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
打更是东亚古代夜间的一种报时制度,兼具提醒居民防火防盗,以及协助救火和捉贼等作用,以此为业的人士称为更夫(或称更练和打更匠等),这种行业习俗随着城市的现代化以及钟表的普及而逐渐消失,目前中国大陆四川黄龙溪和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些地区依然保留着打更的习俗,而位于澳门的沙梨头更馆博物馆是省港澳地区硕果仅存的更馆建筑[1][2]。
制度由来
古时候,由于平民百姓家里没有精确的计时仪器,为了在晚上掌握时间,因此出现了打更制度,负责报时的更夫根据官府标准的刻漏时间以击打更鼓或其他器具的方式宣告时间[3]。
职责
打更的工作可分为日更与夜更,更夫在日间也需要处理一些和居民有关的事务,如巡逻、维持治安、通报等。夜更的工作则须要巡更、通宵熬夜,守着滴漏或燃香用来计算和掌握时间等,更夫在晚上巡更时会在沿途敲打报更工具如用竹筒制成的梆子、锣梆、木更、铜锣、木鼓等,走街串巷地报知时间。从晚上七点开始一夜分五更,每隔两个小时报一次更,直至凌晨三点。除了喊出更次,更夫还会叫警告语,提醒居民防火防盗,注意安全。另外,一些地区的更夫没有固定工钱,而是由商铺和居民出资雇用[4][5]。
古时候的夜晚分为五个时段,谓五更,又称五鼓,成语“三更半夜”便是由此而来[3]。以下为常见的打更时间、警告语和打更声[4]:
打更时间 | 警告语 | 打更声 |
---|---|---|
戌时一更(19:00-21:00) |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 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咚!——咚! |
亥时二更(21:00-23:00) | 关门关窗,防盗防贼 | 打一下又一下,连打两次:咚!咚!。咚!咚! |
子时三更(23:00-01:00) | 平安无事 | 一慢两快:咚!——咚!咚!连打3次 |
丑时四更(01:00-03:00) | 天寒地冻 | 一慢三快:咚——咚!咚!咚!连打4次 |
寅时五更(03:00-05:00) | 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 一慢四快:咚——咚!咚!咚!咚!连打5次 |
各地的打更文化
澳门
由于澳门是沿海城市,当海水涨潮时,更夫便要通知居民,以便他们做好准备以及到安全地方暂避。根据昔日的《更练服务组织条例》,更夫必须是深获居民信任和富有德望的人,且须要遵守不得擅离职守、不收贿赂、保持仪容整洁、每月须定期巡逻及佩戴由澳门治安警察厅(现为澳门治安警察局)发出的更夫识别证等规定[4]。
香港
香港警队在十九世纪中成立,由于当时警队人数不足,且主力维持外籍人士居住的地方的治安,当地华商便集资组建更练团,自行维护华人社区的治安,后来港英政府在最多华人居住的地区上环、中环、下环和西环设置“四环更馆”,又训练华人更练。更练团并不属于警队,而是由“华民政务司”管理,但亦会执行类似警员的工作如捉贼等,商民用户则每月支持三元作为保安费和管理费。1950年代开始,警队的人手增加,“四环更馆”结束,1956年,香港政府取消了更练条例,更练一职被保安员和护卫员等新兴行业取代[6]。
四川
在古时候的四川成都,当地更夫在日间负责鸣锣传达官府的通知、当地乡长和镇长临时决定的政务,如交税、捐纳、征收壮丁款的期限或召集百姓开会的时间地点等,是古成都的一种信息专递方式。至今在双流县黄龙溪等地还保留着在古镇晚上打更的习俗 [5]。
江西
2017年,江西省婺源县文化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准备给县里“最后的打更人”“余加久打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年76岁的余加久在接受访问时说他已有30多年的打更历史,理坑村村民都习惯听着他的打更声进入梦乡,这是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之处。观看余加久打更是游客到当地观光的原因之一[7]。
朝鲜
参考来源
- ^ 沙梨头更馆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7-05-15.,澳门文化局
- ^ 沙梨头更馆开幕 展现更练行业历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7-08-16.,论尽媒体,2015-12-18
- ^ 3.0 3.1 谭龙曼《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常识》,远流出版,2012年,第13-14页
- ^ 4.0 4.1 4.2 澳门硕果仅存的 沙梨头更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10-24., 澳门杂志, 2016-03-11
- ^ 5.0 5.1 打更:古代报时手段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8-04-28., 华西都市报, 2014-08-19
- ^ 《“更练”-昔日的警民合作》, 正报, 第四版, 2016-01-18
- ^ 邹晓华, 最后的打更人已76岁 谁来接班? 老人已坚持30多年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8-04-28., 中国江西网, 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