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来案

梁天来案七尸八命案[1]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三日夜[2],发生在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的一起纵火命案。通过民间传说、小说不断演绎,梁天来成为冤案昭雪的代表者,此案更是家传户晓的民间传奇。但由于相关司法资料缺失,致使案件实情无从考证。案件相关的司法资料至1930年代才由罗尔纲发现、发表[a]。至今对案情众说纷纭,未有定论[1]

晚清以来的民间传说、小说中,称梁天来为番禺县慕德里司谭村(今天广州市天河区谭村)人,家有等。亲戚凌贵兴(又作凌贵卿[2])、凌宗孔因为好色、记仇和迷信祖坟风水,竟然火烧梁天来祖屋石室,烧死梁家七尸八命。梁天来幸而脱逃,控告凌氏叔侄二人。但凌某行贿朝庭大小官员,致使梁天来含冤难说,成为著名的冤案。现代研究者认为,梁案因民间流传甚广,后经过主观附会、以讹传讹,成为中国传统小说的典型题材,表达了民众对包拯式清官的渴望,以及“好皇帝、贼臣子”的传统政治信仰[2]

此案亦改编成为不少版本的华语影视、粤剧南音作品。在1970年代,香港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互斗,也在同一黄金时间播出“双胞胎”,人称“梁天来斗梁天来”。

案件相关文献、史料

虽然自晚清以来,各类文艺作品对梁天来案多有演绎,但最为重要、直接相关的两份史料,是民国时期罗尔纲北京大学研究院所藏的乾隆朝档案中发现的。一是,乾隆二年(1737年)六月二十二日时任两广总督署理广东巡抚鄂弥达的题本(已残缺),二是,乾隆二年十月十四日刑部尚书徐本的题本(含鄂弥达题本内容)。两个题本所涉及的是一个外号穿腮七、本名何信夔的南海县劫匪所犯下的多起案件。题本主要记录穿腮七多起抢劫的供词。关于梁案,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三日夜[2],他“下手放火烟死多命”[1]。雍正九年,此案昭雪。乾隆元年(1736年),穿腮七被捕。鄂弥达拟斩立决。乾隆二年,奉旨将穿腮七正法[2]。此外,对梁案涉及甚少[1]

对梁案最早的描写,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欧苏所著《霭楼逸志·卷五》的〈云开雪恨〉条目[1][2]。欧苏在〈云开雪恨〉中,指梁案起于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至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昭雪[2]

嘉庆年间,安和先生著《一捧雪警富新书》。1906年,吴研人在《一捧雪警富新书》基础上改编的《九命奇冤》最为成功。现代研究者认为,《霭楼逸志》、《一捧雪警富新书》中梁案内容多为虚构,所涉官员、情节与史实相背,或为后人附会[1]。同治《番禹县志·卷五十五·杂记》[2]曾为凌贵兴辩诬[1]

都市传说

根据陈振华在电台节目引述曾演出粤语片及电视剧的已故名伶黄曼梨口述:由于真实历史里梁天来的冤情不能得到平反,而后来的戏曲、舞台剧及电视节目都让梁天来得以申冤,所以每当剧目演出之时,不管原来是怎样的天气,结果都会落大雨,以示其冤[3]。而在陈振华有份演出的TVB版本《梁天来》,播出之时刚巧就在香港发生“618雨灾”,当时的报章亦有指这电视剧引发了雨灾。其实,两间电视台同时间播“梁天来”是1974年,而“618雨灾”是1972年,但在播“梁天来”的同时,真的一下大半个月雨。。

影视作品

参看

备注

  1. ^ 根据周宝东文章[1]罗尔纲与题本相关的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1936年8月16日、12月6日的天津《益世报》副刊《史学》。

注释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周宝东. 《历史与文学的错位:晚清小说<九命奇冤>本事考论》.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 2018, (2018年01期): 193–206. ISSN 1004-3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简体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张秀英. 《雍正朝“广东九命案”始末考》.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山东省济南市: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000年第2期): 6–8. ISSN 1673-42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简体中文). 
  3. ^ 电视风云半世纪,香港电台,2016-04-17

外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