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裨理David Abeel,1804年6月12日—1846年9月4日),19世纪基督教新教早期在中国大陆的传教士。他在中国大陆(当时为清朝统治)时期与徐继畬的交流,也影响了徐的地理观。徐之后的著作《瀛环志略》有关西方各国的译名,如西班牙葡萄牙等,便是参照自雅裨理的闽南语发音转译为汉字定名的[2][3][4]

雅裨理
David Abeel
出生(1804-06-12)1804年6月12日 [1]
 美国新泽西州密德萨克斯新布朗斯维克
逝世1846年9月4日(1846岁—09—04)(42岁) [1]
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
语言英语福建话马来话暹逻语
教育程度新布朗斯维克神学院英语New Brunswick Theological Seminary新不伦瑞克大学
头衔传道者牧师
父母David Abeel (1763 - 1840)
Jane Hassert Abeel (1766 - 1842)

生平

1804年6月12日,雅裨理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新布朗斯维克,皈依基督后开始学习医学。1826年,他毕业于新不伦瑞克神学院,被按立为美国归正会牧师,在纽约州的雅典任职。1828年冬由于健康原因去西印度群岛疗养。1829年,他被传教的使命感所推动,由于美国归正会到1857年才正式组织海外差会,因此他先加入美国水手公谊会(the Seamen's Friend Society),在1829年10月,和公理会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同船前往中国,1830年抵达广州。先在广州向外国水手宣教一年,同时学习闽南语马来语暹逻语,同年成为公理会牧师[5]

1831年,雅裨理前往爪哇访问当地的荷兰归正会,然后前往新加坡曼谷,为公理会进行探索性工作。1833年由于健康原因回国,途经英国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在会议上代表中国差会演讲。1839年他回到广州,由于鸦片战争即将爆发,他转往婆罗洲访问当地的荷兰归正会。1841年回到中国,1842年在新开辟的通商口岸厦门鼓浪屿创办差会,成为首先进入厦门的传教士。他同美国医生甘明一同开设诊所从事医疗宣教事工,该诊所之后成为保赤医院[6][7]。1845年由于严重的肺结核回到美国,次年在纽约州奥尔巴尼去世[2]

与徐继畬的会面

徐继畬在自己著作《瀛寰志略》中有至少十次提及引用雅裨理的解说,虽然确切的时间并没有提及,不过可以从雅裨理的日记中得知。1844年1月27日,他在日记中称,稍早时候,他和另一名传教士,与一个仅次于当地省长的官员见面,而且他可能成为下一任的省长。这个官员向他们询问了很多外国的问题,于是他们花了一个下午向那位官员解释各国的位置和资讯,那位官员相当高兴,他们向他赠送了基督教书籍与新约,以及其他书籍;2月19日,他们再去拜访了这位官员的副官,副官说他们已经读完了新约全书,又向他们询问了很多外国地名人名,雅裨理祈祷这位官员能理解上帝的真义[8]

而第二次的记载是在1844年5月,雅裨理再次拜见了《瀛寰志略》的作者,他是五台人。雅裨理说这位官员“Su Ki-Yu”(徐继畬)是个友善的人,他又询问了很多外国的农产经济历史等问题,对他们带来的图文很感兴趣,他们又花了一个下午向这位官员解说了一般的知识[9]

著作

  • 《To the Bachelors of China, by a Bachelor》 (1833),
  • 《A Narrative of Residence in China》 (1834)
  • 《The Claims of the World to the Gospel》(1838).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1.0 1.1 Rev David Abeel.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2. ^ 2.0 2.1 李亚丁. 福音與文化的使者── 雅裨理 (PDF). 大使命月刊. 2014年8月, (111) [2015-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4). 
  3. ^ 徐继畬. 《瀛環志畧》 序. 1849. ...(前略)因公驻厦门,晤米利坚人雅裨理,西国多闻之士,也能作闽语...(中略,原文无标点符号)... 
  4. ^ 徐继畬. 《瀛環志畧》 凡例. 1849. 各国正名:如“瑞国”当作瑞典𪡏国当作“𪡏马”,西班牙当作“以西把尼亚”,葡萄牙当作“波尔都噶亚”。然一经更改,阅者猝不知为何国,故一切仍其旧称。(原文无标点符号) 
  5. ^ 李亚丁. 雅裨理. 《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6.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鼓浪屿往事:百年祠堂黄氏小宗见证中美文化交流。
  7. ^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鼓浪屿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数全球并列第一。
  8. ^ The_Chinese_Repository_-_Volume_13. (PDF). 中国丛报: 236. [2015-06-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02) (英语). 
  9. ^ The_Chinese_Repository_-_Volume_20. (PDF). 中国丛报: 169–170. [2015-06-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4-0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