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罗斯
全俄罗斯(俄语:Общерусский народ,罗马化:Obshcherusskiy narod),也被称为三位一体的俄罗斯人或泛俄罗斯民族,由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乌克兰的旧称)三个部分组成。
根据历史学家的观点,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前身,三国的历史学家皆承认为其东斯拉夫人的共同祖先,后来基辅罗斯因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入侵而灭亡。
词源
三位一体的俄罗斯人的论文的第一作者被认为是基辅莫希拉学院校长,普斯科夫的主教和大主教诺夫哥罗德教授塞奥法尼斯普罗科波维奇[1]。
-
三位一体的俄罗斯人的结果的反映这一概念的全国人口普查。1897年一个俄国将军提出了,和他们的三个组成部分:大俄罗斯,小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
-
1923年英国对欧洲的民族概念图
历史
斯拉夫人是一个广泛生活在东南欧的民族,分为东、西、南三个大族群,即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
- 东斯拉夫人就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 西斯拉夫人就是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卡舒比人(主要分布于今波兰北部地区,人口约30万人)和索布人(主要分布在德国的萨克森与勃兰登堡两州境内,人口在5万至6万之间,他们居住的地区被称为卢萨蒂亚)
- 南斯拉夫人就是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克罗埃西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和黑山人。
东斯拉夫人在9世纪前是许多松散的部落联盟。9世纪时,一个名叫留里克的瑞典瓦良格人佣兵在860年左右被选举为大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因而创建了留里克王朝。北方的留里克王朝南下统一了东斯拉夫人的其它部落,并在在第聂伯河沿岸今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
12世纪时基辅罗斯已经因为封建制度而分裂成许多的小公国随后在13世纪被蒙古金帐汗国所占领,其间金帐汗国无法管辖的地区出现权力真空而这时波兰-立陶碗大公国占领了乌克兰。之后莫斯科公国的伊凡雷帝击败了金帐汗国后蒙古的影响力逐渐在东欧消退,后来成立的俄罗斯沙皇国逐渐收复了古罗斯的领土。为了共同抵御波兰和土耳其的入侵,乌克兰哥萨克领主和俄罗斯沙皇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尔协议”结盟300多年,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已经完全收复了古罗斯全部领土。
- “乌克兰”这个名词是波兰人所取意思为边界之地或“在边界上”的意思一开始做为一个歧视性的地理名词而后一战才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用来作为民族的概念。[2]
- 乌克兰语并非历史悠久的语言100多年前仅被作为说不同口音的俄语,其诞生历史在1930年代后才逐渐产生。
俄罗斯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蒙古征服俄罗斯后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古基辅罗斯灭亡,两国共同的历史开始出现分歧[3],基辅罗斯分裂成3个部分尚未被蒙古征服的西北部分罗斯是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成为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一部分,东北部基辅罗斯成为残余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及继承国莫斯科大公国,东南部乌克兰和俄罗斯依据被蒙古征服时间的不同分裂成东南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军事干预往后基辅罗斯分裂成大俄罗斯、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国家。
伊凡雷帝时期莫斯科公国从一个小公国逐渐统一了古基辅罗斯分裂的的领土,此时蒙古金帐汗国因为内部的分裂和争夺大汗王位而分裂成许多小国家如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俄罗斯并驱逐了蒙古金帐汗国在东欧和中亚的势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东斯拉夫人国家此时距离基辅罗斯灭亡250年东斯拉夫人脱离蒙古统治;而西乌克兰却被立陶宛大公国并吞,随后又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员。乌克兰中部的哥萨克人和哥萨克酋长国拒绝接受波兰贵族的控制,因波兰强迫西乌克兰改信天主教,经常与波兰联邦发生冲突,西部乌克兰的利沃夫成为小波兰的一部分,中部乌克兰要求改为加入文化相同的俄罗斯基督教东正教派,最终哥萨克议会于1654年通过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加入莫斯科公国[4]。
在伊凡雷帝死后波兰国王扶植了假王子,一个自称是伊凡雷帝幼子德米特里的人为伪王,波兰人一度占领了莫斯科后来遭莫斯科人民起义推翻,随后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称自己为莫斯科大公和俄国沙皇。
17世纪中期,乌克兰逐渐和俄罗斯帝国融合,此后在18世纪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瓜分波兰后西乌克兰和俄罗斯完成统一,古基辅罗斯领土在此时以完全收复。在200多年之后的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扶植了乌克兰国傀儡政权其间又有西乌克兰的西蒙·彼得留拉绿军开始屠杀俄罗斯人,而二战之后纳粹德国亦扶植亲纳粹的班德拉政权和乌克兰反抗军,二战结束后一部分班德拉份子前往美国发展成为反苏工具,直到苏联解体后班德拉主义者回到乌克兰发展新纳粹主义并成为2014年初美国支持迈丹独立广场革命的参与者,在随后的乌克兰内战中他们加入了乌克兰国民禁卫军。
俄罗斯的分裂历史过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17年十月革命和俄国内战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受德国支持独立,因列宁签订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独立出去,列宁在受到一战德国150万金马克金援作为内部间谍,德国支持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政变推翻沙皇旦条件为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为代价,尽管遭到大多数苏共中央大多数人反对,但列宁坚持签订该条约,这些档案在冷战后解密。
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 苏俄终止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战争状态;
- 苏俄军队全面复员,海军军舰驶回海港并解除武装;
- 苏俄承认芬兰、乌克兰、格鲁吉亚之独立,并有义务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立即缔结和约;
- 苏俄将爱沙尼亚、利夫兰、库尔兰、立陶宛、俄属波兰等地割与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而上列各地今后之政治状态,仅德奥二国有权决定;
- 苏俄撤出阿达罕(Ardakhan)、卡尔斯、巴统等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接管;
- 苏俄拆除阿兰群岛上所有防御工事,其未来地位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瑞典王国和芬兰四国共同决定。
此条约对俄国是相当沉重之打击,俄方所受之损失大致如下:
- 国土:共78万平方公里。[5]
- 人口:共5600万人口,相当于全国34%的人口
- 产业:
- 农产损失33%
- 工业损失54%
- 制糖业损失80%
- 铁矿损失73%
- 煤矿损失75%
- 财政收入:共损失约27%
此外,在8月27日时于柏林所签订之补充条款中尚规定苏俄需给付德国60亿马克赔款,分五期偿还,但最后付款日期不得超过1918年底。
随后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条约的内容没有被完全被执行,而二次大战中苏军击败纳粹德国后苏联又将大部分一战后俄罗斯丢施的领土纳入其势力范围。
在苏联红军占领乌克兰后不愿意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统治下的领土,希望兴复东正教及君主制或民族性传统的旧俄罗斯,因此乌克兰当地出现支持白军的保皇复国运动,于是遭到了苏俄的进攻。1922年列宁为了加强对乌克兰地区的控制将俄罗斯领土新俄罗斯的东南部地区割让给乌克兰但此时乌克兰只是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在美国支持的亲西方政权叶利钦政府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作为主体国家恢复独立。
现在
跟据2000年白俄罗斯进行的一项代表性民意调查,42.6%的人和受访者表示他们相信三位一体的俄罗斯人民白俄罗斯是全俄罗斯的一部分。[6]
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2014年乌克兰东南部8个普遍立场亲俄的州,也决定重新建立1922年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的新俄罗斯。俄语地区支持者普遍支持加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组成新俄罗斯联邦。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同年9月,俄罗斯在占领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上的傀儡政权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以及俄罗斯占领下的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举办吞并公投,正式吞并上述四州。
国情简介
俄罗斯联邦 (俄国、俄罗斯) |
乌克兰 | 白俄罗斯共和国 | |
---|---|---|---|
国徽 | |||
国旗 | |||
地图 | |||
人口 | 517273(含克里米亚半岛,不含顿巴斯、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 146 | 167336(不含克里米亚半岛) 41 | 608700 9 |
面积 | 17234034 km2(6654098 sq mi)(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 | 603700 km2(233100 sq mi)(含被占领的领土) | 207595 km2(80153 sq mi) |
人口密度 | 8.4/km2 (21/sq mi) | 73.8/km2 (191/sq mi) | 45.8/km2 (191/sq mi) |
时区 | UTC+2至+12 | UTC+3 | UTC+3 |
专属经济区 | 8095881 km2(3125837 sq mi) | 6805586 km2(2627651 sq mi) | 207600 km2(80200 sq mi) |
首都 | 莫斯科 | 基辅 | 明斯克 |
最大城市 | 莫斯科 (pop. 503501, 11500100 Metro) 15 | 基辅 (pop. 900920, 2375000 Metro) 3 | 明斯克 (pop. , 409982444 Metro) 1 |
政体 | 联邦制 半总统制 共和国 |
单一制 半总统制 共和国 |
单一制 总统制 共和国 |
现任国家元首 | 弗拉基米尔·普京 |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 |
现任政府首脑 | 米哈伊尔·米舒斯京 | 杰尼斯·什米加尔 | 罗曼·戈洛夫琴科 |
官方语言 | 俄语 (事实上) | 乌克兰语 (事实上) | 白俄罗斯语、俄语 (事实上) |
主要宗教 | 66% 东正教 14% 无神论 6% 伊斯兰教 4% 无宗教 2% 其他宗教 1% 新教 1% 佛教(2021年人口普查) |
72% 东正教 9% 天主教 10% 无神论 3% 其他宗教 2% 新教 2% 其他基督宗教(2022年人口普查) |
83.3% 东正教 7.8% 无神论 6.7% 天主教 1% 其他基督宗教 0.2% 其他宗教(2020年人口普查) |
民族 | 80.90% 俄罗斯族 8.75% 突厥语族 3.96% 其他印欧人 3.78% 高加索人 1.76% 芬兰 - 乌戈尔和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 |
77.8% 乌克兰族 17.3% 俄罗斯族 4.9% 其他/不明 |
83.7% 白俄罗斯人 8.3% 俄罗斯族 3.1% 波兰人 1.7% 乌克兰族 3.2% 其他/不明 |
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 $2,133,0.92亿(2022年) | $1,997.19 亿(2021年) | $797.04亿(2022年)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 $14,665(2022年) | $4,862(2021年) | $8,567(2022年) |
参考文献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8).
- ^ Україна. Русь. Назви території і народу. litopys.org.ua. [201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Gumilev, Lev. Ot Rusi k Rossii. AST. 2005. ISBN 5-17-012201-2.
- ^ Shambarov, Valery. Kazachestvo Istoriya Volnoy Rusi. Algorithm Expo, Moscow. 2007. ISBN 978-5-699-20121-1.
- ^ Юрий Фельштинский. Крушение миров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 lib.ru.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6).
- ^ Bekus, Nelly. Struggle Over Identity: The Official and the Alternative ?Belarusianness?.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10-01-01 [2019-07-10]. ISBN 97896397766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