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允昇(?—?)籍貫不詳,清朝中華民國新疆省官員。

生平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新疆省進行了大規模的行政建置調整,署于闐縣知縣安允昇等大批官員被即行革職。[1]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二十四日,新疆巡撫聯魁奏:「……再署于闐縣知縣賀家棟期滿遺缺,查有實任綏定縣知縣安允升堪以調署。……」硃批:「吏部知道。」[2]

于闐縣的官立初等小學堂、官立初等農業學堂、官立藝徒學堂各1所,宣統元年(1909年)和宣統二年(1910年)分別由于闐縣知縣安允昇、朱瑞墀設立。[3]

民國二年(1913年)2月9日,第一屆新疆省議會正式成立。1915年,新疆省議會改稱「新疆國民大會代表會」。1916年恢復第一屆省議會(一屆二次),議員仍保持40人,但人員變化大,安允昇、古明德恢復擔任正、副議長。1918年,北京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新國會)成立,新疆也在1918年9月1日成立第二屆省議會,常永慶折桂分任正、副議長。不久,舊國會再度恢復,新疆也隨之恢復第一屆省議會(一屆三次)。[4]

1921年5月24日,蘇聯紅軍騎兵和炮兵約2000人自塔城進入中國境內追剿白衛軍,新疆軍隊配合追堵。為防白衛軍逃向小拐方向,1921年5月31日,楊增新派已入沙灣縣的前路指揮官、陸軍分統(旅長)杜發榮綏來縣都司曹喜率馬隊各營進駐小拐,並將設在太平梁的電報房移設到90里外的小拐。6月1日,楊增新指示新疆省軍務廳長、駐烏蘇防務總司令張鳴遠及負責追擊的塔城前線總指揮魏振國率部遷駐小拐,目的是「厚集兵力,以資策應」。6月3日,駐小拐的已有杜發榮、李壽福、畢士長部的步兵三個營,以及魏從銘、馮永賢、何道德、馬萬順、馬德昌等等騎兵營(連)。因白衛軍到鐵廠溝以後轉逃烏爾禾方向,6月1日,塔城軍隊指揮安允升部在鐵廠溝與烏爾禾之間的倉房子與白衛軍發生戰鬥,俄兵向和什托洛蓋方向敗逃。6月3日,楊增新指示安允昇部在烏爾禾「穩紮穩守」,指示魏振國各營轉去烏爾禾,駐小拐的杜發榮部抽調馬隊去烏爾禾,馮永賢部駐黃羊泉。到9月初,巴奇赤所部的白衛軍在阿勒泰被全面擊潰,烏爾禾、小拐的戰事結束。[5]

新疆省議會議長安允昇病逝後,由副議長饒孜阿吉(維吾爾族)暫代議長職,此後楊增新調李溶任議長。[6]

參考文獻

  1. ^ 趙雲田,清末新疆新政述論,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49-53[失效連結]
  2. ^ 魯靖康,光緒《于闐縣鄉土志》與《于闐縣誌》考述,新疆地方志2013年第4期
  3. ^ 新疆文化教育發展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2011-06-16[永久失效連結]
  4. ^ 高健、趙江名,民國前期新疆省議會研究,西域研究2005(3):40-48
  5. ^ 8.民国期间的几起兵事,克拉玛依寻源,于2016-09-03查阅. [2016-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04). 
  6. ^ 李溶在新疆民国史中的象征意义,天山网,2014-04-24. [2016-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