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柏林人
52°29′06″N 13°20′40″E / 52.484932°N 13.344395°E
“我是柏林人”(德语:Ich bin ein Berliner,德语发音:[ˈʔɪç ˈbɪn ʔaɪn bɛɐ̯ˈliːnɐ])是1963年6月26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西柏林演讲中的一句名言,该演说亦被逐渐冠名为“我是柏林人”演说。当时正值冷战,柏林墙已开始建造,西柏林被东德包围。
这一部分演说内容为:
“ | Two thousand years ago the proudest boast was civis Romanus sum. Today, in the world of freedom, the proudest boast is 'Ich bin ein Berliner'… All free men, wherever they may live, are citizens of Berlin, and, therefore, as a free man, I take pride in the words 'Ich bin ein Berliner!' | ” |
译文:两千年前最自豪的句子是“civis Romanus sum”(我是罗马公民)。今天,在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句子是“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所有自由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是柏林的公民。因此,身为自由人,我以“Ich bin ein Berliner”感到自豪!
以德语说出“我是柏林人”这句子,是肯尼迪在最后才想到的。他走上舍恩贝格市政厅时,向翻译员罗伯特·洛赫纳请教这句子的德语说法,以小纸张标下读音,并练习了几次[1]。该演说中除了“Ich bin ein Berliner”以德语说出之外,还有一句“Lasst sie nach Berlin kommen”(“让他们来柏林看看”)同样用德语说出。
原文翻译
“ |
二千年以前,最自豪的夸耀是“Civis Romanus sum”[“我是罗马公民”],今天,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夸耀是“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 世界上有许多人确实不懂,或者说他们不明白什么是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的根本分歧。让他们来柏林吧。有些人说,共产主义是未来的潮流。让他们来柏林吧。有些人说,我们能在欧洲或其他地方与共产党人合作。让他们来柏林吧。甚至有那么几个人说,共产主义确是一种邪恶的制度,但它可以使我们取得经济发展。“Lasst sie nach Berlin kommen.”[“让他们到柏林看看”]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来不用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我愿意我的同胞们——他们与你们远隔千里住在大西洋彼岸——说,他们为能在远方与你们共有过去十八年的经历感到莫大的骄傲。我不知道还有哪一个城镇或都市被围困十八年仍葆有西柏林的这种生机、力量、希望和决心。全世界都看到,柏林墙最生动最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失败。但我们对此并不感到称心如意,因为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是对人性的冒犯,它拆散家庭,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希冀统一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 这个城市的事实也用于整个德国——只要四个德国人中有一个被剥夺了自由人的基本权利,即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欧洲真正持久的和平便绝无可能实现。经过保持和平与善意的十八年,这一代德国人终于赢得自由的权利,包括在持久和平中善所有的人民,实现家庭团聚和民族统一的权利。你们住在受到保护的一座自由之岛上,但你们的生活是大海的一部分。因此让我在结束讲话时请求你们抬起目光,超越今日的危险看到明天的希望;超越这道墙看到正义的生平来临的一天;超越你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看到全人类。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当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那时我们便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在和平与希望的光辉中这座城市获得统一,这个国家获得统一,欧洲大陆获得统一。当这一天最终来临---它必将来临---时,西柏林人民将能对这一点感到欣慰:几乎二十年时间里他们站在第一线。 一切自由人,不论他们住在何方,皆是柏林市民,所以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为“Ich bin ein Berliner”这句话感到自豪。 |
” |
背景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攻占柏对德国首都严加控制。起初柏林分为四区,分别由法国、英国、美国和苏联管治。苏军封锁柏林时,美军以空运的方式为柏林居民提供粮食。
后来,由法英美控制的三区俨然成为西德的外飞地,被东德完全包围(正式来说,西柏林不属于西德;柏林全市在两德统一前都受盟军军法统治)。1952年起,东西之间的边境关闭,只有柏林分界仍然开放。成千上万的东德人经西柏林转投西方,流失的劳动力足以使东德经济崩溃。
1961年,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领导的东德政府在西柏林周围树立了一堵布满尖刺的围墙,东德政府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声称围墙用于防止西德“法西斯政权”的间谍和特工进入东方,这就是柏林墙,全世界绝大部分意见都认为这是用于防止东德市民逃亡。数个月后,围墙改以混凝土建造,“死亡地带”的建筑物被拆毁,由东德守卫持机枪驻守。柏林墙建立后,柏林从原本东欧移民到西欧最简单的地方变成了最难的地方。1962年,彼得·费查因尝试越过围墙,成为第一个死在围墙前的东德人。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阵营被指责没有致力阻止围墙树立。1961年7月25日,即美军4月猪湾入侵古巴失败后不久,肯尼迪发表总统演说,重申美国拥有“四国权利”,会坚决防卫西柏林,但同时表示无法阻止苏军继续占领东德。
结果与反响
尽管西柏林的人民对于这次演讲的反响十分积极,但苏联对于挑衅意味的“让他们来柏林看看”这句话十分不满。因为仅在两周前,肯尼迪刚在另一场演说中向苏联表示了善意,并在演说中表示“我们将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作为对“我是柏林人”演说的回应,尼基塔·赫鲁晓夫在几天后回应肯尼迪的发言中说:“这世界上可能有两个肯尼迪总统在做演讲。”[2]
罗纳德·里根受该演讲影响,于24年后在西柏林作了“推倒这堵墙!”的另一场演说。
这场演讲的原始录像被储存于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
甜圈都市传说
根据都市传说,肯尼迪的“Ich bin ein Berliner”一句犯了语法错误,这句子的意思是“我是‘柏林’甜圈”,而非“我是柏林人”[3]。Berliner是一种可能源于柏林的果酱甜圈。
肯尼迪应该说“Ich bin Berliner”,表示“我是柏林人”。多了不定冠词“ein”,他的话就表示他不是人类的Berliner,即“我是甜圈”。
德语语法中,提及一个人的职业或住处时,应略去不定冠词“ein”;然而,由于肯尼迪运用的是象征手法,故必须加上“ein”,“Ich bin Berliner”反而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不是真的来自柏林,只是以此表达和柏林市民团结一致[4]。
这都市传说的起缘不明。1983年出版的间谍小说《柏林游戏》中,主角说出这句话:
我说:“Ich bin ein Berliner”这是个笑话。Berliner是甜圈。肯尼迪总统作出那著名的宣告后当天,柏林的漫画家一整天都在画会说话的甜圈。[5]
《纽约时报》一篇书评明显视这句话为真,补上了肯尼迪的听众感到有趣的细节:
“Ich bin ein Berliner”就是肯尼迪总统说的话,整个城市的市民都乐透了,因为“Berliner”在当地用语中是个甜圈。[6]
1988年,威廉·米勒在4月30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写道:
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墙前使用德国词组的事,值得一再提起。他身旁的作家认为,宣告自己为柏林的象征市民会很美妙。所以,“Ich bin ein Berliner”他们所不知道,但很容易发现的是,当地市民从不自称“Berliners”。他们把那词语用来称呼一种通常在早餐时吃的受欢迎甜点。故此,虽然柏林市民明白和欣赏总统慷慨激昂的演说所表达的情感,但听到总统说“我是果酱甜圈。”时也不禁窃笑。[7]
事实上,米勒把事实刚好说反了:柏林市民的确自称“Berliner”,而从不以“Berliner”称呼果酱甜圈。在德国其他地方称为“Berliner”的甜点,在柏林和附近只称作“Pfannkuchen”(煎饼)。[8]因此,德国其他地方留意到这歧义,肯尼迪在柏林的听众却没有留意。总而言之,“Ich bin ein Berliner”正确表达了肯尼迪要说的意思[9]。
虽然传言不实,但很多英语传媒都一再重复,这些传媒包括:BBC的《来自美国的信》节目[10]、《卫报》[11]、 MSNBC[12]、 CNN[13]、《时代杂志》[14]、《纽约时报》[15],也在英语作家诺曼·戴维斯[16]和肯尼思·戴维斯[17]讲述德国的书中提及,甚至连语音合成置标语言的说明书也有[18]。
演讲辞经在德国学习的罗伯特·洛赫纳校订,也在西柏林市长勃兰特等很多德国人面前排练过。当天的录影和录音显示演说完结后,在场只有热烈的掌声;后来出现的笑声,出现在肯尼迪打趣地感谢翻译员把他的德语句子翻译成德语之时。
演讲中出现了两次“Ich bin ein Berliner”,并以此作结。肯尼迪说的不是标准德语,而是带有波士顿口音的英语“ish bin ein Bearleener”读音。
衍生事件
2020年9月1日,捷克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在中华民国立法院发表演讲,仿照肯尼迪当年,在演讲末尾称“我是台湾人”[19]。
参见
参考文献
- ^ Robert Lochner. Teaching JFK German. CNN.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 ^ Ryan, Halford Ross. U.S. presidents as orators: a bio-critical sourcebook. Greenwood. 1995: 219–20 [2020-06-29]. ISBN 978-0-313-2905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Ich bin ein Pfannkuchen. Oder ein Berliner? | Stadtkind: Berlin. [200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9).
- ^ Eichhoff, Jürgen, 'Ich bin ein Berliner': A History and Linguistic Clarification, Monatshefte für den deutschen Unterricht, deutsche Sprache und Kultu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3, 85 (1): 71–80, ISSN 0026-9271 外部链接存在于
|publisher=
(帮助),在此书引用:Erb, Scott. German Foreign Policy: Navigating a New Era.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2003: 52 [2009-10-03]. ISBN 15882616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 ^ Deighton, Len. Berlin Game first Ballantine Book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5: 112 [1983]. ISBN 0345314980.
- ^ Lehmann-Haupt, Christopher. Books of the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2, 1983 [2008-07-06].
- ^ Miller, William J. 'I Am a Jelly-Filled Doughnut'.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30, 1988 [2008-07-05].
- ^ Wie heißt der Berliner in Berlin?.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John F. Kennedy.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 ^ BBC NEWS | Programmes | Letter From America | "I am a jelly doughnut".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4).
- ^ Richard Hollis: "How we got the measure of a Berliner", The Guardian, September 10 2005.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6).
- ^ onegoodmove: Bloop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NN - Cold Wa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12-18.
- ^ Wall-To-Wall Kennedy - TIME.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4).
- ^ Profile in Courage.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Norman Davies, Europe: A History, New York 1998, p. 1113
- ^ Davis, Kenneth C. Don't Know Much about Anything: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But Never Learned about People, Places, Events, and More!. HarperCollins. 2007. ISBN 978-0061251467.
- ^ 存档副本. [200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維特齊立法院演講 用中文說「我是台灣人」[影]. 中央通讯社.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外部链接
- Übersetzung der Rede von US-Präsident John F. Kennedy vor dem Rathaus Schöneberg am 26. Juni 196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rlin.de
- about.com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ohn F. Kennedy Letter On Success of Trip to Europe 196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hapell Manuscript Foundation
- Text: Kennedy's Berlin speech tex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