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英语:The Birth of a Nation,原名《同族人》(The Clansman)),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也因为电影播放时间长达三小时,成为有史以来,世上首部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电影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戏院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D·W·格里菲斯
监制D·W·格里菲斯
编剧小托马斯·迪克逊
法兰克·E·伍兹英语Frank E. Woods
D·W·格里菲斯
原著同族人英语The Clansman: A Historical Romance of the Ku Klux Klan
小托马斯·迪克逊作品
主演丽琳·甘许
亨利·B·沃尔索英语Henry B. Walthall
梅·马素英语Mae Marsh
配乐约瑟夫·卡尔·布列尔英语Joseph Carl Breil
摄影比利·比泽英语Billy Bitzer
剪辑D·W·格里菲斯
约瑟夫·赫纳贝瑞
詹姆士·史密斯
萝丝·史密斯
拉乌尔·沃尔什
制片商David W. Griffith Corp.[*]
片长190分钟
(帧率每秒16)
产地 美国
语言默片
英语标题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15年2月8日
(洛杉矶)
发行商纪元电影公司
预算$10万美元
票房$5000万–1亿美元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重见光明[注 1]
国家创生记
民族再造[1]
香港一民族之诞生
重见光明
The Birth of a Nation

此片由大卫·沃克·格里菲斯执导,情节设定在南北战争期间及战后,于1915年2月8日首映。由于拍摄手法的创新,以及因为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和对三K党的美化所引起的争议性,使得此片在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剧本是改编自小托马斯·迪克逊将三K党描写成英雄的小说和舞台剧《同族人英语The Clansman: A Historical Romance of the Ku Klux Klan》。

剧情概要

此片最初是以一个中场休息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故事的前半段描述内战前的美国,从两个家族的并排对照切入:

  • 北方的史东曼家族(Stonemans):包括主张废奴的众议员奥斯汀·史东曼,原型是重建时期众议员撒迪厄斯·史蒂文斯、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女儿爱茜(Elsie),
  • 南方的卡梅隆家族(Camerons):有两个女儿,玛格丽特(Margaret)和芙劳拉(Flora)、三个儿子,最有名的是班(Ben)。

史东曼家的男孩们到南卡罗莱纳的卡梅隆庄园去拜访卡梅隆一家,那儿是老南部(Old South)的顶点,也是老南方所代表的一切最繁华的时代。史东曼的大儿子和玛格丽特·卡梅隆坠入情网,班·卡梅隆也望着爱茜·史东曼的画像如痴如醉。南北战争爆发时,这两家的每一个男孩各自加入了己方的军队。一支由白人军官带领的黑人民兵洗劫了卡梅隆庄园,并且企图强暴卡梅隆家的每一个女眷,但邦联军队击溃这些民兵,拯救了她们。同时,史东曼最小的儿子和卡梅隆家的两个男孩都战死沙场;班·卡梅隆也在一场英勇的战斗中负伤,这一战使他赢得了“小上校”(the Little Colonel)的绰号,这也成为了在之后的情节中影片对他的称呼。小上校被送进一所北军的医院,在那儿和担任护士的爱茜重逢。战争结束,亚伯拉罕·林肯福特剧院遭到暗杀,则使奥斯汀·史东曼及其他激进派众议员得以透过重建“惩罚”南方的脱离联邦

 
芙劳拉试图逃离格斯的追逐。

后半段则开始叙述重建时期。史东曼和他的黑白混血门徒塞拉斯·林奇(Silas Lynch)来到南卡罗莱纳,亲自实行他们透过选举作票(election fraud)加强南方黑人力量的计划。同时,班受到白人小孩装鬼吓跑黑人小孩的启发,想出了一个试图扭转南方白人明显失势状态的计划,那就是组织三K党,尽管他成为三K党一员的事实激怒了爱茜。

随后,一个性格凶残,图谋占有白种女人的前奴隶格斯(Gus)粗野地向芙劳拉求婚。她逃进森林,格斯紧追不舍;最后,在断崖边上无路可逃的芙劳拉跳崖自尽,以免自己遭到强暴。三K党的反应则是追捕格斯,将他私刑处死,并把他的尸体放在副州长塞拉斯·林奇的门前。林奇随即展开报复,下令取缔三K党,卡梅隆一家逃过黑人民兵的追捕,躲进两名前联邦士兵所住的一间小屋;根据字幕,两人同意帮助他们过去的南方敌人捍卫他们的“雅利安人的天赋权利”(Aryan birthright)。

这时,在奥斯汀·史东曼离开之后,林奇试图逼迫爱茜嫁给他。乔装打扮的三K党人发现了她的处境,赶紧到别处求救兵。此时势力达到极盛的三K党骑着马回来解救她,并且把握机会将所有黑人逐出他们的住所。而在此同时,林奇的民兵开始围攻卡梅隆一家藏身的小屋,但三K党人又一次及时拯救他们。大获全胜的三K党人上街游行庆祝,镜头随即跳到下一次大选,投票当天武装骑马的三K党出现在黑人的住处外,吓得黑人不敢投票。电影的结局是双重大团圆,菲尔·史东曼和玛格丽特·卡梅隆,以及班·卡梅隆和爱茜·史东曼两对佳偶终成眷属。最后一幕显示,遭受神话般的战神压迫的大众,突然发现自己在耶稣基督的圣像下重获平静;最后一行字幕更是极尽华丽地呼吁:“我们难道不敢梦想一个不再由残忍战神统治的黄金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之城(City of Peace)里安坐于友爱殿堂(Hall of Brotherly Love)的仁慈君王。”

演员

对原著的改编

全片是以汤玛士·狄克森的两部小说《同族人》和《美洲豹的斑点英语The Leopard's Spots》为蓝本。二月在洛杉矶克鲁恩会堂英语Hazard's Pavilion(Clune's Auditorium)首映的片名仍是《同族人》,但由于作者汤玛士·狄克森的建议,三周后(3月3日)在纽约时代广场自由剧院英语Liberty Theatre正式举行东岸首映时,片名也随之更改。[来源请求]

片名自“同族人”改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反映了格里菲斯的信念: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只是一个由彼此敌对的各州所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北方战胜了南方分离的各州,则最终将联邦各州结合于同一个国家权威之下。[3]然而,三K党即使到了今日也以保卫“白人女性”的“隐形帝国”和“隐形国家”自命,因此也有些人将片名解释为“一个隐形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the Invisible Nation)。

制片过程

 
戴着头罩的三K党人抓住了格斯。电影制片者将这名黑人形容为“一个叛徒、提包客所传播的邪恶教条之产物。”

格里菲斯同意付给狄克森一万美元,以购买其剧本《同族人》的版权,但金钱却不敷使用,只能支付最初选择权的2,500美元。为了抵偿欠款,他同意给予狄克森电影红利的百分之二十五。狄克森勉强接受,但电影史无前例的成功却让他一夜致富:狄克森的收益在当时创下了原作者自电影获得的最高总额,多达数百万美元。

格里菲斯的预算从四万美元开始,但这部电影最终花了他十一万美元[来源请求](相当于2007年的220万美元)[4]。结果,格里菲斯不得不一再为电影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该片二美元的票价(相当于2007年的40美元)[4]创史上新高,但它一直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电影,直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1937年取而代之。

西点军校的工兵为南北战争战斗场景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为格里菲斯带来片中使用的大量火炮。[5]

此片于1915年2月8日在洛杉矶市中心的克鲁恩会堂首映。

种族主义

政治意识形态

 
伍德罗·威尔逊的《美国人民史》(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被引述于“国家的诞生”之中。

此片由于对历史的诠释角度而倍受争议。休士顿大学电影史学者史蒂芬·敏兹(Steven Mintz)将此片传达的讯息概述如下:重建是一场大灾难,黑人永远不可能平等整合于白人社会之中,三K党的暴力行为则被合理化为重建正直政府的行动。[6]此片将内战后的南方描绘成因为南方的敌人(废奴主义者、黑白混血儿、和来自北方的提包共和党政客)操纵黑人对抗南方白人而岌岌可危,并暗示三K党是重建秩序的一方。这也是当时美国白人历史学者几乎一面倒的看法,其中以唐宁学派最具代表性,但它也受到W·E·B·杜波依斯及同时其他黑人历史学者的强烈批判,而唐宁学派对这些人完全不予理会。某些学者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还坚持这个观点,例如E·梅顿·寇特(E. Merton Coulter)的《重建下的南方》(The South Under Reconstruction,1947年);直到1950和60年代的民权运动,才能让新一代史家(如艾瑞克·方纳(Eric Foner))重新思考重建时期,对那个时代产生不同的看法。[来源请求]

此片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的观众看来,似乎都是骇人听闻的种族主义:片中的黑人色眯眯地尾随着白种女人,黑人议员则在议事进行中大啖鸡肉,还把鞋子脱掉。尽管此片用了几位黑人演员饰演次要角色,但绝大多数的黑人或混血儿角色,都是由黑脸扮装(blackface)的白人演员饰演。这是好莱坞当时的流行风尚,因为任何一个和白人女演员近距离接触的角色,都必须要由白人男性饰演[来源请求] (例如卡梅隆家的女仆不仅是白人,而且明显是男性)。

其中一段插卡字幕(intertitle)宣称,接下来的场景来自于一帧州议会的真实照片;但这段字幕事实上被安插在一个空无一人的法庭场景,而后随场景淡出,开始上演黑人的哗众取宠闹剧。这被认为是格里菲斯的掩饰手法;他实际上是以空无一人的法院照片作为场景来源,但却以字幕的说法误导观众。

回应

尽管此片获利丰厚,也获得一些白人影评及广大白人影迷的喜爱,却也从上映开始就遭受黑人的强烈抗议。电影在各地的首映广受新近成立的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抗议。[1]格里菲斯说,严厉的批判令他感到意外。[来源请求]

《一个国家的诞生》所表述的政见,使它一上映就引发对立。波士顿费城及其他大城市都发生暴动,而芝加哥俄亥俄州丹佛匹兹堡圣路易堪萨斯城明尼阿波利斯则禁止此片上映。据传,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鼓励白人帮派攻击黑人的氛围。在印地安纳州的拉法叶,一名白人在看完此片之后杀害了一个黑人青少年。[7]

原著剧本《同族人》的作者汤玛士·狄克森曾是威尔逊总统的同班同学。狄克森在白宫为总统、部会首长和他们的家人安排了一次放映。据报导,威尔逊对电影的评语是“宛如以闪电刻划历史。我唯一的遗憾是,这一切竟是如此真实。”亚瑟·林克(Arthur Link)在《威尔逊:新自由》(Wilson: The New Freedom)一书中则引用威尔逊机要秘书约瑟夫·塔默提(Joseph Tumulty)的证言,否认威尔逊说过这些话,并宣称“总统在放映之前对这部剧本的性质一无所知,并且从未对它表示赞许”。[8]这个在报章杂志上一再重复出现的错误引述,显然出自狄克森本人,他为了宣传这部电影几乎不择手段,甚至以“联邦政府认可”的名目进行推销。然而,在此片引发的争议扩大之后,威尔逊却在私人通信中表示不赞成这一“不幸的产品”。[9]

几位独立的黑人制作者则发表了埃米特·史考特(Emmett J. Scott)导演的《一个种族的诞生》(The Birth of a Race,1919年),以回应《一个国家的诞生》。这部描绘黑人正面形象的影片惨遭白人影评痛批,但黑人影评,以及前往种族隔离戏院观赏的影迷们却赞不绝口。[来源请求]身兼导演、制片人和作家三者的奥斯卡·米修(Oscar Michaeux)也以《在我们的家门里》(Within Our Gates,1919年)回应《一个国家的诞生》,并以一个好色的白人侵犯黑人女性的情节,逆转了格里菲斯片中的一个关键场景。

《一个国家的诞生》也和三K党的复活密不可分,它在长期销声匿迹之后,于此片上映的同一年重振旗鼓;它还影响北方对于南方舆论的转变。[来源请求] 即使已经过了半世纪,亲邦联的理想主义仍在南方流传,并对国家意识形态的统一造成阻碍。[来源请求] 直到1970年代,三K党仍将此片用作招募新兵的工具。

即使在上映将近一世纪之后,此片仍然充满争议性。2000年2月22日,《洛杉矶时报》编辑克劳蒂亚·考克尔(Claudia Kolker)在一篇名为《历史学家正视国家血腥过往时的痛苦呈现》(A Painful Present as Historians Confront a Nation's Bloody Past)的报导中写道:

一战结束既带来了经济危机,也引发了一场影响遍及少数族群和工会团体恐共热潮。就在三年之前,死去多时的三K党则在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帮助下借尸还魂。[10]

对电影史的重要性

此片于1915年问世,由于确立了剧情长片(feature-length film,长度超过60分钟的电影皆属之)的未来发展,同时落实了电影语言的运用而为人称道。

它是当时收益最高的电影,据现有的谢巴德版(Shepard version)DVD封面所述,此片的门票收入超过一千万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两亿美元)[4]

199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认为此片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性”(culturally significant),并选入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

美国电影学会曾分别在1998年、2007年评选百年百大电影百年百大电影(10周年版)(AFI's 100 Years... 100 Movie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此片曾列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电影名单第44名,但是在新版退出前一百名之外。

尽管剧情充满争议,此片还是受到许多影评人的赞许。罗杰·艾伯特即表示:“《一个国家的诞生》并不因为主张邪恶而成为烂片。如同莱尼·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它是一部为邪恶申辩的伟大电影。了解它如何为邪恶辩护,不仅是学到更多对电影的知识,更能使我们对邪恶多了解一些。”[11]

电影史学者乔纳森·莱柏(Jonathan Lapper)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主张此片不应该再被视为经典名作。他在《一个国家的迷思》(The Myth of a Nation)这篇文章中写道:“大多数影评人(业已)对这部电影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反应模式:赞美该片的技巧、谴责该片的内容、让技术这张王牌压倒内容,最后宣布它是杰作。”但他认为,将电影的内容和技术二分是伪善的作法。

肯塔基州奥尔德姆郡的官方网站,将出身该郡的D·W·格里菲斯列为知名人物,并以此片作为他最伟大的成就。[12]

续集

此片的续集于一年后(1916年)上映,名为《一个国家的衰亡》。该片由汤玛士·狄克森执导,片名取自他的同名小说。电影分为三幕,还有一段开场白。[13]这部续集咸认已亡佚[14]

备注

  1. ^ 1923年上海市放映时译名

脚注

  1. ^ 赵晶.语言转换·广告效应·文化机制——1920-1949年沪映美片中文片名研究[J].当代电影,2017,(11):141-146.
  2. ^ Filmography at The New York Times Movies
  3. ^ Russell Merritt, "Dixon, Griffith, and the Southern Legend." Cinema Journal, Vol. 12, No. 1. (Autumn, 1972).
  4. ^ 4.0 4.1 4.2 消费者物价指数计算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自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网站。
  5. ^ Seelye, Katharine Q. "When Hollywood's Big Guns Come Right From the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10 June 2002.
  6. ^ Slavery in American Film: Birth of a Nation (1915). [200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2). 
  7. ^ The Rise and Fall of Jim Crow . Jim Crow Stories . The Birth of a Nation - PBS. www.thirteen.org. [202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8. ^ Letter from J. M. Tumulty, secretary to President Wilson, to the Boston branch of the NAACP, quoted in Link, Wilson.
  9. ^ Woodrow Wilson to Joseph P. Tumulty, April 28, 1915 in Wilson, Papers, 33:86.
  10. ^ A Painful Present as Historians Confront a Nation's Bloody Past. Los Angeles Times. 2000-02-22 [202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11. ^ The Birth of a Nation :: rogerebert.com :: Great Movies.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4). 
  12. ^ Cinema Styles: Director's Commentary: Myth of a Nation. [200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8). 
  13. ^ The Fall of a Nation. [200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通过IMDB. 
  14. ^ Slide, Anthony. American Racist: The Life and Films of Thomas Dixon (review). Project MUSE. 2004 [September 16, 2018]. ISBN 9780813171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参考文献

  • Addams, Jane, in Crisis: A Record of Darker Races, X (May 1915), 19, 41, and (June 1915), 88.
  • Brodie, Fawn M. Thaddeus Stevens, Scourge of the South (New York, 1959) p. 86-93. 纠正狄克森在此片中对于史蒂文斯种族观点,以及他和女管家之间关系的错误表述。
  • Chalmers, David M. Hooded Americanism: The History of the Ku Klux Klan (New York: 1965) p. 30
  • Cook, Raymond Allen. Fire from the Flint: The Amazing Careers of Thomas Dixon (Winston-Salem, N.C., 1968).
  • Franklin, John Hope, "Propaganda as History" pp. 10-23 in Race and History: Selected Essays 1938-1988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9); first published in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1979. 叙述小说《同族人》与此片的发展史。
  • Franklin, John Hope,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ivil War, (Chicago, 1961) p. 5-7
  • Korngold, Ralph, Thaddeus Stevens. A Being Darkly Wise and Rudely Great (New York: 1955) pp. 72-76. 纠正狄克森对于史蒂文斯种族观点,以及他和女管家之间关系的错误描绘。
  • Leab, Daniel J., From Sambo to Superspade, (Boston, 1975) p. 23-39
  • New York Times, roundup of reviews of this film, March 7, 1915.
  • The New Republica, II (March 20, 1915), 185
  • Simkins, Francis B., "New Viewpoints of Southern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 V (February, 1939), pp. 49-61.
  • Williamson, Joel, After Slavery: The Negro in South Carolina During Reconstruction (Chapel Hill, 1965)。该书纠正狄克森在其小说、剧本及电影中对于重建时期的不实报导。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