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旧街名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7月27日) |
沿革
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福建通志》中记载的府城街道有11条,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重修台湾府志》已经发展成15条街[1]。而后在乾隆六年(1741年)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街道数增长到19条,乾隆廿七年(1762年)左右增长成45条[1]。
由于日治时期城市规划新辟干道,多数街名现已编为干道的巷弄(例如七娘境街,现为中山路79巷),少数街名已整并赋与新名(例如抽签巷街、米街今合称新美街),旧名仅作一般称呼,不具户籍上意义。仍保留旧名者仅有大埔街、宫后街等孤例。
列表
- 岳帝庙街
- 大人庙街
- 祝三多街:现为东门路一段的一部分,因祝三多庙而得名[2]:178。其范围大约是从铁路以东到弥陀寺西侧20米处,东接龙泉井街[2]:178。
- 龙泉井街:现为东门路一段的一部分,因龙泉井庙而得名[2]:178。西接祝三多街,东接圣公庙街[2]:181。
- 圣公庙街
- 大东门街
- 西竹围街
- 仑仔顶街
- 亭仔脚街
- 油行尾街
- 仁厚境街
- 大埔街
- 七良境街
- 公界内街
- 考棚口街
- 府西巷街
- 岭前街
- 岭后街
- 牛磨巷街
- 元会境街
- 戏台后街
- 辜妇妈街
- 二老口街
- 经厅口街
- 重庆寺街
- 中巷街
- 安海街
- 关帝厅街
- 王提塘街
- 东辕门街
- 砖雅桥街
- 总赶宫街
- 福安宫街
- 良皇宫街
- 下太子街
- 大南门街
- 马兵营境街
- 檨仔林街
- 柱仔街
- 清水寺街
- 马公庙街
- 五帝庙街
- 做蔑街
- 西辕门街
- 草仔寮街
- 开仙宫街
- 保西宫街
- 内新街
- 三界坛街
- 牛屎埕街
- 龙王庙街
- 顶打石街
- 十三铺街
- 内关帝街
- 万福庵街
- 打银街
- 上横街
- 佛祖庙街
- 帆寮街
- 下打石街
- 统领巷街
- 下大埕街
- 下横后街
- 下横前街
- 武庙街
- 利源巷街
- 帽仔街
- 大井头街
- 内南河街
- 内宫后街
- 武馆街
- 竹仔街
- 大妈祖街
- 抽签巷街
- 范进士街
- 三四街
- 赤崁楼街
- 三元巷街
- 五全街
- 小上帝街
- 县口尾街
- 小妈祖街
- 米街
- 内妈祖港街
- 枋桥头前街
- 枋桥头后街
- 打铁街
- 做针街
- 鞋街
- 天公埕街
- 大平境街
- 草花街
- 陈子芳街
- 番薯崎街
- 新店尾街
- 大北门街
- 竹巷口街
- 玉皇宫街
- 云霄街
- 总爷街
- 天池底街
- 安禄街
- 观音亭街
- 广慈庵街
- 三老爷宫街
- 鸭母寮街
- 大铳街
- 小东门街
- 市仔头街
- 竹仔行街
- 外宫后街
- 南势街
- 顶南河街
- 箍桶街
- 下南河街
- 打粽街
- 顶看西街
- 下看西街
- 风神庙街
- 无尾巷街
- 土地公口街
- 番薯巷街
- 十门巷街
- 松仔脚街
- 镇渡头街
- 安海港街
- 海安宫街
- 外新街
- 牛磨后街
- 东巷街
- 西巷街
- 小西门外街
- 鱼行口街
- 中头脚街
- 南头脚街
- 北头脚街
- 王宫东街
- 小西松仔脚街
- 城边街
- 水仙宫边街
- 外关帝港街
- 外关帝港横街
- 外妈祖港街
- 外王宫港街
- 顶粗糠街
- 大粗糠崎街
- 杉行街
- 仁和街
- 普济殿街
- 砖仔塘街
- 牛墟堀街
- 十八洞街
- 试经口街
- 大厂口街
- 圣君庙街
- 北势街
- 北势横街
- 药王街
- 佛头港街
- 金瀛街
- 妈祖楼街
- 看南埕街
- 新港墘街
- 老古石街
- 中街
- 金安宫街:因四联境金安宫而得名,是指老古石集福宫前的巷道(信义街108巷)与金安宫前的巷道(忠孝街93巷)周边的区域[3]:140[4]:201。
- 草寮后街
- 后楼仔街
- 土岸尾街
- 板店街
参考来源
- ^ 1.0 1.1 石旸睢. 〈臺南市街小志〉. 《台南文化》. 1951-10, (1): 页61-63.
- ^ 2.0 2.1 2.2 2.3 许永河. 《遇見182:從府城到龍崎》.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ISBN 978-986-04-3030-1.
- ^ 陈秀琍、黄建龙、陈信安、谢佳芸、纪幸芯. 《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ISBN 978-986-04-3029-5.
- ^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9-02. ISBN 957-02-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