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皐
生平
少聰敏絕倫,書無所不窺。年十八,中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西鄉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初授北直密雲縣知縣,平政釐奸,吏民懷之。以行循良卓異,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行取兵科給事中,論劾兵部尚書崔景榮,天啓元年五月持節冊封德府寧海王朱翊鐸庶六子常沺為寧海王,九月升工科右給事中,請選將練兵,並薦撫臣朱燮元等,為同鄉死難三臣張銓、何廷魁、高邦佐請再加贈官,仍許創構一祠春秋致祭。以驛遞濫用夫馬,參雲南按察使莊祖誥、鶴慶府知府李喬嶽、戶部員外郎賀自鏡及太監何允中等。二年九月,升刑科左給事中,十二月預掌京察,三年四月升戶科都給事中,前後疏七十餘上,而錢糧、京察、屯田、保甲諸疏議尤中時弊。轉太常寺少卿,五年四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1],削平奢崇明之亂[2],加兵部右侍郎[3],致仕歸。遭親喪,廬墓六年。推愛宗族,拯危濟急,有範文正遺風。所著有《畏天齋實跡》、《撫蜀須知》行於世。
家族
父尹就湯,以選貢任山東魚臺知縣,惠愛在民,後以子貴,誥封兵部右侍郎,通議大夫,壽七十餘卒,崇祀鄉賢。
子尹衡中,戊子鄉試,後出數千金修文廟及儒學,人以為功在斯文[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