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帆蜥鱼
长吻帆蜥鱼(学名:Alepisaurus ferox),又名帆蜥鱼,俗称狗母或长吻鳍枪鱼,是帆蜥鱼科帆蜥鱼属的模式种,生活于水深约3000米以下的海域(通常生活于150至1830米之间)。
长吻帆蜥鱼 | |
---|---|
捕获的个体 | |
史密森尼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长吻帆蜥鱼模型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仙女鱼目 Aulopiformes |
科: | 帆蜥鱼科 Alepisauridae |
属: | 帆蜥鱼属 Alepisaurus |
种: | 长吻帆蜥鱼 A. ferox
|
二名法 | |
Alepisaurus ferox | |
异名 | |
|
分布地区
本鱼分布极广,寒带(最北纪录于斯瓦尔巴群岛北部外海)至热带海域(最南纪录于智利南部外海)均有纪录,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西西里的巴勒莫东北部海域与墨西拿北方海域)、北冰洋等海域[3]。
辨识特征
背鳍具30至45条软条;臀鳍具13至18条软条[4]。身体细长且侧扁。头稍扁且略高,尖突。眼与嘴大,口裂延伸至眼后,几乎达到鳃盖骨;下颔稍突出,并有一列小孔。尾柄峡小而侧扁,两侧各有一脂质突起。牙尖利,但参差不齐,全部齿尖倒向后部。体光滑无鳞,皮很薄,侧线明显,前部位较高,后部成直线向尾部延伸。被其常而高,起点于鳃繷上方,延伸到臀鳍起点上方,鳍条可埋于背沟支中;脂鳍中等大;胸鳍侧下位,矛状;腹鳍小;尾鳍深叉形,上叶部分鳍条延长成丝状。体背蓝青色,体侧与腹部银灰色,有闪光。体长约1.5米,最大可长至约2.5米。
生态习性
为大洋性表层[5]至中层[6]洄游性鱼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白天蛰伏深海,晚间上升到近表层。喜在寒暖流交相会的锋面处逗留。属于雌雄同体的鱼类,性腺为白色透明的长丝带状。性极贪食,往往囫囵吞咽各种中小型饵食,为杂食性鱼类,如鱼类、甲壳类、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头足类等,都曾在其肠胃发现过。
学术、经济价值
由于水分多,肉质稀烂,无食用上的价值。另外由于其食性复杂,常可从其肠胃中,发现许多深海的物种,使科学家对于深海物种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 ^ Paxton, J.R. Alepisaurus ferox.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16 July 2012].
- ^ Richard Thomas Lowe.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of acanthopterygian fishes. Transaction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33, 1: 123–128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 ^ 见IUCN的[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分布地图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Alepisaurus ferox. FishBase. Version 2011-12.
- ^ 台湾鱼类资料库. 帆蜥魚.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冈村収, 尼冈邦夫. 日本の海水魚. 山と渓谷社. 1997. ISBN 4-635-09027-2.
1.《中国名贵─珍稀水中动物》199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