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摩訶衍

堪布摩訶衍藏語མཁན་པོ་མ་ཧཱ་ཡཱ་ན威利轉寫mkhan bo ma hva ya na),又稱和尚摩訶衍藏語ཧྭ་ཤང་མ་ཧཱ་ཡཱ་ན威利轉寫hwa shang ma hva ya na)、摩訶衍那瑪哈雅納、或大乘和尚,是吐蕃帝國時期的一位漢人僧。「摩訶衍」(महायानMahāyāna)的梵文意思是「大乘佛教」。

《頓悟大乘正理決》中說:「至戌年正月十五日,大宣詔命曰:摩訶衍所開禪義,究暢經文,一無差錯。從今已後,任道俗依法修習。」

摩訶衍原為唐朝禪宗僧人,屬於東山法門。他是神秀派的一位禪師,駐錫於長沙麓山寺,神秀派遭到以菏澤神會為首的慧能派禪師的猛烈批判,受到打壓。後來他離開長沙,來到沙州(今敦煌)一帶弘法,並成為神秀派在這裡的重要人物。日本藏學家上山大峻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獻中發現關於他的記載,這與漢文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是了解其思想的史料。[1]

786年,沙州被吐蕃攻陷。當時在赤松德贊的支持下,佛教剛剛在吐蕃興起,因此邀請不少沙州的禪僧來到拉薩弘法並翻譯經書,摩訶衍便是這些禪僧中最著名的一位。在拉薩弘法期間,禪宗以無念、無想、無作意等簡單易懂的教義獲得了大量信眾。根據敦煌出土漢文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的記載,赤松德贊的王妃沒廬薩墀潔莫贊(法名絳求潔贊)、姨母以及蘇毗王子都拜摩訶衍為師進行修行。[2]相反地,天竺來的密宗受到了巨大衝擊,各作論著,對對方進行攻擊和詆毀。天竺僧人的主將是蓮花戒,主張漸悟;唐朝僧人主將是摩訶衍,主張頓悟,雙方關係達到水火不容的狀態。

792年,蓮花戒的奏請禁止禪宗,摩訶衍則奏請與天竺僧人辯論,落敗者主動離開拉薩。漢傳佛教的禪宗與天竺密宗在桑耶寺舉行辯論。這場被稱為「拉薩法諍」的辯論長達三年,最終兩派的諍論得以平息,但其結果至今仍是一個謎。後世藏傳佛教史書大多記載:赤松德贊認定漢人落敗,天竺僧人獲得了勝利,落敗的摩訶衍向蓮花戒獻上花環,隨後帶領禪宗僧人主動離開了拉薩,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漢文禪宗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794年)卻記載,摩訶衍獲得了勝利,禪宗被赤松德贊定為正統派系並得以弘揚。[3][4]雖然學術界對此次辯論結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的是:西藏在此辯論之後,推崇天竺金剛乘佛教,而非漢傳佛教,但禪宗的頓悟思想亦深深影響了藏傳佛教。[5]

註釋

  1. ^ 上山大峻; 楊富學; 楊漢璋. 敦煌吐蕃文禪寫本研究的回顧與瞻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西藏研究, 1992, p. 133-146
  2. ^ 《賢者喜宴》摘譯十,71頁(總202頁),譯註41
  3. ^ 《賢者喜宴》摘譯十,72頁(總203頁),譯註45
  4. ^ 中國禪宗在西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釋慧嚴
  5. ^ Joseph F. Roccasalvo. The Debate at bSam yas: A Study in Religious Contrast and Correspondence.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Oct 1980, 30 (4): 505–520 [2017-08-02]. doi:10.2307/13989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英文)

參考文獻

  • 賢者喜宴》,巴臥·祖拉陳哇著,黃顥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載於《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