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堡會戰
大肚堡會戰,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間,按察使銜分巡臺灣道丁曰健在九月九日抵達淡水廳滬尾,與團練大臣林占梅會晤後,由丁曰健接管臺灣北路戰務。此役自十月初八日,丁曰健調派淡水廳諸紳民團駐紮梧棲、牛罵頭,進攻天地會在福州厝據點起始,同月廿七日,天地會水師寮何守投降,後茄投庄陳鮄、大肚庄趙戇敗走彰化縣城,同月三十日官民軍收復大肚山西南側、威震烏溪南北岸村落作收。[1][2][3][4]:853、856
大肚堡會戰 | ||||||||
---|---|---|---|---|---|---|---|---|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 ||||||||
自大肚山南段眺望大肚溪南北兩岸。 | ||||||||
| ||||||||
參戰方 | ||||||||
|
|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
| ||||||
參戰單位 | ||||||||
|
|
|
背景
同治元年(1862年)春,因清廷在臺灣加賦的傳言頻起[5]:131,彰化縣四張犁鄉紳戴潮春與天地會眾在大墩起事,陸續獲得中部地區股首如林日成、洪欉、陳弄等響應,戴潮春等反政府勢力長期盤據彰化縣、嘉義縣地區[1][2]。同治二年(1863年)春,閩浙總督由耆齡改換成左宗棠,左宗棠鑒於臺灣動亂延宕近一年,鎮壓成效卻始終不彰,便屬意舉薦本籍出身的林文察(阿罩霧林家)率軍返鄉平亂。[4]:852-853[5]:124-126
丁曰健來台
清廷為防軍權過大,設有「本籍迴避」制度,規定參將以上軍官不得返回原鄉述職[6],是故左宗棠此舉立即招來非議,福建地方官員如副督布政使張佑之即表達反對的立場,主因於張佑之十分了解林文察做為地方豪紳的背景,不難想像林文察會假借「保衛家園」的名義,對叛軍地主挾帶私怨、進行報復與掠奪之虞。[5]:126-127
左宗棠表示理解張佑之擔憂,幾經爭辯後,依舊在八月十日授林文察「署福建陸路提督」銜,同意讓林文察帶兵返鄉平定臺灣戴亂,但為消除朝廷疑慮,撤除原本賦予林文察「福建水師提督」銜,另增派一大員與林文察共同指揮臺灣戰事;經福建省巡撫徐宗幹舉薦[3],派赴臺灣平亂的另位大員即丁曰健[4]:853,丁曰健在鳳山縣、鹿仔港廳、嘉義縣、淡水廳皆擔任過官職[7],在臺灣有許多舊部,是足以做為監視和制衡林文察的人選。[5]:126-127
丁曰健於是被授職為「按察使分巡臺灣兵備道」[7],該職原由洪毓琛擔任,但洪氏在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間病卒於任上[3],原臺灣府知府陳懋烈暫代臺灣道道尹一職[8];丁曰健上任後(確切任命月份不詳[7]),未循臺灣道尹需赴往臺灣府(今臺南市)上任的舊例,自請在臺灣北部港口上岸,同年九月率領「省兵」400名東渡臺灣,九月九日順利在淡水廳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登陸,接掌北路軍務。[4]:853-855
至於林文察則在農曆九月十日自泉州啟程,率領400兵丁前往臺灣,登陸地點則是嘉義縣麥寮港(今雲林縣麥寮鄉)[1][4]:853,或曰臺南鹿耳門的安平港[a][9]:283)清廷雖然冀望此二員分派南、北登陸,夾擊天地會勢力,但卻無遣派大量援軍支援,全賴丁曰健、林文察憑藉在臺資歷與威望,自負在臺灣就地募兵之任務。[4]:853
北路軍務
北路軍務原由時任福建巡撫徐宗幹奏請,竹塹仕紳林占梅出任「全臺團練大臣」,雖有「全臺」之名,但受限天地會動亂之故,林占梅實際能指揮範圍只限大甲溪以北的區域[10]。九月九日,丁曰健自滬尾登陸臺灣島,開始聯絡臺灣的「舊部屬」,南下竹塹途中不斷朝募兵馬,十月份抵達竹塹城後兵勇招募之數達三千餘名[5]:136-137,並與林占梅會合後,部署自大肚山東、西兩路進攻彰化縣城的戰略,在十月初八發兵南進。[3][4]:856
過程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初,臺灣道尹丁曰健以周懋琦為參謀、副將關鎮國為前鋒督軍,同時抵達竹塹城。丁曰健指示候補知縣白驥良、民練首領劉維翰(又名劉子謙)率領粵勇400名前往四張犁(今臺中市北屯區[11]:109),與前署淡水同知張世英、羅冠英等會合,要求張世英等進攻犁頭店(今臺中市南屯區[11]:109),以牽制天地會軍力,避免天地會派援軍阻擾大肚山西線的戰役[4]:856,嗣後又遣派游擊陳捷元、大甲汛守備鄭榮、候補同知王楨率軍支援攻打林日成位於四塊厝的根據地。[3]
十月初八日,丁曰健自大甲出兵至牛罵頭(今臺中市清水區),聯絡鰲頭山頭人蔡懷斌與蔡鴻猷、社口頭人楊清珠等鄉勇練團,從牛罵頭出兵,自天地會紅軍打下福州厝(即塗葛堀,今龍井區麗水裡[11]:115)、水返厝兩處。[2][3]十月十七日,丁曰健攻下水裡港(亦今龍井區麗水裡)。[4]:856
十月十六日,林占梅同竹塹鄉紳翁林萃、陳尚惠督軍,遣派勇首林忠芸、林南山、鄭義領兵3000人,進逼山腳庄(今臺中市龍井區山腳里),林忠芸部隊的旗幟高揚「保順安良」四個字,表達願意歸順官方者必能保全性命的意思;並要求山腳庄出身的降將林山、林尚兄弟做響導,在周遭的村庄廣發白布條,約以衣襟間有繫上白布者皆是為良民,官民軍不得擅殺;另有民眾協助官民軍將火炮安置於大肚山谷內,林忠芸部隊遂沿途施放火炮,炮聲隆隆響徹山谷,周遭村民莫不依附官民軍,其勢漸眾。天地會部眾扼守茄冬、水師寮以及大肚三大聚落,此三處分別由陳鮄、何守(亦作何首)、趙戇(亦載趙憨)據守,三處有自築炮樓,據大肚山險力守,歷經數次猛攻,皆難以攻破,期間林占梅但凡有生擒對方民丁,皆賞以盤纏釋放,企圖動搖天地會紅軍軍心。[2][3]
十月廿七日,林占梅兵分三路,偕蔡懷斌、蔡鴻猷出兵水師寮及何厝莊,別令王楨、鄭榮協攻海埔厝,天地會陷入背水一戰,堅守聲勢極強,林占梅再度宣告「降者不殺」,林尚乘勢要求何守投降,官民軍由是插旗水師寮與何厝庄。[2][3]
茄投頭人陳鮄與大肚頭人趙戇均決議抗官到底;茄投總理陳烏秋原本多次勸說陳鮄一起投降,但陳鮄堅決不從,陳烏秋自率弟子兵在蔡懷斌、蔡鴻猷軍前下跪,泥首請命,獲得林占梅接納。官民兵其他部眾林忠芸、林尚持續揮兵進攻茄冬與大肚,陳鮄、趙戇拚死抗戰,林忠芸趁隙策反陳番嬰,令陳鮄自亂陣腳、棄守茄冬,林忠芸與陳番嬰奪下茄冬,並生擒陳鮄愛妾蔡美娘,後趁勝追擊,進發大肚溪的趙戇部隊。[2][3]
十月三十日,趙戇主力迎戰自西路而來的林忠芸、林尚部隊,不意蔡宇、鄭榮、王楨引兵從後路殺入,趙戇力戰而敗,同陳鮄南遁彰化縣城。官民軍部隊破獲陳鮄、趙戇家中另藏天地會印鑑、令牌、糧米以及武裝器械無數,將戰利品全數繳交予丁曰健請功。[2][3][4]:856
後續
相關條目
注釋
- ^ 根據臺灣學者黃富三翻閱《林氏族譜》以及軍機處檔案奏摺,指出《戴案紀略》與《戴施兩案紀略》的記述均有誤,林文察在十月廿九日的奏摺中上報,他的軍隊自九月十日在泉州蚶江口治裝配渡,候至十月初二方獲准開駕,十月十四日抵達鹿耳門,由安平登陸上岸。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2.6 蔡青筠 (編).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中文(臺灣)).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3-12-16]. ISBN 9570092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中文(臺灣)).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5.4 喬安娜·麥斯基爾(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譯.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臺灣)).
- ^ 黃水華. 《中國古代兵制》. 臺北市: 臺灣商務. 1994: 152–162. ISBN 9570509112 (中文(臺灣)).
- ^ 7.0 7.1 7.2 〈丁曰健-生平〉. 清代官職表.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透過臺灣大學 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 (中文(臺灣)).
- ^ 〈陳懋烈〉. 清代官職表.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透過臺灣大學 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 (中文(臺灣)).
- ^ 黃富三.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 台北市: 聯經. 2024. ISBN 9789570872057 (中文(臺灣)).
- ^ 許毓良. 〈團練〉.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4) (中文(臺灣)).
- ^ 11.0 11.1 11.2 蔡培慧; 陳怡慧; 陸傳傑 (編).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臺灣)).
- ^ 黃富三.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 台北市: 聯經. 2024. ISBN 978957087205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