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稠(480年-560年),孙姓北魏北齐时期的著名僧人,祖籍昌黎,后迁居钜鹿瘿陶(今河北宁晋)。僧稠自小孝顺、诚信,青年时期研读传世典籍,通晓五经、史书,被朝廷征为太学博士,才能和声望力压群臣,然情随事迁、烦扰不断,通过阅读佛教经典,以求解脱[1]

僧稠后来在钜鹿景明寺依僧寔出家,因缘际会被跋陀勒那摩提(Ratnamati)的门人道房禅师引为弟子受行止观。此后,他云游定州(今河北保定)嘉鱼山,依《涅槃经.圣行品》修四念处;又诣赵州障供山道明禅师,受数息观十六特胜法。安居五夏,日唯一食,钻研禅法,又常修死想观。后于鹊山(今河北邢台)证得深定,至少林寺请祖师跋陀禅师印证,而获认可。他在止观禅法上造诣颇深,立基于部派禅观,又学大乘禅法。从其对门人僧邕之语“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来推测,五停心四念处即为僧稠所传下的禅法[2][3][4]

僧稠多次受帝王征召,皆不应请。当北齐文宣帝于天保二年(551)诏请僧稠到邺城时,僧稠首次同意召请而入邺。文宣帝从僧稠学习禅定,受菩萨戒。在天保三年( 552)于邺城西南建云门寺,请僧稠任寺主,另兼石窟寺寺主。天保六年(555)僧稠参与小南海石窟的重新开凿。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僧稠圆寂[3]

僧稠撰有“止观法”两卷,不传。在敦煌遗书伯希和第三六六四号卷中,则收有《稠禅师意》、《稠禅师药方疗有漏》,以及作者题为“稠禅师”的《大乘心行论》[2]敦煌遗书中尚有《稠禅师解虎赞》的赞文作品。另外,在小南海石窟(禅修洞)的中窟刻有《观无量寿经》的九品往生浮雕,为弟子依法习禅之所[3]。《续高僧传》的著者道宣律师,将僧稠与禅宗达摩之禅法并列,称“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则理性难通”[5]

参考资料

  1. ^ 僧稠:稠以禅著. 新浪网. 2012年8月20日 [201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9). 
  2. ^ 2.0 2.1 冉云华. 敦煌文獻與僧稠的禪法. 华岗佛学学报. 1983, 6: 73-103 [2018-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3. ^ 3.0 3.1 3.2 曾尧民.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 ──以僧稠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為中心 (PDF). 中华佛学研究. 2017, 18: 41-81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07). 
  4. ^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岁居五夏。又诣赵州障供山道明禅师。受十六特胜法。钻仰积序节食鞭心。九旬一食米惟四升。单敷石上不觉晨宵。布缕入肉挽而不脱。或煮食未熟。摄心入定动移晷漏。前食并为禽兽所啖。又常修死想。遭贼怖之了无畏色。方为说诸业行。皆摧其弓矢。受戒而返。尝于鹊山静处感神来娆。抱肩筑腰气嘘项上。稠以死要心。因证深定。九日不起。后从定觉情想澄然。究略世间全无乐者。便诣少林寺祖师三藏。呈己所证。跋陀曰。自葱岭已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乃更授深要。”
  5. ^ 董群. 道宣所揭示的──中國佛教之禪觀. 佛藏.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