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水
底層水(英語:bottom water)是海洋最低處的高密度水層,溫度、鹽度和含氧量與上層水有明顯的區別。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一部分的底層水多是南半球冬季在南極洲附近形成的。南極洲大陸架上,特別是威德爾海和羅斯海的海水部分結冰,殘留的海水鹽度為 34.62 %,溫度為 -1.9 攝氏度。鹽水因密度高而下沉(每立方厘米 1.02789 克)。下沉時與其他水混合,繼而沿海底向北流,南極底層水在大西洋穿過赤道,在大班克附近還可以觀察到。北冰洋因被地形阻障而隔離,在作為來源方面比較次要。[1]白令海檻阻止底層水流入太平洋,格陵蘭和不列顛群島之間的海嶺和淺灘阻止它進入大西洋。底層水是底棲生物唯一的氧源。深海海底動物稀少,呼吸耗氧很少。底層水離水源越遠,氧濃度越小。[2]底層水的流速極小,每秒1至2厘米。只有在海盤西緣,流速據計算為每秒10厘米。[1]
參考資料
- ^ 1.0 1.1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譯,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亞洲出版物發展部編寫.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第2卷.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1: 575. ISBN 7-5000-0309-9 (中文).
-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譯,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亞洲出版物發展部編寫.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 第3卷.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7: 70. ISBN 978-7-5000-7604-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