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區

文化区域

文化區(英語:Cultural area)是指文化較接近的地區。此概念與另一個類似的概念「文化圈」(德文:Kulturkreis德語Kulturkreis[1])的意思並不盡相同,後者現時在日本非常流行[2]

由Wissler繪製的「文化區」地圖

與「文化圈」的分別

「文化區」與「文化圈」,兩者都是與文化相關的地域名詞,兩者同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提出的,意思亦有少許類似,但並不盡相同。

 

首先,「文化區」是由美國的Clark Wissler和阿弗烈·克魯伯,兩位人類學家提出的文化人類學概念[3];「文化圈」則是由德國的Fritz Graebner和奧地利的Wilhelm Schmidt,兩位民族學家提出的[4]

另外,「區(Area)」的意思非常清晰,就是指地域。「圈(Circle)」的意思卻很模糊,例如「演藝圈」的圈字就有「界」的意思,「華人圈」的圈字則是指社群,而「文化圈」按字面並沒有地域的意思[5],但現時流行於日本[6]的「文化圈」概念,事實上卻是一個地域名詞。不過因為日本用「圈」字代替了「區」字,使其地域性質變得不明顯,一般人便不容易察覺其背後所隱含的地域性質[7]。這類概念亦最容易被利用和變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東亞共榮圈[8]。至於「文化區」則沒有此問題,因為意思本來就很清晰,很難被利用[9]

最後,「文化區」所著重的是地理,很少會著重歷史。但現時流行於日本[6]的「文化圈」概念,所著重的卻是「歷史發展」與「地域統合」。

參考資料

注釋

  1. ^ 意思類似「culture circle」。
  2. ^ 例如藤堂明保西田龍雄福井文雅等多位學者均有著書談論「漢字文化圈」的概念。
  3. ^ 美國後來亦是二戰同盟國成員。
  4. ^ 奧地利後來被德國吞併成為納粹德國。再成為二戰軸心國成員後則透過種族清洗等屠殺行為,實現其民族學理論。
  5. ^ 試設想「戀愛文化圈」、「維基文化圈」這類例子,字面是不會帶有地域性質的。
  6. ^ 6.0 6.1 也流行於二戰前的德國,下略。
  7. ^ 「圈」字亦會令人在感覺上彷彿有「界」、「社群」、「世界」、「寶庫」等等其它意思,並逐漸將注意力只放在文化上,忘記了原有關於地域的真正本質
  8. ^ 「大東亞共榮圈」按字面原本是想讓東亞的人民一同共榮,看似無限美好,但因為背後隱含地域性質,所以此概念可以突然變質得很快,亦很容易被利用,例如發動戰爭,因其地域性質本來就不易察覺。
  9. ^ 舉例,若說「我們要重建漢字文化圈」雖然很容易被誤解為「重建文化」及被利用,但只要句中的「圈」字用「區」字代替,因為其地域性質已顯露無遺,再利用來誤導群眾就會立即被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