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本方言
施瓦本方言(德语:Schwäbisch)是高地德语中阿勒曼尼语的方言,通行于涵盖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包括斯图加特在内的许多地方的施瓦本地区、施瓦本汝拉山和巴伐利亚等地,施瓦本方言也通行于匈牙利、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前苏联等地部分的多瑙施瓦本人(Donauschwaben)之间。
施瓦本方言 | |
---|---|
Schwäbisch[1]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德国[1] |
母语使用人数 | 819,000 [1] (2006) |
语系 | |
文字 | 拉丁字母之德语变体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swg |
描述与特征
这方言的包含了自斯图加特的“标准”施瓦本与至乡村小镇稍微不同的、“较厚”的口音都有。老一辈的人可透过一个人的口音得知某人是从哪个村庄来的。
施瓦本方言对标准德语的使用者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它包含了许多与标准德语不同的单词。例如,在标准德语中,果酱被称作Marmelade;在施瓦本方言中则称作Gsälz。
语言学特性
施瓦本方言的一些和标准德语的比较:[来源请求]
- 中古高地德语的单母音 î 与û分别变成了[e͡i] 与[o͡u],而非如标准德语般的[a͡ɪ] 与[a͡ʊ]。
- 后缀"-et"被用于动词第一人称众数的变化中,例如mir ganget意即“我们走”,其标准德语对应的形式则为wir gehen。
- 就如其他阿勒曼尼语方言一般,在子音前的"s"读作[ʃ],故Fest(意即“派对”)读得如Fescht一般。
- 所有的塞音都读得如浊音一般,因此在标准德语中有分别的'b'与'p'及'd'与't'等在施瓦本方言中变得没有区别。
- 指小后缀单数形为"-le",众数形为"-la",故Haus变成Häusle,Bisschen变成Bissle;而Spätzle则变成Spätzla。
- 对应至der、die与das的冠词经常读成"dr"、"d"与"s"等,因此"s Haus"就是"das Haus"之意。
在许多地区施瓦本方言有着独特的语调,施瓦本方言的母语使用者讲标准德语时亦带有此种语调。
浊塞音、齿龈后擦音与常常使用L开头的指小后缀等,使人对此种方言有一种非常“软”或“温和”的感觉,这点常常让人觉得它和“较硬的”德语北部方言形成尖锐的对比。
分类
施瓦本方言被归类为一种阿勒曼尼方言,阿勒曼尼方言是上德语的两种方言形式之一(另一种是奥地利-巴伐利亚语)。ISO 639-3对施瓦本方言的语言代码是swg.[2]
施瓦本方言由许多“次方言”组成,这些“次方言”又有自己的变体。这些次方言可依它们用gwä或gsi做为sein的过去分词的形式这点来分类。用Gsi的这些语言较接近瑞士德语等阿勒曼尼语方言。它亦可分成“东南施瓦本方言”、“西施瓦本方言”和“中央施瓦本方言”等分支。[3]
大众文化中的施瓦本方言
巴登-符腾堡商会商会因其带着标语“Wir können alles. Außer Hochdeutsch.(意即“除了说标准德语(Hochdeutsch)外,我们什么都可办得到”)”的广告活动而备受赞许。这活动在增长施瓦本人在自己方言与事业成就方面被认为是很聪明的。[4]这是对巴登-符腾堡是德国主要的创新中心之一且有着不一样的方言的事实的一个小典故。
施瓦本方言作家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Ethnologue entry. [201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 ^ Code for Swabian German (swg). [201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1).
- ^ Noble, Cecil A. M. (1983). Modern German dialects New York [u.a.], Lang, p. 63.
- ^ Baden-Württemberg Chamber of Commer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