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軍節度使
宣武軍節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東部設立的節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溫為節度使,以此為根據地,兼併中原,建立後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成為後來宋東京開封府的雛形。
歷代變更 | |
---|---|
設置 | 唐朝 |
使用狀況 | 河南省開封市 |
唐朝 | 河南節度使(755年,758年廢) 汴州都防禦使(758年,759年廢) 汴滑節度使(759年,761年廢) 河南節度使(762年復立,776年廢) 宋亳潁節度使(781年) 宣武軍節度使(781年後) |
五代十國 | 宣武軍節度使(後唐) |
名稱與轄區
又稱宣武節度使、宋亳潁節度使、滑鄭汴節度使、河南節度使、汴梁節度使、汴州節度使、汴宋節度使、汴滑節度使、汴濮節度使、滑濮節度使等。
宣武軍治所在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長期管理汴州、宋州、亳州、潁州,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封丘、開封、尉氏、柘城、沈丘以東,山東省單縣和安徽省碭山、亳州、渦陽、蒙城、阜陽、潁上等地。
年表
755年十一月設置河南節度使,管轄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東到大海十三郡(汴州陳留郡、宋州、滑州、陳州、潁州、亳州、曹州、濮州、淄州、沂州、泗州、徐州、海州),節度使兼領陳留郡太守。
758年廢節度,改為汴州都防禦使,下轄汴州、宋州、徐州、泗州、海州、淄州、沂州。
759年,設汴滑七州節度使,下轄汴州、滑州、曹州、宋州、濮州;再設河南節度使,下轄徐州、泗州、海州、潁州、亳州、濮州。
760年,海州歸青密節度使,潁州、亳州歸鄭潁節度使,濮州歸鄆齊兗節度使。廢除後徐州、泗州歸淮西節度使。
761年,汴滑七州節度使歸淮西節度使,後又設滑鄭汴節度使。
762年復設,管理汴州、宋州、徐州、兗州、鄆州、曹州、濮州、潁州八州,節度使兼領汴州刺史。廣德之後改稱汴宋節度使。
765年,滑鄭汴節度使改為滑濮節度使。769年,增加泗州,潁州歸屬澤潞節度使。
776年廢除,宋州、泗州歸永平節度使,曹州、兗州、鄆州、徐州、濮州歸平盧節度使,後來復設。
781年建號宣武軍,駐地宋州,下轄宋州、亳州、潁州。
784年閏十月,滑濮節度使改為汴滑節度使。
785年三月,汴滑節度使改為鄭滑節度使。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四月,升汴州為東都開封府,廢宣武軍號。開平三年(909年)改於宋州設立宣武軍。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東都開封府復為宣武軍節度使,下轄汴州。宋州宣武軍改稱歸德軍。
天成元年(926年),增領曹州。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十月,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廢宣武軍號。
遼大同元年(947年)三月,遼國佔領開封府,又改為宣武軍節度使。六月,後漢廢除遼國所置節度使,復為開封府。
歷代節度使
- 河南(汴宋)
- 張介然(755年)
- 李庭望(755年;安祿山)
- 李隨(756年)
- 李祗(756年)
- 李巨(756年)
- 賀蘭進明(756年—757年),因陳留為燕軍所陷,治彭城
- 尹子奇(757年;安慶緒)
- 張鎬(757年—758年)
- 崔光遠(758年)
- 安太清(759年;史思明)
- 張獻誠(760年—764年)
- 田神功(764年—774年)
- 田神玉(774年—776年)
- 李迥(775年)(遙領)
- 李勉(776年)(未任)
- 李靈曜(776年)
- 李忠臣(776年—779年)
- 汴滑
- 宣武
- 劉玄佐(785年—792年)
- 吳湊(792年)(未任)
- 劉士寧(792年—793年)
- 李諶(793年—795年,親王遙領)
- 李萬榮(793年—796年)
- 董晉(796年—799年)
- 陸長源(799年)
- 劉全諒(799年)
- 韓弘(799年—819年)
- 張弘靖(819年—821年)
- 李愿(821年—822年)
- 李㝏(822年)
- 韓充(822年—824年)
- 令狐楚(824年—828年)
- 李逢吉(828年—831年)
- 楊元卿(831年—833年)
- 李程(833年—835年)
- 王智興(835年—836年)
- 李紳(836年—840年)
- 王彥威(840年—845年)
- 孫簡(846年—847年)
- 劉約(847年),未上任即暴卒
- 盧鈞(847年—850年)
- 盧弘止(盧弘正)(850年)
- 鄭朗(851年)
- 崔龜從(851年—853年)
- 劉瑑(853年—856年)
- 裴休(856年)
- 馬植(857年)
- 鄭涯(857年—859年)
- 畢諴(859年—860年)
- 楊漢公(861年)
- 令狐綯(861年—862年)
- 李福(862年—863年)
- 蔣伸(863年—864年)
- 鄭處誨(864年—867年)
- 李蔚(868年—870年)
- 鄭從讜(870年—871年)
- 歸仁晦(872年—873年)
- 王鐸(873年—877年)
- 穆仁裕(877年—879年)
- 安某(879年—880年)
- 康實(881年—883年)
- 朱溫(883年—907年)
另《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下載紀王李慎子李莊有子汴州節度使李行禕,但當時未設汴州節度使,或有誤。
- 東都留守(後梁)
- 宣武(後唐之後)
- 王瓚(923年),副使,權知
- 盧質(923年—924年),知軍州事、權知
- 李存審(924年),未任卒
- 李嗣源(924年—925年)
- 孔循(925年—926年),權知
- 高逖(926年),權知
- 韋儼(926年),權知
- 孔循(926年),權知
- 朱守殷(927年)
- 石敬瑭(927年—928年)
- 李從厚(928年—929年)
- 趙敬怡(929年),權知
- 趙鳳(929年),權知
- 符習(929年—930年)
- 李從曮(930年—933年)
- 趙延壽(933年—935年)
- 范延光(935年—936年)
- 李周(936年)
- 楊光遠(936年—938年)
- 盧文進(937年—938年),南吳立,遙領,一作寧國軍節度使之誤
- 楊承祚(938年)
- 蕭翰(947年),遼國立
- 東都留守(開封府尹)
參考資料
- 《新唐書·方鎮表》
- 《五代十國方鎮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