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中情绪

日本反中情绪是指日本对地域意义上的上的中国及统治中国的政权之反对情绪。这种现象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出现的排外思想,表现为去中国化的尝试。在近代由于中国的落后而出现对中国的歧视思想,侵华时达到顶峰,助长了其对中国的罪行。二战后这种思想遭到压制,1972年中日建交后的一段时间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恐惧情绪较为缓和,但2000年后此种情绪再次兴起。现在日本的反中情绪,主要来源于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靖国神社争议等历史问题导致的矛盾。

加油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在2010年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于东京涩谷区组织的反中游行

江户时代

1600年至1868年,在江户时代德川家康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战乱状况,建立德川幕府,使日本成为统一、稳定、成熟的国家[1]。该时期曾出现企图排斥外国人的现象,包括曾经给日本文化带来影响的中国人。

在此期间,日本仍然孤立于世界,因此其文化在很少外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该时期的主要的文化运动由国学发起。国学派的追随者尝试区别日本文化和外国文化[2],恢复日本文化未受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影响的本来面目[3]。他们的工作着重于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2][4]德川幕府的早期儒士尝试透过查明中国人的起源,建立神道与中国的联系。对此,国学派中以平田笃胤为首的平田派将对神道产生重大影响的《易经》进行日本化,声称该书源于日本。会泽正志斋清空《易经》中的中国内容,从而完成该计划[5]。期间民族自尊心的崛起导致日本把自己看成是“被野蛮人所包围的文明世界”的中心[6]

帝国时代

 
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强硬将中国平民押进坑中准备集体活埋。

1866年至1869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该国赶上了西方国家的进步潮流。同时,中国深陷功能失调的状态[7] 。尽管福泽谕吉脱亚论中拒绝承认中国是一个坏同盟,但这并不是针对中国的普遍态度和歧视意识。

二战后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冷战中站在相反的立场上,但公开反中情绪被扼杀并成为主流媒体的禁忌。除了在极少数情况下因为惯用的习俗而保留,如南中国海(南支那海)、东中国海的日本名称、日本拉面支那そば)等较不敏感的词汇,其余场合中支那一词或其片假名“シナ”的使用大部分消失。还有一小部分拉面店,比如日本三重县松阪市的支那そば北熊三重本店。

随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接触很少。很少有人讨论中国,直至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对邻国的兴趣激增。中国大陆放弃日本提出的二战赔偿,部分原因是释出比台湾多的善意,以加强对抗苏联。该举动获得日本的感激和善解,启动了中日蜜月期的大规模交流和合作,日商纷纷赴中投资。恐中情绪仅限于恐惧共产主义的背景。公众对中国大陆的敌意比对苏联的敌意要少,友好的气氛仍占上风[8]。社会对在日中国公民,以及对日本朝鲜族阿伊努人等少数民族的态度亦出现改变。

21世纪

 
2009年反中比率排行榜,日本高居第一名
 
2012年钓鱼岛问题期间中国驻日大使馆门前的反中示威者

自2000年以来,日本的反中情绪逐步复苏。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关系的日益紧张影响到排外情绪。许多日本人认为,中国大陆政府利用两国间曲折的历史问题,如将历史教科书争议和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当作外交牌,让日本成为国内政治的替罪羊[9]2005年春的抗日示威活动,让日本民众更加害怕中国大陆。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反中情绪一直在大幅度攀升。根据皮尤全球态度调查英语Pew Global Attitude Project,反中观点占84%,反中国人观点73%[10]

由于抗战时候中国受到的伤痛回忆,当年的战犯未完全受到清算,而日本右翼韩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新抬头执政,其后裔甚至不承认先祖在中国犯下战争罪行,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大陆政府经常强调要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以此攻击战后声称已奉行和平主义的日本,因而引发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大陆的反感。2015年媒体调查显示,93%日本人讨厌中国大陆。

旅居台湾的日本作家本田善彦认为,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人对“中国”二字有两个矛盾的情感,对古代中国敬仰和向往,却对近代中国怀着轻蔑与敌意;日本与台湾社会都对中国崛起产生巨大的挫折感,造成不想面对的逃避心理,进而出现强烈反中情绪[11]

2023年12月日本一家中华料理店张贴“禁止中国人及韩国人入内”的种族歧视标语,被旅日的中国大陆网络红人举报。[12]

参考资料

  1. ^ Tokugawa Peri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okRags. Retrieved on 2008-08-24.
  2. ^ 2.0 2.1 Tokugawa Enlightenment.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3. ^ First 1500 characters of Shintois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3HelpMe.com. Retrieved on 2008-08-24.
  4. ^ Shint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pan-guide.com. Retrieved on 2008-08-24.
  5. ^ Ng, Wai-ming. The I Ching in the Shinto Thought of Tokugawa Jap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Retrieved on 2008-08-24.
  6. ^ Kanji Nishio II. Japan's Identity: Is Asia One? Is Japan Part of the Eas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2-12. Japan Forum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trieved on 2008-08-24.
  7. ^ Japan needs an Obam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2-13.. The Jakarta Post. Retrieved on 2008-09-03.
  8. ^ 存档副本.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8). 
  9. ^ Matthew Forney, "Why China Loves to Hate Japan". Time Magazine, December 10, 2005.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139759,00.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 June 2008
  10. ^ 24-Nation 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p, Pew Research
  11. ^ 黄国梁. 日作家本田善彥:民進黨的親日只是機會主義. 联合报即时新闻 (联合新闻网). 2020-12-29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9). 
  12. ^ 日本中餐馆竟“禁止中国人入内”,我使馆回应!最新进展_腾讯新闻. new.qq.com. [202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