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員會 (1938年—1947年)

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員會,簡稱中共福建省委,是中國共產黨基於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在抗日戰爭期間在福建省建立的支部機關,隸屬於中共中央東南分局[1]:17

1938年5月,中共中央長江局決定合併閩浙贛特委閩東特委,組建中共福建省委。1947年1月,中共將福建省委改組為閩浙贛省委,1949年6月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新的中共福建省委在蘇州成立,建甌會師後,閩浙贛省委與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一同歸併福建省委管轄。[2]:564-565[3]:81

成立背景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福建的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九一八事變後,共產黨要求建立全國民族統一戰線以一同抗日,但國軍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仍然大力圍剿南方的共產黨游擊隊。西安事變後,在閩游擊隊向福建省政府提出多次統一抗日的交涉,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0月26日上午,來自台灣日軍登陸金門,縣長鄺漢棄城逃走,當日中午金門淪陷。

1937年9月,中共閩東特委改其政權組織「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閩東軍政委員會」為「閩東抗日軍政委員會」,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停止內戰,槍口對外,一致抗日,願意改編和擁護蔣委員長抗戰」等主張,與此同時,閩東特委採取「以打迫談」的策略,在民國政府及國軍繼續全面清剿共產黨武裝的局面里,分別在浙江慶元和寧德親母嶺擊敗了試圖襲擊閩東紅軍獨立師的國軍,同時,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給當時福建省保安三旅旅長黃蘇派發電報,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在共產黨壓力下委派黃蘇為代表,與閩東特委常委、閩東紅軍獨立師政治部主任範式人為代表的閩東特委前後舉行了三輪談判,當局最終同意了閩東特委所提出的5項談判條件,1937年12月底與途經福州前往南昌新四軍軍部介紹任務的閩東特委書記葉飛最終談定協議,閩東紅軍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北上,福建的報紙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閩東特委共赴國難宣言》。此後,範式人接任中共閩東特委書記兼組織部長。[4]

歷史

1938年1月,中共閩贛省委改組為中共閩浙贛特委。5月,中共中央長江局下令將閩浙贛特委與閩東特委合併為中共福建省委。根據東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大量發展黨員的指示,福建省委成立後,一面把支部組織建立在隱蔽的鄉村地區,一面以新四軍辦事處等合法名義吸收新黨員[5]。5月下旬,範式人到江西南昌接受組建中共福建省委的任務,並同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兼東南分局書記項英及東南分局委員黃道等研究了省委領導機構的人選。6月初,範式人返回崇安縣坑口鄉村頭村,向曾鏡冰匯報了長江局與東南分局的決定,中共福建省委正式成立,省委書記曾鏡冰,常委薛尚實、範式人、王助、汪林興,委員左豐美、郭文煥、俞雅鹿。8月,省委召開擴大會議,宣布範式人為省委軍事部部長。1939年3月省委常委薛尚實任組織部長,4月離任,由範式人代理組織部部長,同時仍任軍事部部長。7月,左豐美接任軍事部部長,範式人專任省委組織部部長。[4]

參考文獻

  1.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年. ISBN 7-5004-2626-7. 
  2. ^ 鄭錦華等.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 福建省: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3年. ISBN 7561508468. 
  3. ^ 郭天印. «长江支队:1949南下全景纪实». 中國: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203101390. 
  4. ^ 4.0 4.1 繆慈潮; 顧銘. 范式人传.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2: 77–94. ISBN 7-80136-377-9. 
  5. ^ 鄭復龍. 试述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委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福建黨史通訊. 1987年, (01期): 第56-59頁. ISSN 1006-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