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学名: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天道虫、金龟、珠仔龟,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瓢虫科 | |
---|---|
瓢虫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鞘翅目 Coleoptera |
亚目: | 多食亚目 Polyphaga |
下目: | 扁虫下目 Cucujiformia |
总科: | 瓢虫总科 Coccinelloidea |
科: | 瓢虫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
亚科 | |
英文名ladybirds(又称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瓢虫的成虫体长约数mm至1cm程度,体型呈半圆球状,脚与触角短小。体色有黑、蓝、红、橙、黄、褐色等艳丽的色彩,身体上的图样也会因为种类的不同而多变。
概要
瓢虫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敌,肉食性瓢虫以蚜虫、介壳虫为食。属于草食性的食植瓢虫亚科(Epilachninae)则是极具破坏力的农业害虫 ,例如墨西哥豆甲虫(Epilachna varivestis)。然而瓢虫经常被利用作为生物防治剂,引进瓢虫物种能够驱赶并取代既有的瓢虫。
某些瓢虫遭受到强烈物理刺激时,会呈现假死状态,并且从关节处和刺处分泌出黄色的粘性刺激性体液。瓢虫的体液具有强烈的异臭与苦味 ,借此可以回避外来敌人的攻击[3]。 瓢虫鲜艳的体色可以说是警告外敌用的警戒色。因此鸟之类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虫,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蝇、菌类等天敌存在。此外螳螂会捕食马铃薯瓢虫的幼虫。
依种类不同则食性迥异,主要可以区分为捕食蚜虫、介壳虫之类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维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维生的草食性共3种类。 因此对农作物而言可以类分为益虫与害虫。近年来肉食性种类在农作物的有机栽培时, 被利用为取代农药而使用的生物农药[4]。
生物生命周期
瓢虫为完全变态型昆虫,会经历卵 - 幼虫 - 蛹 - 成虫四阶段。
成虫于交配后,会攀附在食物近处进行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不具翅膀,腹部向后方延伸。身体上有突起与刺,和成虫型态迥异。
甲虫类之中有幼虫与成虫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虫多为幼虫与成虫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虫当食物不足时,偶尔会出现同类相食其他幼虫或蛹的情形。
成长到一定程度后的幼虫在植物的叶背等处结蛹。蛹呈椭圆形,翅膀短小,不过此时已经接近成虫的型态。腹部会附着于枝干处以避免掉落地面。刚破蛹而出的成虫翅膀为黄色,但随着翅膀硬化,会呈现出特征的图样。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见到瓢虫的成虫。大部分的瓢虫以成虫的型态度过冬天,越冬之际会以集团形式躲在石头与倒木的底下,集团的规模从数只到数百只,甚至数万只。
主要种类
肉食
- 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 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代表性瓢虫。体长约8mm,翅膀为红色,正如中文名称所提示,其有7个黑色图纹。在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图样的差异存在。以蚜虫与叶螨维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间会有同类互食的情形发生。
- 异色瓢虫(学名:Harmonia axyridis)
- 广泛分布于亚洲等地,和七星瓢虫并列为代表性物种。体长约7mm。与七星瓢虫不同的是体色变化性大,有黑底2个红斑、黑底4个红斑、红与黄色多图样等。捕食蚜虫。
- 六条瓢虫(学名:Menochilus sexmaculatus)
- 体长约5mm,比异色瓢虫略小。翅膀为黑底色4个红斑,有和异色瓢虫图样相近的种类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虫维生。
- 大龟纹瓢虫(学名:Aiolocaria hexaspilota)
- 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图样,由于和龟壳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虫的幼虫。
- 龟纹瓢虫(学名:Propylaea japonica)
- 和大龟纹瓢虫图样相似,但体长只有约4mm。食物来源为蚜虫。
- 大突肩瓢虫(学名:Synonycha grandis)
- 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数量稀少。捕食介壳虫。
- 澳洲瓢虫(学名:Rodolia cardinalis)
- 体长约4mm的小型瓢虫。翅膀为红色,有黑色图样。以捕食吹绵介壳虫(Icerya purchasi)维生。原产地为澳洲,为了驱除吹绵介壳虫而被引进到其他地方繁衍。
- 黑缘红瓢虫(学名:Chilocorus rubidus)
- 以捕食介壳虫维生。多依附于梅树上。学名里的“rubidus”(拉丁语中红色的意思)是由于其红色纹路看起来像Ruby。
- 赤星瓢虫(学名:Lemnia saucia)
- 又称为黄斑盘瓢虫,体长约5~6mm。前胸背板为黑色,两侧有白色圆斑,翅鞘为黑色,左右各有一枚红色大圆斑。分布于平地至低海拔的山区,喜欢捕食蚜虫。
菌食
- 柯氏素菌瓢虫(学名:Illeis koebelei)
- 亦称为黄瓢虫。体长约5mm。胸部上为白底的2个黑色斑点,整个翅膀皆为黄色。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 十二斑褐菌瓢虫(学名:Vibidia duodecimguttata)
- 亦称为白瓢虫。体长约4mm。体色为黄褐色,有淡白的斑点。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草食
瓢虫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虫亚科为草食性。草食性瓢虫的特征为,与肉食性瓢虫相较下翅膀不具光泽。
- 茄二十八星瓢虫(学名: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 马铃薯瓢虫(学名: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 此二种瓢虫体长约7mm,在淡褐色身体上有28个黑色斑点。马铃薯瓢虫亦称为大二十八星瓢虫,身体和黑点比茄二十八星瓢虫略大。由于它们会集体吃茄子与马铃薯的叶子而被视为害虫。在食植瓢虫亚科中马铃薯瓢虫所分布的区域纬度最高,最北达到滨海边疆区。茄二十八星瓢虫则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东南亚一带。
- 八星瓢虫
- 以茄科植物的叶、果实为食,颇受茄农厌恶。
- 波氏裂臀瓢虫(学名: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
- 见于日本冲绳诸岛、台湾兰屿等地。以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为食。
- 锯叶裂臀瓢虫(学名: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 见于日本八重山诸岛内的与那国岛等地、台湾兰屿。
关连项目
词源和民间传说
瓢虫这个名字最常见的变体表示属于上帝或某些神圣角色的家畜: 俄语 божья коровка,波兰语 biedronka, boża krówka,立陶宛语boružėl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божja òвчица,法语bête à bon Dieu("上帝的动物"), poulette à Dieu("上帝的鸡")。
在英语国家瓢虫被称为英语ladybird,ladybug或lady beetle。结合这些名字,单词英语Lady暗示圣母玛利亚。同样在天主教国家瓢虫被认为是上帝之母的昆虫 (德语Marienkäfer, 西班牙语 mariquita) 。 德语中甲虫的古老名称之一是古高地德语Freya fugla, 弗雷娅女神的鸟。随着文化的基督教化,弗雷娅被圣母玛利亚取代。在荷兰语中,甲虫被称为荷兰语 Ingetsje(小天使),荷兰语 Hemelbeestje(上帝的创造); 目前甲虫的名字是荷兰语 Lieveheersbeestje(我们正义上帝的创造)。在德语中现代名称是德语Marienkäfer(玛丽亚的甲虫)。[5] 在许多文化中禁止杀死瓢虫。 瓢虫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之一。
古生物学
在化石状态下,瓢虫仅从新生代已知。已知最古老的代表发现于始新世早期的瓦兹琥珀(法国)[6]。
图片
-
在蛹里的瓢虫
-
美国的瓢虫属(Coccinella)物种
-
瓢虫正展开着翅膀
-
瓢虫幼虫正在吃蚜虫
-
瓢虫和蚜虫在野草上
参考资料
- ^ 虞国跃、王效岳著,《台湾瓢虫彩色图鉴》,1999年。
- ^ 中国大百科智慧藏 - 瓢虫科[永久失效链接]
- ^ 农作物的保母-瓢虫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5-20.
-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 - 植物疫病害虫管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30.
- ^ Phylogeny, clas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ladybird beetles (PDF). zin.ru. [2023-01-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01).
- ^ The old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amily Coccinellidae(Coleoptera: Polyphaga) from the Lowermost Eocene Oise amber (France) (PDF). zin.ru.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3).
外部链接
- 英语
- 北美洲的瓢虫 — 特征照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生物防制 - 天敌 - 瓢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rnell University's Guide to natural enemies of North America
- 瓢虫分类法
- BBC科学与自然特集:七星瓢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Earth Life Web 上的瓢虫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瓢虫知识网 (亚洲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