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曲 (蕭邦)
蕭邦共創作了四首敘事曲,皆為單樂章鋼琴獨奏,並需要較高彈奏技術。敘事曲在法文中原本是指謠曲,而蕭邦則是鋼琴敘事曲的首創者。這四首敘事曲被認為是受到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的啟發[1][2][註 1],但源於哪一篇則仍存爭議。雖然它們的結構和拍子(6/4或6/8)十分類近,它們的內容皆差異甚大。
雖敘事曲不同於奏鳴曲,但蕭邦的敘事曲似是奏鳴曲的變體,帶有特定的不同之處,如將兩段樂曲主題以相反的排列重奏。這種曲式吸引了其他作曲家使用,如李斯特和布拉姆斯[3]。而這四首曲也是蕭邦的作品中較著名和較常作表演用途的[4];而很多著名鋼琴家如阿圖爾·魯賓斯坦、克里斯提安·齊瑪曼、李雲迪也錄製了自己的演奏。
第1號敘事曲
G小調第1號敘事曲,作品23,於1831年創作。當時是蕭邦早年於維也納生活,受思鄉之苦,適逢波蘭發生十一月起義,因此將感受反映於此曲中。
此曲以拿坡里六和弦為簡短的引子開頭,營造雄偉的氣氛,並以不和諧音作結。左手的D-G-E♭和弦有一段時間未能得到解答,此部分更引起爭議,因此一些樂譜版本採納D-G-D的選奏[3]。然而,此引子並不是像直觀那樣與樂曲主題無關。全曲共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於引子結束後的第8小節開始,並柔和地於第68小節轉入第二主題。兩個主題轉調後再重複一次,然後第一主題以原來的調出現。最後是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的尾聲,在這裏引子的拿坡里和弦與動態的旋律結合,最後雙手同時奏出一連串的八度音結束整個作品。雖然其餘三首敘事曲皆為6/8拍,這首曲的引子則為4/4拍,主要部分為6/4拍,尾聲為2/2拍[5]。
羅伯特·舒曼對此作曲有以下言論:
“ |
I received a new Ballade from Chopin. It seems to be a work closest to his genius (although not the most ingenious) and I told him that I like it best of all his compositions. After quite a lengthy silence he replied with emphasis, "I am happy to hear this since I too like it most and hold it dearest."[6] 我收到蕭邦新一首敘事曲。雖然它並不是他最為精緻的一首曲,但看來是最能反映他天份的,我告訴他這是他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過了一段沉寂,他強調:「我很開心聽到這,因為我也最喜歡它。」 |
” |
在電影《戰地琴人》中男主角藉彈奏這首歌打動人心。此外,此曲也出現於其他電影,如《煤氣燈下》,同時在其他影視作品如《四月是你的謊言》中也被引用。
尤金·易沙意改編此曲作小提琴及鋼琴演奏。
第2號敘事曲
F大調第2號敘事曲,作品38,在1836至1839年分別於法國的諾昂維克和西班牙的馬約卡島創作,並獻於羅伯特·舒曼。據傳這曲受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Świtezianka的啓發,但這並未得到證實,同時第三首敘事曲也被認為是受此詩啓發[1][3]。
此曲以雙手的C音寧靜地開始,開首處標示小行板、sotto voce(盡量降低聲音)。然後樂曲在右手重覆的A音轉到下一樂段:A小調的Presto con fuoco(帶火的急板)。之後又短暫地回到第一主題,並作了旋律上的變更。然後第二主題再度出現和加以發展,最後突然在七和弦極強聲停止,再以第一主題的旋律以A小調寧靜地完結此曲。
第3號敘事曲
A♭大調第3號敘事曲,作品47,1841年始作,據傳受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Undine的啓發[3],但亦有人認為是Świtezianka[1]。它為降A大調,稍快板。
此曲開頭為一與主題關係不大的長引子,註dolce(愜意),但它在之後會重新出現。下一主題以mezza voce(中音量)出現,以交替彈出兩個八度的C音開始。很快它以F小調的樂段代替此主題。此主題及八度音之後以較柔和的形式出現一遍,隨後轉回降A大調並展開一段以十六分音符為主的樂段,接著八度音第三次出現時改以A♭音呈現,很快樂曲轉調至升C小調。曲子最終回到原本的調後不久開頭的引子再次出現,但這次顯得較為渾厚,此時第二次重複主題時曾出現的十六分音符樂段再度出現,最後以四個和弦[註 2]完結樂曲。
第4號敘事曲
F小調第4號敘事曲,作品52,此曲在1842年在法國諾昂維克和巴黎創作,在1843年訂正。根據舒曼的說法,此作是受到亞當·密茨凱維奇詩作The Three Budrys的啓發,該詩講述三兄弟被父親派去尋找寶藏,以及他們偕同三名波蘭的新娘回家的故事[7]。
此曲為F小調,6/8拍,註為動態的行板。在7小節的引子後為第一主題,主題出現四遍後,第二主題開始和它糾纏在一起,樂曲主體以一連串的激昂和弦,然後為五個平靜的和弦作結。主體以後是一段彈得極快、以對位法創作的尾聲。此曲為四首敘事曲中最完整地使用對位法的作品,也被許多鋼琴家視為當中需要最多技術和聲歌手樂的表達的作品[3][1]。
注釋
參考資料
- 參照
- ^ 1.0 1.1 1.2 1.3 Chopin: Complete Music Analysis - Ballades. [201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3).
- ^ Dorota Zakrzewska. Adam Mickiewicz's "Ballady" and Chopin's Ballades. Polish Music Journal. 1999 [2010-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0).
- ^ 3.0 3.1 3.2 3.3 3.4 Huneker, James. Chopin: the Man and his Music. 1921: 414 [2010-01-05]. ISBN 1-60303-58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 ^ Nicholas, Jeremy. Chopin: His Life and Music. Naperville, Illinois: Sourcebooks MediaFusion. 2007: 268. ISBN 1-4022-0757-3.
- ^ Play Chopin: Chopin's Ballad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of. Regina Smendzianka
- ^ Anh L. Tran. Chopin: Work List - Illustrations, Quotes, Dedications. [2010-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 ^ Foreword, The Ballads of Chopin, Salabert Editions. An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oem can be found he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外部連結
- 蕭邦敘事曲:國際樂譜典藏計劃上的樂譜
- Musopen上的蕭邦敘事曲免費樂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作品分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於Chopin: the poet of the pian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作品分析、樂譜及MIDI文件
- (英文)No. 3, Op. 47分析及演奏於Chopin Projec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克里斯提安·齊瑪曼之演奏:No. 1 · No. 2 · No. 3 · No. 4 Part 1 · No. 4 Part 2
- 阿圖爾·魯賓斯坦之演奏:No. 1 · No. 2 · No.3 · 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