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之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了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条目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我是欢迎您的维基人:Guests·抱着猫溜达的耗子 01:49 2006年8月19日 (UTC)
“你知道吗?”已经更新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条目尤利安经推荐后,获选于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关注的条目,欢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1篇条目获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
1 |
二次动员令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8月15日到10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编辑至少5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以是小条目或小小条目。如果可能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写成后请在“二次动员令”设内部链接。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首次动员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为没有在传播。
现在中文维基有9万注册用户,只要有4000人参加动员令,10月1日就会增加2万条目,意味着中文维基将迅速超越俄文维基,进而突破10万条目大关,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万大关,因为增加的是有质量的条目,非滥竽充数者。请大家尽力帮忙完成这壮举。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尽量贡献新条目,若有问题就改正,参加这次动员令活动,或者可以让新人们更快的掌握如何编辑条目。Guests·抱着猫溜达的耗子 01:49 2006年8月19日 (UTC)
请君三思
阁下贡献良多,在下一直有所注意,并很认同阁下的工作。在维基里,大家都在忙着不同或相同的事,管理打杂这些工作实在很闷,因此已经机械化地向其认为有问题的用户贴上警示,这无疑是有问题的,在此,在下为其向阁下道歉。将心比己,当初在下为新人时,也遇过这样的情况,亦感到很不忿,后来我想到,来维基也是为了贡献给他人,其他人不是圣人,总有可能在语气上,行为上犯错,只要是出于善意的,也罢了,因此坚持下去。阁下不妨三思,在下认为因一小事而弃大业不顾,始终是有点儿可惜的。--孔明居士 02:47 2007年1月23日 (UTC)
该图已被在下上传至此,并已向提删者解释,故阁下不必为此再动气。--孔明居士 03:08 2007年1月23日 (UTC)
- 谢谢孔明居士兄。其实小弟感谢您这位前辈都来不及了,怎么好意思听您的道歉呢?太折煞小弟了。虽然小弟不算网络新人,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维基新人,只要自己写的东西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无论是小修、大改或删除,小弟都愿意接受,毕竟放在这儿的版权是不属于个人的。小弟感到比较奇怪的是,若有侵权之虞,维基不是该通知上传者去处理的吗?如果不是小弟经常巡视自己在中文维基上修建过的条目,我都还不知道自己上传的图已在等待删除的列表中。今早到公司上班,抽空巡了一会儿,才发现那张图片已被“高挂悬赏”了三天,而我一点都不晓得,才会顿时心情沈郁,感到气愤不已。说句实话,所有在这儿活跃的网友都是不求名利的。而小弟自己也不过是为了好玩才来将自己不严谨的所知贡献到中文维基的,从来也没将成就什么大事业。小弟知道管理者的辛劳,没有管理者,中文维基可能早就成了毫无章法的资讯大杂脍;他们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讨好,但原本删除就是一件谨慎的事情,看到网内对于删除的争议从来不曾停歇过,这也是维持中文维基品质必须付出的代价。谢谢孔明居士兄的回应。TG 05:52 2007年1月23日 (UTC)
谢谢阁下谅解,其实在所有维基上,敞若要删除某一文件或图片,皆须通知原著者的,但有时人忙起来,不必有所遗漏,此次书生是有所疏忽,但相信其并非有心,在下会与之沟通,以作改进。--孔明居士 07:56 2007年1月23日 (UTC)
感谢与离别
自己很快地在今天中午收到孔明居士好意的讯息,小弟的气原本已消得差不多了。个人不讳言是维基的新人,对于这儿的太多运作过程都是懵懵懂懂的;三个小时之前,我还会站在管理者的立场着想,以为很多人都不曾接到通知的。无奈自己的好奇心作祟,连结到“删除投票和请求”网页浏览了一阵子,发现“遭到怀疑条目或图片侵权者”绝大多数都会接到通知;而针对小弟的情况,1月20日的提报者、以及同意删除的管理者,这三天以来全都不曾到小弟这儿贴个简单的讯息(连贴个模版都没有),这似乎不是善意与否的问题,而是自己从未获得到尊重的感觉。前文已提过,小弟只是为了“好玩”才来的,顺便借此增广自己的见闻(写书的永远比读书的获得更多)。小弟不再感到愤怒,只有心灰意冷。
小弟唯一感到十二万分抱歉的,是辜负了孔明居士兄的好意。真的对不起您了……TG 08:19 2007年1月23日 (UTC)
瓦勒良正在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展示
您新近创建的瓦勒良被我选入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展示,敬请关注。历史主题首页的新运作方式刚刚起步,一些规则尚待完善。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虽然没有新条目推荐的严格评审机制,但我个人认为“瓦勒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量,希望它能够进一步作为新条目推荐在首页展示。另外,也欢迎您为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选择您欣赏的条目,谢谢您的贡献,并祝维基愉快!-下一次登录 2007年11月14日 (三) 20:18 (UTC)
Why you don't find it out
这些参考资料在网页、图书馆可以找到,还有有时候的话请你看Wikipedia:列明来源。还有的是,我已经不是管理员了。—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11月25日 (日) 05:36 (UTC)
幸好你说自己有参考资料,就在条目是注明参考书籍及ISBN书号,我不想你因而小事而离开。既然有参考资料,为什么不列出呢?—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11月25日 (日) 05:39 (UTC)
- 由于在文字沟通上缺乏语气与表情之类的额外讯息,因此我可能会误会您的意思。将事情弄大,也不符合我的个性,因此我只在自己这个冷门的讨论区中回应您的留言;即使您看不到,我也觉得无所谓了……
- 我原本仍然期待,究竟是针对内容中的哪一部分让人觉得有争议才挂上模板的,原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而是您根本不认为条目内容有什么关系,反正未列出参考资料就是错的。而且,这个错误违反了最高指导原则,一抵触便毋需再讨论下去。我不晓得中文维基对于文章内容已经严苛要求到这种程度了(连ISBN都成了必须品?),这跟论文写作的“型式”相去不远。若照这种标准,也请您为了中文维基的品质,同时将埃拉伽巴路斯、瓦勒良、奥勒良的前言之外部分、加里恩努斯、尤利亚·索艾米亚斯、马克里努斯、第一公民、元首制等我最近参与大幅编写的条目,挂上您认为该列上参考资料的模板;此外,我以前用匿名编写的提比略、克劳狄一世、尼禄、加尔巴、奥图、维特里乌斯、维斯帕先、提图斯、图密善、涅尔瓦、康茂德也挂上同样的模板,因为完全不符合中文维基需要列出参考资料的ISBN的品质要求。看来,您只是因为恰好路过,见到尤利亚·玛伊莎不符合规定而自告奋勇挂模版,对于古罗马相关条目有如此巨量的问题条目还未一一检验。经我自己的举发,也请您为了维护中文维基的品质,径直将上列条目挂上那块模版吧。
- 我不否认上面这一段话带着严重的挑衅意味。而我也从您的用户页上晓得,您对中文维基的整体使用上已经是个老手了。而我在个人的公私时间上,永远不可能耗时间介入与了解维基的管理运作;因此一当您搬出条文规定,千错万错都指向我自己不懂维基的规矩。
- 我一直都幻想中文维基是个文明的地方,网友彼此之间彼此是依循善意推定而互动的。换成实际运作的情况,也就是在第一时间尽量不去认为别人编写的内容是有问题的;若对内容有严重歧见,则是在经过彼此的讨论与运作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变更(虽然,这个阶段也不断地充满了冲突)。但只有一年维基年龄的我,很显然地发现那都是幻想。责任感强烈的许多维基人,监督别人工作的劲头如此之强︰只要不符合法条规范,无论对方是否用心编写、违反规范是刻意还是无心的,先施以惩戒再说,撰写者永远承担着负责举证的责任。您说您不是管理人员,这更令我心寒——这代表所有人都可对他人的编写施以强烈的干涉,却不需要和任何人讨论。如果您将以上对我的要求,在当时就放在条目的讨论区上,不是很好吗?为何当时不这么做呢?
- 您文中提到,将我所写的玛伊莎一条挂上模版是件“小事”。但请恕我气量狭小,我却认为那是“大事”;您若将其整段改写、我反而认为那才是小事。因为您只挂了一个通用的unreferenced模版,却未曾在该条目、或我个人的讨论区上留言一提;而在我一般的认知中,这种行为只代表原编写者是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写了一些政治宗教意识形态强烈的内容、或是为某个人物事件写下犹如影视八卦的杂谈。在我从小到大的观念培养中,认为法意远比法条重要,中文维基制定您所引述的规定,到底是为了防止网友藉题而过度发挥,还是要严格地为产品品质把关、让维基内容权威远远超越学术机构?这是您我针对这件事永远无法共容的症结点。
- 我在编写别人早已建好的古罗马相关条目时,见过太多不符合您所引述规定的条目了。我不主动定义其他网友的内容不适当,而是重新以品质较佳的内容,尽可能地融合与改写,如尼禄、图密善原本条目品质拙劣,但我后来因为自己认定删去别人内容的部分,却会在该条目的讨论区说明;我认为这和多如牛毛的规矩无关,纯然是我所奉为网友互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哈德良原是我打算重写过的条目,但在我自己尚未准备完成之前,我不会去动过去网友已写好的东西。既然这里是百科全书,对某一件事有个初步的叙述,总比完全久缺还来得强吧。至于热门的条目,要是该条目早已十分完整,即使内容有其他学者持完全不同的意见,我也分毫不动︰毕竟那是史观的部分,原来的迂腐史观毕竟是个完整史观,中文维基不需要承担学术讨论的角色。
- 现今Google十分方便,要贡献网络世界并不是只能在单一平台之下。我在此的人情债算是偿还了,这算是最后留言。如果您居然有耐心读到这里,就请您记住︰不要去强力干涉您自己不懂的题材,否则您就算自认为好意,在别人眼中只是个好弄法条的刀笔吏罢了。
- PS. 我在这里匿名编辑的IP是User:220.228.148.78,从今以后,从那里发出的编辑,只可能是与我同一单位的其他同事,而绝非我本人。TG (留言) 2007年11月26日 (一) 02:35 (UTC)
请求你不要离开
原来你是这样想,但是维基百科创立的目的就是建立智识的全部,我这样做只是为条目揭露了一些问题。正如一个眼科医生看到了有人发高热,眼科医生也会打紧急求助电话,让该方面的专家治疗。我不编辑是为了专重该方面,虽然我知道是有Wikipedia:勇于更新页面,但是我现时没有相关的资料。大英百科全书曾经批评维基百科是:“维基就像个公厕,你永远不知道,前一个用的人是谁!”参考,有些人是为了维基好,不想让错误性的资讯误导,所以先会这样做,我们要做的是对症下药,以减少资讯性的错误。
所以希望你能够回来,不要怪在自己的身上,日后我仍然希望见到你以此用户作出编辑。—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11月27日 (二) 01:0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