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
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日语:四五口径十年式十二糎高角砲)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大正十年(1921年)研发,由三年式12公分舰炮为基础研改的舰载高射炮;虽然性能不及1930年代以后的新型炮,但因制程较简易、重量适切;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为日本舰载高射炮中产量最大的一款型号。
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 | |
---|---|
类型 | 高射炮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26年至1950年代 |
使用方 | 大日本帝国海军 国民革命军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共内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21年至1922年 |
生产商 | 炮身 日本制钢室兰工厂 吴海军工厂 炮架 吴海军工厂 横须贺海军工厂 佐世保海军工厂 |
生产日期 | 1922年至1939年 1942年至1945年 |
制造数量 | 3000门左右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980公斤(炮身) 7.7公吨 - 20.3公吨(全设备,因型号而异) |
枪管长度 | 5.4米(45倍径) |
炮弹重量 | 33.5公斤 |
后膛 | 水平滑楔式泡闩 |
后坐力 | 油压氮气复合制退机 |
射击仰角 | -10 ~ +75度,转速6.5度/秒(A2型炮) |
回旋角度 | 360度,转速10度/秒(A2型炮) |
射速 | 10-12发/分(极速) 6 - 8/分(标准) |
枪口初速 | 825米/秒 |
有效射程 | 有效射高85,00米 |
最大射程 | 最远射程16,000米 最大射高10,000米 |
供弹方式 | 手动装弹 |
瞄具 | 九一式高射指挥仪 九四式高射指挥仪 |
简介
日本第一款开发的舰用高射炮是以3英寸野战炮改造的三年式8公分高射炮,虽然体积轻盈,但性能只算差强人意;在飞机的性能与日俱进的背景,研制新型高射炮有其必要。
1920年代初世界各国尚未研发出高射计算机,防空任务是采以目视确认暨纸笔计算为运行方式;高射炮主要指标是高初速、弹道平直为主,这种特性符合大部分中口径舰炮的特性,主要海军强国都是用既有舰炮研改成高射炮,日本帝国海军并未自外于这个风潮。
在191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日英同盟蜜月期,日本自英国皇家海军引进了4.7英寸(120毫米)舰炮,且很快的成为驱逐舰上标准武装;因此改造的母体仍使用该型炮。修改作业由舰政本部执行,十年式的研改从1921年开始,1922年(大正十一年)测试完成并制式化;直到1926年才在服役的新型舰上出现,量产装配在1920年代完成的航空母舰、重巡洋舰;与三年式相较,除了炮身、制退复进机与弹药仍相容,其它部分都重新设计,包括:
- 汰换原版的间断螺纹式炮闩,更改为水平滑楔式炮闩,装弹动线简化
- 射角达75度的新型炮架,高度可让装弹手在所有角度均可装弹
虽然在射击数据上有着优秀表现,但十年式高射炮推出不到10年就遭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取代,后续产量剧减,原因主要有两项。
原因其一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后全面调整中口径舰炮,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服役之后,日本自1920年代末期所服役的新锐驱逐舰用主炮口径全面调整至127毫米、120毫米规格舰炮因此逐步汰除。
原因其二是十年式高射炮的整合层级过于阳春,从机械式射击计算机、舰炮电动油压驱动机制普及、火炮半自动进弹机构及弹药库上弹机购等,高射炮因飞机的高速化,走向须以多炮集合防空弹幕的联合防空阵势;然而1930年代前的中口径舰炮多是靠全手动解决问题,重新设计耗日费时,但不改进性能堪虑。1931年4艘妙高级重巡洋舰曾实施联合防空阵型测试,在18节航速下对抗于高度1,500-2,000米,时速111-129公里(60到70节 )的飞行目标;其射击成果命中率只有2.2%,弹幕散落在2,000 - 5,500米间、每分钟射击弹药平均6.4发,其射控精度、弹药消耗量、防空弹幕密度的不足显而易见,无法用火炮本体性能弥补。
不过,因为整合弹道计算机与上弹辅助机构的电动高射炮成本不斐,经济大恐慌时代的日本没有充裕经费换掉现役的十年式高射炮,因此在重巡洋舰上有相当数量的十年式高射炮仍运用到1941年以后,甚至有像鸟海号重巡洋舰这种到1944年都还没换掉的案例;现役的十年式则开始配发1930年代初期设计的九一式高射指挥仪/九四式高射指挥仪遂行防空战斗时的计算任务。同时,一战完工的的驱逐舰当时尚未除役,海军仓库里还存放充裕的弹药及备用零件,贸然汰换可说极为浪费,于是到1941年日美开战时,日本的中口径舰炮仍然是120/127毫米并行的状况。
在日美开战后,日本海军面临了巨量的扩军压力,尤其仰赖由海外运输物资的日本本土来说,持续被盟军猎杀掉的运输舰促使日军得耗费更多资源投入护航作业,日本海军大量增建海防舰或是改造武装船舶,这时候便宜、制造时程短且库存充裕的120毫米舰炮再度从仓库里拖出来大量配发在新造勤务舰艇上,且决议复产,并研发新式炮弹。
1942年后,十年式高射炮以巨量规模增产,最大产能在1944年,该年生产了1,600门十年式高射炮炮管;到1945年战败前,日本制钢室兰制造所与吴海军工厂生产了3000根左右的炮管,组装成炮的至少有2,600门;该炮不只在军舰上出现,日本海军在各地的防御据点都广泛布置了这种武器,至今仍有相当多的同型废弃炮散落在太平洋战场各处。
衍生型
- 双联装炮版本
- 单装炮版本
- B型
- 青叶级重巡洋舰装备、无炮盾。
- B1型
- 妙高级、高雄级重巡洋舰装备,操炮全人力作业,设有炮盾,重10公吨。
- B2型
- 装设输出功率5马力(3.7KW)的电力马达,液压驱动操炮,转动速度等同A2型炮;炮身外围覆盖厚度1.6-3.2毫米的防弹片用薄炮塔,全重9.8公吨
- 装载舰有古鹰级重巡洋舰近代化工程时更换、大鹰号航空母舰、云鹰号航空母舰
- C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量产版,陆地据点用,人力操炮
- D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量产版,陆地据点用,机械动力操炮;产量极少
弹种
因为十年式与三年式炮膛药室容积相同之故,所有的三年式舰炮炮弹均可与十年式共通;惟滑块式炮闩气密表现不如螺纹,在操作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初速略减
可用弹药 | |||||
类型 | 型号 | 重量,公斤(弹体/弹头) | 弹头装药 | 服役时间 | 备注 |
半穿甲弹 | 四号普通弹 | 33.5 / 20.3 | 苦味酸,1.7公斤 | 1929年 | 弹头长46公分 |
照明弹 | 星弹(后改名为照明弹甲) | 1929年 | 燃烧时间30秒 | ||
练习弹 | 时限演习弹 | 无,高射引信训练用 | 1926年 | ||
半穿甲弹 | 一式普通弹 | 间硝基苯胺,1.86公斤 | 1941年 | ||
反潜炮弹 | 反潜弹 | 不明/16.4公斤 | 3.8公斤 | 1943年 | 平头弹,弹头长41.5公分 |
照明弹 | 照明弹乙/三式照明弹 | 镁、硝酸钡、蜂蜡混合物 | 1943年 | 亮度为60万烛光 | |
半穿甲弹 | 四式普通弹 | 不明/22.5公斤 | 间硝基苯胺,1.86公斤 | 1944年 | 未服役,弹头长51.6公分 |
类似装备
- 4.7英寸速射炮8型:1920年代英国量产的舰用单装高射炮,以4.7英寸舰炮改良制成
参考资料
- Tony DiGiulian, Japanese 6"/50 (15.2 cm) Vickers Mark M 6"/50 (15.2 cm) Mark II and Mark III 15 cm/50 (6") 41st Year Typ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美国海军,REPORTS OF THE U. 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1947
- 长谷川藤一‘军舰メカニズム図鉴-日本の航空母舰’グランプリ出版、1997年 ISBN 4-87687-184-1
- 雑志“丸”编集部‘写真 日本の军舰 第6巻 重巡Ⅱ’(光人社、1989年) ISBN 4-7698-0456-3
- 历史群像编集部‘历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Vol.44 重巡古鹰・青叶型’(学习研究社、2005年) ISBN 4-05-603323-4
- 石桥孝夫“海防舰搭载兵器のすべて”‘世界の舰船’320号、1983年
- 海军炮术史刊行会“海军炮术史”昭和50年 非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