任汪精衛政權上海特別市諮詢委員、中國實業銀行董事長、交通銀行董事。1943年10月,任汪精衛政權中央儲蓄會監理。1945年7月,任上海特別市銀行業同業公會(1943年由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改組而來)理事長。[3][7]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於朱博泉依附汪精衛政權,有附逆之嫌,其房產林森中路1803號宅院被沒收,後被蔣中正下令分配給宋慶齡,成為上海宋慶齡故居[8]

1948年以後,朱博泉歷任上海大陸銀行副經理、永安紡織印染公司全國行政經理、上海紗廠行業調研總長、上海市工商聯高級顧問等職務。[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博全遷往華山路1461弄2號居住。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他被趕到平武路棚戶區居住。1981年朱博泉獲平反,住在玉屏南路天山四村。偶爾也對宋慶齡故居的修葺提出意見。[9]

2001年3月19日,朱博泉逝世,享年103歲。[1][3]

2002年,重新成立的上海扶輪社設立了「上海扶輪社前社長朱博泉專項獎學金」(The ROTARY CLUB OF SHANGHAI PAST PRESIDENT PERCY CHU SCHOLARSHIP FUND),以紀念朱博泉,資助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此後該獎學金項目成為上海扶輪社長年開展的重要項目之一。[1]

家庭

故居

1926年至1949年,朱博泉居住在上海范園17號。從1949年至文革,居住在華山路1461弄2號。文革開始後,朱博泉全家被從華山路1461弄2號逐出。1981年朱博泉獲得平反後,被分配到玉屏南路天山四村(屬於老公房)的一個單元內的兩間房間內居住,直至2001年逝世。

原來他還擁有淮海中路1843號(今為上海宋慶齡故居)作為外宅,但抗日戰爭勝利後,該宅被國民政府下屬單位征作招待所,一度成為蔣緯國私宅,但因受到輿論壓力,1948年該宅被蔣中正撥給宋慶齡居住。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ast President Percy Chu Scholarships, Rotary Shanghai, Retrieved on 2013-03-30
  2. ^ 林振榮; 喻世紅. 保险巨擘 金融硕勋——记民国后期上海滩重要的保险投资人、金融教育家朱博泉. 中國保險報. 2017-11-17 [2023-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朱博泉:银行界巨擘,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2008-06-11. [2013-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9). 
  4. ^ 4.0 4.1 4.2 4.3 范永林,上海票据交换所的创办人,国际金融报2002年1月22日,第六版. [2013年3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4日). 
  5. ^ 朱博泉与上海票据交换所 顾关林 王明亚 《档案与史学》 2000年02期.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 
  6. ^ 6.0 6.1 王立誠,滬江大學簡史,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內部資料准印證(2006)247號,2006年10月
  7. ^ 第一节 银行、钱业,上海通,于2013-03-30查阅.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7). 
  8. ^ 上海百年故居:感念历史的风云际会 生活周刊.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0). 
  9. ^ 上海先生 程乃珊 文匯出版社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