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市圖書館
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的公共圖書館。2014年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2018年克拉瑪依市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克拉瑪依市圖書館 | |
---|---|
國家/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地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世紀大道123號 |
座標 | 45°33′49″N 84°52′55″E / 45.5637°N 84.8820°E |
類型 | 公共圖書館 |
建立 | 2014年 |
其他資訊 | |
網站 | http://www.klmylib.net/ |
地圖 | |
歷史
1964年,克拉瑪依市文化館建立,克拉瑪依市圖書館當時位於市文化館內,圖書館面積350平方公尺,藏書超過1萬冊。1986年,圖書館遷至克拉瑪依市群眾藝術館內。此時藏書近2萬冊。1989年9月,位於準噶爾路的克拉瑪依市圖書館大樓建成並於1990年向公眾開放[書 1]。
克拉瑪依市圖書館大樓是東西向,高27公尺的6層建築,圖書館建築面積5750平方公尺。東側有八角形的單層建築,為兒童借閱室。西側為船型建築[書 2]。到1995年,藏書超過12萬冊,年均接待讀者超過13萬人次[書 3]。2001年,克拉瑪依市開始建立書目資料庫,實現自動化管理[書 4]。克拉瑪依市圖書館學會也於這一年建立[書 5]。到新館開建前,克拉瑪依市圖書館藏書近20萬冊,報刊超過1400種,並配套有計算機、視聽設備等設施[刊 1]。2010年10月,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新館開始建設[網 1]。
現狀
2014年4月26日,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新館向公眾開放。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新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世紀大道123號,克拉瑪依文體中心的南側。新館建築面積超過26000平方公尺,是高近31公尺的5層建築,另有地下室1層。克拉瑪依市圖書館的空間設計特點包括同層高、同柱距、同載荷以及大鏤空天窗等。克拉瑪依市圖書館新館設有16個功能廳室,包括文獻借閱中心、少兒文獻借閱中心、幼兒娛教中心、期刊報紙閱覽中心等,共有超過2000個閱覽席位[網 1][新 1][新 2]。截止2018年,克拉瑪依市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近105萬冊,電子圖書26萬冊,視聽光碟超過27000張[新 3]。據2018年的統計,克拉瑪依市圖書館館藏書籍借閱量每年20萬人次[新 4]。另外,圖書館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並推出了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借閱服務。克拉瑪依市圖書館舉辦過圖書沙龍、新春音樂會、經典詩詞展等活動[新 4][新 3]。克拉瑪依市圖書館隸屬於克拉瑪依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網 2]。截止2020年,克拉瑪依市圖書館下設辦公室、借閱部、活動部、技術部、採編部5個處室,共34名在職人員[網 3]。2018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將克拉瑪依市圖書館列為國家一級圖書館[網 4]。
圖片
|
參考文獻
- 書目
- ^ 克拉瑪依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克拉玛依市志.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 607–608. ISBN 7-228-04592-0.
- ^ 杜克; 劉經宇. 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6: 262–263. ISBN 7-5000-5767-9.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圖書館司 (編). 全国首批上等级公共图书馆简介. 北京: 改革出版社. 1997: 249. ISBN 7-80072-854-4.
- ^ 李國新. 中國圖書館學會 , 編. 中国图书馆年鉴, 2003.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4: 160. ISBN 7-5023-4581-7.
- ^ 李學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 編. 新疆社会科学年鉴, 2015.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5: 325. ISBN 978-7-5469-7412-5.
- 網站
- ^ 1.0 1.1 克拉玛依市图书馆简介. 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 [2021-12-20].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1年单位预算公开 (PDF). 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 [2021-12-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2-24).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图书馆2020年度部门决算公开说明. 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 [202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0).
- ^ 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8-08-13 [202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 報紙
- 期刊
- ^ 趙江寧. 克拉玛依市图书馆发展和理念. 西域圖書館論壇. 2010, (02):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