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

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
州府 慕尼黑
经纬度: 48°07′38″N 11°33′53″E / 48.12722°N 11.56472°E / 48.12722; 11.56472
面积: 4.4014km²
人口: 52177人 (2014年12月31日)[1]
人口密度: 11,855人/km²
邮政编码: 80335, 80336, 80337, 80469
电话区号: 089
地图
地图

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 于慕尼黑的位置

路德维希近郊鸟瞰图
伊萨尔近郊的格特纳广场社区一览

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德语:Ludwigsvorstadt-Isarvorstadt)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第2市辖区。它由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两个分区德语Stadtteil组成。

方位

该市辖区是在1992年,通过将市中心西南部的路德维希近郊与伊萨尔近郊的三个前市辖区——屠宰房社区(Schlachthausviertel)、钟溪社区德语Glockenbachviertel和德意志博物馆(Schlachthausviertel)合并后成立,并呈夹子状包围在老城的南部。由于这一区受到沿伊萨尔河岸延伸的绿化带、旧南部公墓德语Alter Südfriedhof (München)特蕾西娅草坪的环绕,使得慕尼黑内城范围的南部拥有显著的开放空间和绿地。

该市辖区从北至东的边界依次由阿努尔夫大街德语Arnulfstraße (München)穆勒大街德语Müllerstraße (München)、鲁姆福德大街和双桥大街所组成,而东南缘的伊萨尔河、西南缘的慕尼黑南环铁路德语Münchner Südring轨道、西缘的特蕾西娅高地德语Theresienhöhe哈克桥则形成了另外三个方向的边界。在路德维希近郊和伊萨尔近郊这两个市分区德语Stadtteil之间的边界则是沿着林德虫大街德语Lindwurmstraße划分。由于这里是森德灵大街德语Sendlinger Straße的延伸部分,后者在老城内也是作为哈肯社区安格尔社区的边界,因此路德维希近郊和伊萨尔近郊最初也被分别称为“外哈肯社区”和“外安格尔社区”。此外,博物馆岛的南部地带(路德维希桥德语Ludwigsbrücke (München)以南)亦属伊萨尔近郊管辖。

与之相邻的市辖区分别是北部的马克斯近郊、东北部的老城-莱赫尔、东部和东南部彼岸的坳-海德豪森下吉兴-哈拉兴、南部的森德灵以及西部的施万塔勒高地

历史

市辖区的结构和功能是受其发展历史所影响,并且各社区不尽相同:围绕火车总站的“车站社区(Bahnhofsviertel)”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盟军的空袭而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并在战后对住宅及商业楼宇进行了重建。除了许多批发及零售商外,车站周边还有大量的宾馆饭店、成人用品店、电脑和电子产品店以及国际化的小吃店。这里的街道风貌很大程度上受到土耳其移民的影响。包含特蕾西娅草坪的“草地社区(Wiesenviertel)”是慕尼黑啤酒节的活动场所。这里的典型风格是19世纪落成别墅和公寓小区设计,如今已移作办公场所。而最为显著的建筑物则是歌特复兴式圣保禄教堂德语St. Paul (München)。草地社区以东是“诊所社区(Klinikviertel)”,这是以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所建的内城诊所为主。车站社区及诊所社区是通过席勒大街德语Schillerstraße (München)相连。

直至1819年,伊萨尔近郊也仅统计有2300位居民,包括183幢住房和19幢国政或市政建筑。由于大量小溪经此流淌,这里也成为磨坊工、园丁、送奶工、洗涤工、漂白工、木匠、筏匠、马贩和临时工等稍显贫困的人群的住所。在如今的帕尔姆大街(Palmstraße,原称树脂之角)还留存有当时城市的树脂萃取器德语Pecherei巴伐利亚兵团德语Bayerische Armee于18世纪初迁入伊萨尔近郊。在双桥大街的北侧设有巴伐利亚军事法庭德语Bayerische Militärjustiz的绞刑架。穆勒大街在1775年也建起一座军队医院。在如今的博物馆岛(当时称“煤岛”)则驻扎有选帝侯权的伊萨尔兵营德语Alte Isarkaserne。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国王于1811年在伊萨尔河的对岸建立了重骑兵营德语Neue Isarkaserne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国王则于1854年在煤街(Kohlstraße)暨今专利局的位置上建起一间骑术学校。其它出现的军事建筑还包括在伊萨尔近郊的三个火药厂和在盖耶大街(Geyerstraße)的多个炮兵车间。不过,也有众多的花园分布于此,例如赫尔佐格·阿尔伯蒂游乐花园(Herzog-Alberti-Lustgarten)、克劳德·克莱尔花园(Claude-Clair-Garten)、酪乳花园(Buttermelchgarten)和沃尔花园(Wollgarten)。此外,还落成有一些城市宫殿,如佩森溪畔的多米尼库斯·盖耶外科庭院(Hofchirurgs Dominikus Geyer)、弗劳恩霍夫大街上的鲁菲尼宫(Ruffinischlössl)、猎宫(Jagdschlössl)以及花街上的列奥波德宫德语Leopoldschössl。在19世纪末的城市扩张期间,又形成了屠宰场社区、德莱米伦社区、钟溪社区德语Glockenbachviertel格特纳广场社区德语Gärtnerplatzviertel作为公寓区及商业区。随着屠宰场和养殖场以及皮革及纺织工厂的出现,大量犹太人加利西亚迁居至伊萨尔近郊,使这里成为慕尼黑的犹太社区。此外,众多妓院也纷纷开设。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党便是于此成立壮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萨尔近郊的工业领域成为盟军轰炸的目标,共造成226座建筑和3135间寓所被摧毁。

其余建于19世纪末的出租房产至今仍有非常高、并且大部分整齐的旧建筑形态。由于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对废弃的工业及商业领域进行重新利用,使得该市辖区的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行业已成为这些社区的主要工作提供方。仍然对慕尼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是配备肉类大市场和大量肉类批发及零售商店的慕尼黑屠宰场德语Schlachthof

通过将老旧的住宅建筑进行现代化翻修,以及随着发生的租金大幅上涨,并且通过在前商业区域设立独立产权公寓,使得市辖区个别部分的社会结构观念发生了变化(士绅化)。在这一过程最明显可见的是在钟溪社区和屠宰房社区等原居民区的“老百姓”。在钟溪社区和花园广场社区的许多地方如今几乎全是高收入的居民。两个市分区目前为慕尼黑租金最高。由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前劳工局德语Verwaltungsgebäude für Arbeiterangelegenheiten进行改造,以及将与之相邻的原AOK大楼转化成伊萨尔-城市宫殿(Isar-Stadtpalais)被引为慕尼黑士绅化的典型实例[2]。穆勒大街的热电厂也被改造成豪华住宅项目“The Seven德语The Seven”,并在2014年成为全市最贵的住宅。

此外,两个市分区也被认为是男同性恋者的活动场所。而相对于钟溪社区和花园广场社区的转型,这一市辖区的其他部分仍有着较高的失业率及贫民,并且外来人口的比例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代表性地点及建筑

人口统计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人口 外国人(比例) 面积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来源及其它数据[3]
2000 44,451 14,301 (32.2 %) 4.3875 10,131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1 (PDF)
2001 44,484 14,025 (31.5 %) 4.3875 10,139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2 (PDF)
2002 44,059 13,684 (31.1 %) 4.3875 10,042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3 (PDF)
2003 43,637 13,293 (30.5 %) 4.3876 9,946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4 43,469 12,793 (29.4 %) 4.3872 9,908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5 43,954 12,953 (29.5 %) 4.3909 10,010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6 45,736 12,797 (28.0 %) 4.3917 10,414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7 46,520 12,824 (27.6 %) 4.3918 10,592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08 47,599 13,042 (27.4 %) 4.4015 10,814 慕尼黑统计年鉴2009 (PDF)
2009 46,446 11,944 (25.7 %) 4.4015 10,552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0 47,357 12,255 (25.9 %) 4.4015 10,759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1 48,231 12,614 (26.2 %) 4.4015 10,958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2 49,657 13.604 (27.4 %) 4.4015 11,282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3 50,620 14,346 (28.3 %) 4.4014 11,501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2014 52,177 15,778 (30.2 %) 4.4014 11,855 慕尼黑统计年鉴20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政治

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上一次的区议会德语Bezirksausschuss选举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议席分配如下:绿党9席,基社盟6席,社民党6席,粉红阵线德语Rosa Liste München3席以及自民党1席[4]。在路德维希近郊-伊萨尔近郊共38827名符合投票资格的居民中,有15936人行使了自己的表决权,选民投票率约为41%。绿党及粉红阵线在议会中组成了党团联盟德语Fraktionsgemeinschaft,并总共拥有12个议席。现任区委主席亚历山大·米克洛西(粉红阵线)是在2014年5月7日通过制宪会议选举产生。

参考资料

  • Martin Arz, Isarvorstadt: Reiseführer für Münchner, München: Hirschkäfer. 2012, (德文) 
  • Martin Arz, Die Isarvorstadt. Gärtnerplatz-, Glockenbach- und Schlachthofviertel, München: Hirschkäfer. 2008, (德文) 
  • Christine RädlingerStadtarchiv München, ., Geschichte der Münchner Stadtbäche, München: Franz Schiermeier Verlag. 2004, (德文) 

注释

  1.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r Einwohnerdichte am 31.12.2014[失效链接] (PDF; 424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1. November 2015.
  2. ^ Ferdinand Stracke: WohnOrt München -- Stadtentwicklung im 20. Jahrhundert. Franz Schiermeier Verlag, 2011, ISBN 978-3-9814521-2-9, S. 292.
  3. ^ Archiv Stadtteilinformationen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3-02-11.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9. Juni 2014.
  4. ^ Wahl des Bezirksausschusses – Stadtbezirk 2 – Ludwigsvorstadt-Isarvorstad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6. Juni 20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