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文明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
纳斯卡文明(Nazca culture)是公元前100年至公元800年间,出现在秘鲁纳斯卡地区的文化,以纳斯卡线而闻名于世,并建造过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架渠。在纳斯卡文明出现前,纳斯卡地区曾出现过帕拉卡斯文明。
纳斯卡文明的居民,主要沿着河谷定居,并以农耕维生,种植棉花、豆类、块茎、蛋黄果和一种短穗的玉米等作物。
文化
拥有一种特殊的制陶技术,把12种不同的矿物颜料混合在陶土涂料中,以利制陶过程中将色料附着在陶器上。
在出土的手工制品中,出现被打洞的头颅,这些打洞的位置都在头颅前额,并穿了一条麻花绳绑住,推估是为了让人把头骨戴在腰上。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用来取悦神明的一种献祭,是为了改善旱灾或农作歉收而来。
介绍
纳斯卡文明属美洲文明,生活于南美洲西海岸秘鲁沿海平原沙漠,建造了卡瓦奇古城。有中心城市和祭祀统治,制作木乃伊和修筑金字塔及人祭,有嗜血及悲观主义的特色,有美洲埃及人的称号。该民族持续数百年之久,在布匿克战争初期兴起,消失于汪达尔人灭亡于西罗马帝国时期。公元535年至53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就是没有阳光的一年,并未摧毁纳斯卡人。根据剑桥大学研究,他们砍光了固定冲积平原的树木,改种棉花和玉米,导致无法抵挡洪水对绿洲的摧残,也造成纳斯卡的灭亡。
发展
与其他美洲文明一样,纳斯卡人的文化传播扩大相当困难,学者认为从地质学角度美洲版块是南北走向,地质相当活跃,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及鲜明的气候差异导致纳斯卡文明农业发展缓慢,悲观的思想观念将各种自然灾害视为神怒对纳斯卡人的惩戒并衍生出血腥暴力的宗教,认为神青睐人类祭品。
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沃森指出“纳斯卡人的宗教观念不同于欧洲和印度,是痛苦和死亡的狂欢剧,且在过程中使用大量致幻剂和麻醉药。”纳斯卡人从仙人掌提取迷幻药物,纳斯卡祭司为使人心生敬畏和异于常人,从儿童时头颅会紧压在几块木板之间使骨骼向上生长形成瘦长的类似外星人的头颅,纳斯卡文明虽处沙漠但地下水接近地表且有河谷,使纳斯卡文明得以修建地下水道和过滤系统用于灌溉。
生活方式
玉米、番薯、花生、豆子、木薯、骆驼、豚鼠、南瓜是他们的食物,用渔网和兽皮筏捕鱼,无峰骆驼(美洲骆马)运输并生产棉织品,使用可可叶提神,制作陶排笛和号角,将贝壳涂成红色用于交易和装饰,长袍、斗篷、头巾、草鞋为着装,妇女在阴部周围纹上虎鲸图案作为警示,人祭是为权力的来源,纳斯卡人人祭头颅来自俘虏,据考古调查文明晚期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被人祭。
遗迹
卡瓦奇古城,内有金字塔和广场,具有遍布各地的洞、人骨和衣物及红色的陶片,其中一处墓葬纳斯卡人的遗体有相当完整的保存,这些遗迹可追朔到罗马人撤离不列颠之时
参见
1930年发现占地190平方英里的图案和线条,科学家认为线条与地下水的走向有关是为保护水源而举行的宗教仪式
拓展阅读
- Hall, Stephen S. 2010,沙地之灵,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11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