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

三国蜀将

(190年—228年),字幼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蜀汉参军,也是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马谡
越嶲太守
马谡
清朝三国演义中马谡的画像
丞相参军
国家蜀汉
时代东汉末年→蜀汉前期
主君刘备刘禅
幼常
籍贯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
出生190年
逝世228年 处决
蜀汉汉中
亲属
兄弟兄:马伯常 马仲常 马叔常 马良(季常)

生平

入川征蜀

马谡出生于190年。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

赏识提拔

马谡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隽太守,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三国志》多次提到,蜀汉丞相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

言过其实

马谡熟悉军法却并未实际上过战场,因此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说的话大过实际的本领,不可以委以重任,请丞相务必好好观察他。”但诸葛亮不认同此看法,任命马谡为参军,经常和他日夜谈论军议[1]

南征方针

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曾于出兵前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而诸葛亮也采用了,最后蜀汉南疆直到灭亡未再有大型战事。

失守街亭

 
孔明挥泪斩马谡
 
京剧《失街亭》的马谡

228年诸葛亮出祁山,独排众议不用宿将魏延吴懿,反而提拔参军马谡为主帅。之后马谡在街亭布阵时违背诸葛亮交代,且不听副将王平谏言,自认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便舍水上山布阵。魏军大将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郃命令军队乘势进攻,蜀军大败。原本当时祁山守将高刚已有投降之意,但此役使蜀军进退无据,不得已放弃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三国志‧向朗传》则提到马谡弃军而逃,并未主动向诸葛亮请罪,向朗向来与马谡友好,知情不报。事发后,马谡被捕入监。诸葛亮以自失律而败丧其师,遂上表自贬三级,斩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以谢众人,剥夺将军黄袭等兵权[2][3][4][5],《三国志》作者陈寿父亲为马谡参军,遭到髡刑处罚[6]。而诸葛亮憎恨向朗包庇马谡之行为,免向朗官职还归成都。[7][8][9](《马良传附马谡》则记载马谡下狱后病故。[10][11]

刑前遗书及死后

据《三国志‧马谡传》中注《襄阳记》载,马谡临死前写信给诸葛亮道:“明公您视马谡如同自己的孩子,马谡亦视您为父亲。希望您能仿效而用之义,也不枉我们平日的交情,马谡虽死也无恨于黄泉。”[12]马谡死后,军中十万人为其落泪,诸葛亮亦痛哭,并亲自为其祭祀,也照顾马谡遗孤一生。

当时蒋琬汉中向诸葛亮说:“以前楚成王成得臣,然后晋文公听到这件事情相当高兴,天下还没一统就杀了这样智慧谋略的策士,怎一点都不可惜啊!”于是诸葛亮流泪反驳:“孙武当时能胜任天下人的原因,就是用法明确。当时扬干乱了法律,魏绛就杀了他的仆人。现在四海分裂,才开始出兵打仗,如果现在还恢复那些废法,我们还用来讨贼(曹魏)做什么啊!”[13]

家族

兄长

  • 马良(字季常),马谡之四兄。

马谡临死曾求诸葛亮照顾其子,因此他应至少有一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子之名。

评价

  •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陈寿:“兄弟五人,并有才名。”;“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刘禅:“街亭之役,咎由马谡。”(《三国志·蜀书五》)
  • 曹叡:“马谡、高翔,望旗奔败。”(《三国志·郭淮传》)
  • 蒋琬:“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襄阳记注》)
  • 习凿齿:“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暗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司马光:“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 胡寅:“街亭之败,罪由马谡;箕谷之败,咎自邓芝。兵多于贼反为贼所败,而诸葛公以为病在一人。”(《致堂读史管见》)
  • 李贽:“马谡妄自尊大,一味糊涂,一味自是,及到魏兵围定,莫展一筹,待救兵而已。极以今时说大话秀才,平时议论凿凿可听,孙、吴莫及也,及至临事,惟有缩颈吐舌而已。真可发一大噱也。”(汇评三国志演义)

民间文化

歇后语

  •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 孔明斩马谡——咬牙忍痛

俗语

  • 挥泪斩马谡

京剧

动漫形象

影视形象

注释

  1. ^ 《三国志》卷39: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2. ^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收马谡下狱,杀之。……(诸葛)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
  3. ^ 三国志·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4. ^ 华阳国志·卷七》载:“戮谡及休盛以谢众”
  5. ^ 三国志·诸葛亮传》:“戮谡以谢众。”
  6. ^ 晋书·陈寿传》:“(陈)寿父为马谡参军,(马)谡为诸葛亮所诛,(陈)寿父亦坐被髡”。
  7. ^ 《向朗传》:“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8. ^ 何焯认为:“谡逃亡之事,本传无之,此又不详,只一及耳。”朱邦衡认为:“此即街亭之役,谓谡违命致败,朗不谏故耳。若在官私逸,中材所不屑为,况谡素负才名,为丞相器异者乎?此非文有脱误,即承祚属辞晦涩故也。”
  9. ^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于《汉晋春秋》中说:“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喑得臣之益已,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才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太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汉晋春秋》)
  10. ^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11. ^ 周寿昌曰:“街亭之败在建兴六年,若五年则武侯驻军汉中,马谡正参军事,不容无故逃亡;若军败后事,何以诸葛公传及谡传俱未敛及,又何误作五年耶?”认为‘物故’是‘诛之’二字之误。潘眉认为:“《刘琰传》书‘琰竟弃市’,《周群传》书‘裕遂弃市’,或云‘伏辜’,或云‘伏诛’,无书‘物故’者。《辅臣赞》注‘马谡败绩,亮杀之’,《王平传》‘丞相亮诛马谡’,《诸葛亮传》‘戮谡以谢众’,谡之见杀,明矣。‘物故’之称,似乖史例。”
  12. ^ 《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13. ^ 《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参考资料

  • 《三国志‧马谡传》
  • 《三国志人物事典》

延伸阅读

[]

 三国志·卷39》,出自陈寿三国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