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5月17日) |
普立茲獎(英語:Pulitzer Prize)是表彰對美國國內在報紙、雜誌、數字新聞、文學及音樂創作等領域成就的獎項。它於1917年根據約瑟夫·普立茲的遺囑而成立,這是一位因為報紙出版而發家的富豪;這個獎項由哥倫比亞大學負責管理。[1] 普立茲獎目前共設有21個獎項,其中20個獎項的每位獲得者都會得到獲獎證書及15,000美元的獎金(獎金於2017年由10,000美元上漲而成)。[2] 而公共服務獎的每位獲得者則將得到金牌一面。[3][4]
普立茲獎 | |
---|---|
2022年普立茲獎 | |
授予原因 | 表彰在新聞報道、文學成就及音樂創作領域的卓越人士及團隊。 |
日期 | 1917年 |
國家/地區 | 美國 |
主辦單位 | 哥倫比亞大學 |
官方網站 | www |
評選機制
普立茲獎不會自動評審所有媒體中適用本獎項的作品,而是只會評審那些主動提交的參選作品(每個獎項類別的參賽費用為75美元)。參選作品必須至少符合特定獎項類別之一,並且不能僅僅因為文學或音樂作品而獲得評選資格。每件作品也只能參選最多兩個類別,無論其屬性如何。[5]
普立茲獎委員會每年都會挑選102名評審員組成20個獨立評審團為21個獎項評選最終獲獎者,其中兩個攝影類獎項共用一個評審團。大多數評審團由5名評審員組成,但是公共服務獎、調查報道獎、釋義報道獎、特稿寫作獎及評論獎等5個獎項的評審團則由7名評審員組成。此外,所有圖書類獎項的評審團至少有3名評審員。[1] 對於每個獎項類別,評審團都將給出最終的三份提名交由普立茲獎委員會。普立茲獎委員會將根據內部投票的多少決定最終的獲獎者,也可以繞開提名名單以75%的絕對多數支持來決定其他獲獎者;同時,委員會也可以投票決定該獎項空缺。普立茲獎委員會委員及新聞類評審團評審都是沒有任何報酬的;但是,文學、戲劇及音樂類評審團成員每年可以獲得2,000美元酬金,評審主席則可獲得2,500美元。[1]
入選者與入圍最終名單者
任何提交作品給普立茲獎的人士都可以被稱為「入選者(Entrant)」;但是只有那些經過評審團評審並最後與獲獎者一起公布的人士才能被稱為「入圍最終名單者(Nominated Finalists)」。然而部分只提交了作品而並沒有入圍最終名單的作家也會在他們的宣傳材料中稱呼自己為入圍最終名單者。
普立茲獎委員會已經開始警告入選者不要自稱自己是入圍最終名單者。普立茲獎官方網站在它們的常見問題版面內講述了相關政策:「入圍最終名單者是由提名評審團為每個獎項門類所選擇的最終名單。普立茲獎委員會通常會從每個獎項的三名最終入圍者選擇最後的獲獎者。在1980年代開始,普立茲獎才開始公布入圍最終名單者的相關訊息。已提交作品但並未入圍最終名單者被稱為『入選者』或『參選者』,普立茲獎目前從未公開過他們的資料。而自1980年代開始公布入圍最終名單者的訊息後,我們通常會以『提名者』稱呼他們。我們並不鼓勵那些僅僅向我們提交了參賽作品的人自稱自己被提名了普立茲獎。」[6]
NBC新聞記者,同時也是1989年普立茲調查報道獎得主的比爾·戴德曼就在2012年的一篇報道里指出,財經記者劉文思在她的彭博電視廣告及她所著書籍的封面描述自己為「普立茲獎提名者」;同時,《國家評論》的專欄作家卓納·古登堡也使用類似「普立茲獎提名」的字眼來宣傳他的書籍。戴德曼寫道,「那些提交作品給普立茲獎就自稱『普立茲提名者』的人就好比假設哥倫比亞影業這邊剛剛宣布自己向奧斯卡金像獎提交了《爸爸的好兒子》,那邊這部電影的主演亞當·山德勒就宣布自己是『奧斯卡獎提名者』一般。其實許多讀者都能意識到奧斯卡獎不是這樣的流程——電影廠沒有資格評選提名者,這只是將『奧斯卡獎』混入自己簡歷的一種取巧方法。同樣的,普立茲獎也不是這樣評選的,但是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7]
名義上,普立茲公共服務獎只授予新聞機構而不是個人。但是在少數情況下,獲獎新聞機構的主要貢獻者會在獲獎描述中列舉出來。[8][9] 新聞獎可以授予給個人、新聞出版物或新聞團隊;而如果是新聞團隊獲獎的話,主要貢獻者也有可能在獲獎描述中被列舉。[10]
獎項歷史
報紙出版商約瑟夫·普立茲在其遺囑中向哥倫比亞電影捐贈了一筆款項,以便於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新聞學校並設立普立茲獎;這筆包含獎金及獎學金的捐款為250,000美元。[11] 他指定了「四個新聞獎、四個文學和戲劇獎、一個教育獎和四個遊學獎學金。」[1] 在他於1911年10月29日去世後,第一屆普立茲獎於1917年6月4日頒發(現在於4月宣布)。
在羅伯特·麥考密克負責管理《芝加哥論壇報》期間,他認為普立茲獎不過是一個「互相吹捧協會」而不值得認真對待;因此直至1961年結束任期,《芝加哥論壇報》未申報任何一個普立茲獎項。[12][13]
直至1975年,普立茲獎都受到哥倫比亞大學受託人的監督。
獲獎人士
獎項門類
普立茲獎分與新聞、藝術、文學和小說有關的類別。凡是「定期(刊發)」的美國報紙、雜誌及通訊社(含在線新聞網站)的報道與圖片都可以報名參選新聞類獎項。[14] 從2007年開始,「除兩個攝影獎項將繼續僅限靜態圖像參選外,其餘新聞類獎項都將允許使用各種網絡元素。」[15] 2008年12月,普立茲獎首次宣布將考慮純在線新聞來源的內容。[16]
雖然普立茲獎顧問委員會與普立茲獎委員會素來反對雜誌參選普立茲獎,但是某些與雜誌相關的記者或作家(例如小莫內塔·斯萊特)可以因為與人合作或同時在報紙上發表作品而參選並因此獲獎。也正因為如此,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於1966年設立了美國國家雜誌獎。
2005年,雜誌首次獲准參選兩個類別(調查報道獎和特稿寫作獎)的評選。而到了2016年,這個獲准範圍又擴大了三個類別(國際報道獎、批評獎及社論漫畫獎)。[17] 也正是在當年,《紐約客》的凱薩琳·舒爾茨(特稿寫作獎)和艾蜜莉·努斯鮑姆(批評獎)成為新規實行後首次榮膺普立茲獎的雜誌入選者。[18] 2016年10月,普立茲獎宣布允許雜誌參選所有新聞類獎項。[19]
此前,突發新聞報道獎僅限地方新聞報道參選;而到了2017年之後,突發新聞報道獎擴大到所有國內新聞報道皆可參與。[20]
根據2017年12月公布的獎勵計劃,普立茲獎各大門類獎項的定義如下:[21]
獎項名 | 獎項定義 |
---|---|
新聞類 | |
公共服務獎 | 授予利用其自身新聞資源(如:故事、社論、卡通、照片、圖形、視頻、資料庫、多媒體或交互式演示文稿或其他視覺材料等)為公眾提供卓越服務的報紙、雜誌、通訊社或新聞網站等。公共服務獎通常被認為是普立茲獎的大獎,並在新聞類獎項列表中被首先提及。但公共服務獎僅授予獲獎的新聞機構,並且是所有普立茲獎中唯一頒發金質獎章的獎項。 |
突發新聞報道獎 | 授予對地方、州、全國突發新聞事件進行傑出報道的案例。它儘可能快速並準確地捕捉新聞事件的發生,並隨著時間推移可以闡明、提供背景並擴大最初報道的範圍。 |
調查報道獎 | 授予調查報道中使用各種新聞工具的傑出案例。 |
釋義報道獎 | 授予釋義報道中的傑出案例。它闡明了一個重要而複雜的主題,展示了記者對主題的掌握,以及在寫作和表達上的清晰性,並在其中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 |
地方報道獎 | 授予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報道當地關注的重大問題,展示原創性和社群專業知識的傑出案例。[15] |
國家報道獎 | 授予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報道國內事務的傑出案例。 |
國際報道獎 | 授予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報道國際事務的傑出案例。 |
特稿寫作獎 | 授予傑出的特稿寫作案例,主要考慮其寫作的質量和原創性、簡練性,並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 |
評論獎 | 授予傑出的評論寫作案例,其有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 |
批評獎 | 授予傑出的批評寫作案例,其有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 |
社論寫作獎 | 授予傑出的社論寫作案例。傑出的檢驗標準有清晰的寫作風格、高尚的訴求目標、合理的推理論證,以及有能力使用任何可用的新聞工具在作者設想的正確方向上影響公眾輿論。 |
社論漫畫獎 | 授予傑出的社論漫畫或社論漫畫集。傑出的檢驗標準有原創性、社論影響力、繪圖質量及作品效果,作品可以為靜態漫畫、動畫,或兩者兼而有之。 |
突發新聞攝影獎 | 授予傑出的突發新聞攝影作品。該作品可以是黑白照或彩色照,也可以是單幅作品或多幅作品。 |
特寫攝影獎 | 授予傑出的特稿攝影作品。該作品可以是黑白照或彩色照,也可以是單幅作品或多幅作品。 |
音頻報道獎 | 授予傑出的廣播電台節目或播客。該獎項於2020年增設,首個獲獎節目是由WBEZ所製作的《美國生活》中的「離群索居(The Out Crowd)」集。 |
文學及戲劇類 | |
小說獎 | 授予由美國作者所創作的優秀小說。小說內容最好能涉及美國生活。 |
戲劇獎 | 授予由美國劇作者所創作的優秀戲劇。戲劇內容最好為原創並能涉及美國生活。 |
歷史獎 | 授予優秀且恰當記錄美國歷史的書籍。 |
傳記 / 自傳文學獎 | 授予由美國作家所創作的優秀傳記、自傳或回憶錄作品。 |
詩歌獎 | 授予由美國詩人所創作的優秀原創詩歌集。 |
一般非小說獎 | 授予由美國作者創作的優秀且恰當記錄的書籍,並且該書籍不符合其他類別的申報條件。 |
音樂類 | |
音樂獎 | 授予當年由美國人創作並在美國錄製或首次表演的優秀音樂作品。 |
除上述獎項外,普立茲獎還設有特別表彰與獎勵和遊學獎學金(Pulitzer Travelling Fellowships)。普立茲特別表彰與獎勵有數十個個獲得者,大部分是因為新聞報道或文學及藝術方面的成就而得獎;而其中有5個「普立茲獎服務獎」是授予為普立茲獎運營和評選做出貢獻的人,最近一次頒發是小約瑟夫·普立茲在1987年獲得。而遊學獎學金則是授予每年由教師們選出的4名當年畢業的優秀新聞學院研究生。
獎項變遷
普立茲獎部分獎項的取消大致有三個原因:一是獎項中止,由於該獎項的範圍已經擴大到包含其他其他領域;二是獎項更名,這是由於通用術語發生了變化;三是由於獎項已經過時,例如電報報道獎等。
而獎項擴大的案例則有前普立茲長篇小說獎(1918年-1947年)更名為普立茲小說獎,現在授獎的範圍從長篇小說擴大到包括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等。
1910 年代 |
1920 年代 |
1930 年代 |
1940 年代 |
1950 年代 |
196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
1990 年代 |
2000 年代 |
2010 年代 |
現存 獎項 |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新聞類 |
7 | 9 | 1 | 0 | 2 | 5 | 1 | 3 | 8 | 2 | 社論寫作獎 | ||||||||||||||||||||||||||||||||||||||||||||||||||||||||||||||||||||||||||||||||||||||||
7 | 9 | 8 | 7 | 報道獎 | – | |||||||||||||||||||||||||||||||||||||||||||||||||||||||||||||||||||||||||||||||||||||||||||||
7 | 0 | 5 | 0 | 公共服務獎 | ||||||||||||||||||||||||||||||||||||||||||||||||||||||||||||||||||||||||||||||||||||||||||||||
8 | 報紙歷史獎 | – | ||||||||||||||||||||||||||||||||||||||||||||||||||||||||||||||||||||||||||||||||||||||||||||||||
2 | 3 | 6 | 0 | 5 | 3 | 社論漫畫獎 | ||||||||||||||||||||||||||||||||||||||||||||||||||||||||||||||||||||||||||||||||||||||||||||
9 | 7 | 通信獎 | – | |||||||||||||||||||||||||||||||||||||||||||||||||||||||||||||||||||||||||||||||||||||||||||||||
2 | 7 | 電報報道獎(國際) | ||||||||||||||||||||||||||||||||||||||||||||||||||||||||||||||||||||||||||||||||||||||||||||||||
8 | 7 | 國際報道獎 | ||||||||||||||||||||||||||||||||||||||||||||||||||||||||||||||||||||||||||||||||||||||||||||||||
2 | 3 | 7 | 電報報道獎(國內) | |||||||||||||||||||||||||||||||||||||||||||||||||||||||||||||||||||||||||||||||||||||||||||||||
8 | 1 | 國內報道獎 | ||||||||||||||||||||||||||||||||||||||||||||||||||||||||||||||||||||||||||||||||||||||||||||||||
2 | 7 | 攝影獎 | – | |||||||||||||||||||||||||||||||||||||||||||||||||||||||||||||||||||||||||||||||||||||||||||||||
8 | 特稿攝影獎 | |||||||||||||||||||||||||||||||||||||||||||||||||||||||||||||||||||||||||||||||||||||||||||||||||
8 | 9 | 現場新聞攝影獎 | ||||||||||||||||||||||||||||||||||||||||||||||||||||||||||||||||||||||||||||||||||||||||||||||||
0 | 突發新聞攝影獎 | |||||||||||||||||||||||||||||||||||||||||||||||||||||||||||||||||||||||||||||||||||||||||||||||||
0 | 0 | 專題報道獎 | ||||||||||||||||||||||||||||||||||||||||||||||||||||||||||||||||||||||||||||||||||||||||||||||||
0 | 6 | 節奏報道獎 | – | |||||||||||||||||||||||||||||||||||||||||||||||||||||||||||||||||||||||||||||||||||||||||||||||
8 | 2 | 7 | 地方報道獎 | |||||||||||||||||||||||||||||||||||||||||||||||||||||||||||||||||||||||||||||||||||||||||||||||
3 | 3 | 地方報道獎(時間限制類)[a] | ||||||||||||||||||||||||||||||||||||||||||||||||||||||||||||||||||||||||||||||||||||||||||||||||
4 | 4 | 地方新一般或現場報道獎[a] | ||||||||||||||||||||||||||||||||||||||||||||||||||||||||||||||||||||||||||||||||||||||||||||||||
0 | 0 | 一般新聞報道獎 | ||||||||||||||||||||||||||||||||||||||||||||||||||||||||||||||||||||||||||||||||||||||||||||||||
0 | 7 | 現場新聞報道獎 | ||||||||||||||||||||||||||||||||||||||||||||||||||||||||||||||||||||||||||||||||||||||||||||||||
8 | 1 | 突發新聞報道獎 | ||||||||||||||||||||||||||||||||||||||||||||||||||||||||||||||||||||||||||||||||||||||||||||||||
3 | 3 | Local Reporting - No Edition time[a] | ||||||||||||||||||||||||||||||||||||||||||||||||||||||||||||||||||||||||||||||||||||||||||||||||
4 | 4 | 地方性調查專稿報道獎[a] | ||||||||||||||||||||||||||||||||||||||||||||||||||||||||||||||||||||||||||||||||||||||||||||||||
0 | 調查報道獎 | |||||||||||||||||||||||||||||||||||||||||||||||||||||||||||||||||||||||||||||||||||||||||||||||||
0 | 評論獎 | |||||||||||||||||||||||||||||||||||||||||||||||||||||||||||||||||||||||||||||||||||||||||||||||||
0 | 2 | 批評獎 | ||||||||||||||||||||||||||||||||||||||||||||||||||||||||||||||||||||||||||||||||||||||||||||||||
9 | 4 | 4 | 特稿寫作獎 | |||||||||||||||||||||||||||||||||||||||||||||||||||||||||||||||||||||||||||||||||||||||||||||||
0 | 7 | 釋義新聞獎 | ||||||||||||||||||||||||||||||||||||||||||||||||||||||||||||||||||||||||||||||||||||||||||||||||
8 | 釋義報道獎 | |||||||||||||||||||||||||||||||||||||||||||||||||||||||||||||||||||||||||||||||||||||||||||||||||
1910 年代 |
1920 年代 |
1930 年代 |
1940 年代 |
1950 年代 |
196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
1990 年代 |
2000 年代 |
2010 年代 |
文學、戲劇及音樂類 | |||||||||||||||||||||||||||||||||||||||||||||||||||||||||||||||||||||||||||||||||||||||
7 | 2 | 傳記 / 自傳獎 | ||||||||||||||||||||||||||||||||||||||||||||||||||||||||||||||||||||||||||||||||||||||||||||||||
7 | 9 | 4 | 4 | 歷史獎 | ||||||||||||||||||||||||||||||||||||||||||||||||||||||||||||||||||||||||||||||||||||||||||||||
7 | 9 | 2 | 4 | 7 | 1 | 3 | 4 | 6 | 8 | 2 | 4 | 6 | 7 | 6 | 戲劇獎 | |||||||||||||||||||||||||||||||||||||||||||||||||||||||||||||||||||||||||||||||||||
7 | 0 | 1 | 6 | 7 | 長篇小說獎 | |||||||||||||||||||||||||||||||||||||||||||||||||||||||||||||||||||||||||||||||||||||||||||||
8 | 4 | 7 | 4 | 1 | 4 | 7 | 2 | 小說獎 | ||||||||||||||||||||||||||||||||||||||||||||||||||||||||||||||||||||||||||||||||||||||||||
2 | 6 | 詩歌獎 | ||||||||||||||||||||||||||||||||||||||||||||||||||||||||||||||||||||||||||||||||||||||||||||||||
3 | 3 | 4 | 5 | 1 | 音樂獎 | |||||||||||||||||||||||||||||||||||||||||||||||||||||||||||||||||||||||||||||||||||||||||||||
2 | 一般非小說獎 | |||||||||||||||||||||||||||||||||||||||||||||||||||||||||||||||||||||||||||||||||||||||||||||||||
1910 年代 |
1920 年代 |
1930 年代 |
1940 年代 |
1950 年代 |
196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
1990 年代 |
2000 年代 |
2010 年代 |
其他類 | |||||||||||||||||||||||||||||||||||||||||||||||||||||||||||||||||||||||||||||||||||||||
特別表彰與獎勵 |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1 | 2 | 3 | 4 | 現存獎項 |
有授獎且獎項依然存在(數字標記該獎項開始授獎的年份)
有授獎但獎項已經改名(前後數字標記該獎項的開始年和結束年)
有授獎但獎項已經取消(前後數字標記該獎項的開始年和結束年)
未授獎,儘管當年有提名並設立該獎項
* 單個數字為該年份的最後一位數字並與當年的普立茲獎條目相連接。 | ||||||||||||||||||||||||||||||||||||||||||||||||||||||||||||||||||||||||||||||||||||||||||||||||||
管理機構
普立茲獎委員會由19名委員組成並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22] 會議通常在哥倫比亞大學普立茲禮堂內的約瑟夫·普立茲世界廳內舉行。委員由主要編輯、專欄作家和媒體高管,以及來自新聞界和藝術界的6名代表組成;這其中還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和獎項管理人,管理人還同時會擔任委員會的秘書長。獎項管理人和新聞學院院長(自委員會成立至1954年並於1976年重新當選委員迄今)將作為當然委員參與委員會審議,但無權投票。除了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和新聞學院院長(此二人在各自任期內自動當選)以及獎項管理人(每次選舉皆自動連任)外,其餘委員都由委員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並僅可連任三屆。委員會及評審團成員的選拔「考慮到了其在專業領域的卓越表現和工作隸屬關係,並同時參考了成員在性別、種族背景、地域分布及媒體機構規模方面的多樣性」。
前《紐約時報》高級編輯達娜·卡內迪於2017年至2020年期間擔任普立茲獎獎項管理人,她曾為獲得2001年全國報道獎的時報團隊入選做出了貢獻。同時,她也是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女性和有色人種。[23][24] 2020年7月,由於達娜·卡內迪被任命為西蒙與舒斯特出版集團旗下同名旗艦出版品牌的副總裁兼出版人,普立茲獎管理人的職位一度臨時由該獎項長期副管理人愛德華·克萊門特(Edward Kliment)擔任。[25] 前美聯社和《洛杉磯時報》編輯馬喬里·米勒(Marjorie Miller)被選擇成為卡內迪職位的永久繼任者,而克萊門特由於主動選擇不擔任該職位而繼續出任副管理人。[26] 歷史上的普立茲獎獎項管理人還有於1954年至1976年出任該職位的約翰·霍恩伯格,他是目前出任該職位時年紀最年輕的人;1976年至1981年出任該職位的理查·貝克(Richard T. Baker),他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1981年至1992年出任該職位的羅伯特·克里斯托弗,他原是《新聞周刊》的執行編輯;1993年至2002年出任該職位的西默·托平,他原是《紐約時報》的編輯主任;2002年至2014年擔任該職位的西格·吉斯勒,他曾是《密爾沃基新聞報》的編輯;2014年至2017年出任該職位的邁克·普萊德,他曾是《康科德監督報》編輯,同時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擔任該職位的前普立茲獎委員會成員。而在霍恩伯格出任獎項管理人之前,普立茲獎都在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法蘭克·法金塔爾領導下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職員工代表(最著名的是長期擔任該學院院長的卡爾·阿克曼)及哥倫比亞大學中央行政部門官員代表共同管理。
在捐贈人約瑟夫·普立茲的孫子小約瑟夫·普立茲擔任普立茲獎委員會常任主席31年後,自1986年開始,委員會每年一次選舉主席,但通常都由最資深成員輪流擔任;在同時選舉的情況下,偶有多名成員共同擔任的情況。[27]
從1975年開始,普立茲獎所有獎項的最終獲獎者都必須由普立茲獎委員會決定;不過該決定需要得到哥倫比亞大學受託人的多數票支持。[1] 儘管普立茲獎管理人辦公室、普立茲獎委員會都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所在的普立茲樓內,並且一些管理人還是新聞學院的全職或兼職教職員工,但自1950年開始,管理人辦公室、委員會與新聞學院在運作上是各自分開的。[28]
相關爭議
2018年,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獲頒普立茲國家報導獎,因為這些記者在其報導中稱2016年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通俄」以協助俄羅斯政府干預美國總統選舉。此通俄之說後來經過美國特別檢察官調查發現是虛假的不實指控。川普卸任總統後於2021年10月和2022年5月要求普立茲委員會撤銷前述獎項。2022年7月,普立茲委員會回應表示其分工複審了前述獎項之後得到一致的結論:「獲獎作品中沒有任何段落、標題、論點或斷言,因獎項頒發之後顯現的事實而變得不可信」,並拒絕川普的要求。對此,川普表示「普立茲委員會對於2018年普立茲國家報導獎的回應抹煞了自己的任何一絲可信度,因為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公然報導假新聞而獲頒該獎」,同時他補充道將會「繼續盡一切可能糾正2018年普立茲獎造成的錯誤」。[29][30]
關聯條目
參考資料
腳註
- ^ 1.0 1.1 1.2 1.3 1.4 西默·托平. History of The Pulitzer Prizes. 西格·吉斯勒 (更新).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3) (英語).
- ^ Pulitzer Board raises prize award to $15,000. 普立茲獎. 2017-01-04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英語).
- ^ 西默·托平.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izes.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5) (英語).
- ^ The Medal.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7) (英語).
- ^ Entry Form for a Pulitzer Prize in Journalism (PDF).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2-15) (英語).
- ^ 21.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Pulitzer Prize winner or a Pulitzer Prize nominated finalist?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8) (英語).
- ^ Alexander Abad-Santos. Journalists, Please Stop Saying You Were 'Pulitzer Prize-Nominated'. 雅虎. 大西洋月刊. 2012-06-16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 (英語).
- ^ Public Service.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英語).
- ^ The News & Observer (Raleigh, NC).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7) (英語).
- ^ Detroit Free Press Staff, and notably Jim Schaefer and M.L. Elrick. 普立茲獎.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英語).
- ^ James McGrath Morris. Pulitzer: A Life in Politics, Print, and Power. Harper Collins. 2010-02-09. ISBN 9780061969508 (英語).
- ^ Patrick T. Reardon. A Parade of Pulitzers. 芝加哥論壇報. 1997-06-08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英語).
- ^ 約瑟夫·愛潑斯坦. The Colonel and the Lady (PDF). 評論: 48. 1997-08 [2022-05-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6-06) (英語).
He viewed the Pulitzer Prize as a 'mutual admiration society,' and hence not to be taken seriously.
- ^ 2022 Journalism Submission Guidelines, Requirements and FAQs. 普立茲獎.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英語).
- ^ 15.0 15.1 Pulitzer Board Widens Range of Online Journalism in Entries. 普立茲獎. 2006-11-27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0) (英語).
- ^ Pulitzer Prizes Broadened to Include Online-Only Publications Primarily Devoted to Original News Reporting. 普立茲獎. 2008-12-08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0) (英語).
- ^ Expanded eligibility for three journalism categories. 普立茲獎. 2015-10-27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英語).
- ^ 2016 Pulitzer Prizes. 普立茲獎.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6) (英語).
- ^ Pulitzer Prizes open all journalism categories to magazines. 普立茲獎. 2016-10-19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英語).
- ^ Pulitzer Board Expands Eligibility in Breaking News Prize Category. 普立茲獎. 2017-12-04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5) (英語).
- ^ 2022 Plan of Award. 普立茲獎.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 ^ Elizabeth Alexander elected to Pulitzer Prize Board. 普立茲獎. 2016-05-31 [2022-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英語).
- ^ Journalist, Author Dana Canedy Is Elected Administrator of the Pulitzer Prizes. 普立茲獎. 2017-07-12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 (英語).
- ^ Staff of The New York Times. 普立茲獎.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0) (英語).
- ^ Pulitzer Administrator Dana Canedy Steps Down To Accept Publisher Role at Simon & Schuster. 普立茲獎. 2020-07-06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英語).
- ^ Journalist Marjorie Miller is Elected Administrator of the Pulitzer Prizes. 普立茲獎. 2022-03-11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4) (英語).
- ^ 西默·托平. Biography of Joseph Pulitzer. 西格·吉斯勒 (更新). 普立茲獎.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31) (英語).
- ^ James Boylan. Pulitzer's School: Columbia University's School of Journalism, 1903-2003.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1 [2022-05-22]. ISBN 9780231500173. OCLC 7046925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 ^ 陳成良. 華郵認錯!「通俄門」假新聞抹黑川普罕見更正報導. 自由時報. 2021-11-15 [2021-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30).
- ^ Olafimihan Oshin. Trump responds to Pulitzer rejection of demand to revoke reporting awards. The Hill. 2022-07-18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5).
文獻
- George W. Auxier. Middle Western Newspapers and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1895–1898 (PDF). 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 1940-03, 26 (4): 523–534 [2022-05-17]. JSTOR 1896320. S2CID 165632973. doi:10.2307/18963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07) (英語).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英文)
- 普立茲獎作品集(1917年-2017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