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星舰
歼星舰,初译为星际驱逐舰,是星际大战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舰只之一。歼星舰首次出现在“星球大战:曙光乍现”中,是银河帝国海军的星际舰队代表舰。[1]
歼星舰 (Star Destroyer) | |
---|---|
《星际大战》船舰 | |
型号 | 帝国级、胜利级、无畏级 Venator级、Pellaeon级、Tector级 |
长度 | 1,600-5,000(以上)米 |
外壳 | 铁磁体陶瓷外壳、钛合金 |
武器装备 | 涡轮激光炮 离子加农炮 牵引束投射器 |
护盾 | 偏导护盾发电机 |
超空间引擎 | 3.6x10^24瓦人造太阳(核熔合原子炉) |
所属立场 | 银河共和国 银河帝国 新共和国 第一秩序 |
载货量 | 6个钛战机营(72架) 2个Lambda级航天飞机.登陆艇.地面突击部队.超空间探针 |
首次出现 | 星球大战:曙光乍现 帝国船舰手册 |
从1999年开始为了纪念21世纪而新拍的星际大战前传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星球大战前传III:黑帝君临”中也有出现,歼星舰已经成为星战系列的代表物之一,广泛的在电玩、书籍、漫画出现,也有相关厂商出许多关于歼星舰的玩具和模型。
歼星舰
胜利级歼星舰(Victory-class Star Destroyer)
- 胜利I级歼星舰(Victory I-class Star Destroyer)
- 胜利II级歼星舰(Victory II-class Star Destroyer)
- 胜利III级歼星舰(Victory III-class Star Destroyer)
狩猎者级歼星舰(Ven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 狩猎者I级歼星舰(Venator I-class Star Destroyer)
- 狩猎者II级歼星舰(Venator II-class Star Destroyer)
- 狩猎者III级歼星舰(Venator III-class Star Destroyer)
首次出现于星球大战复制战纪 (2003年电视剧集),之后在星球大战复制战纪 (2008年电视剧集)和《星球大战前传III:黑帝君临》中频繁登场。是银河共和国与银河帝国装备的一种主力舰,建造于夸特动力船坞。虽然狩猎者级主要是设计为舰对舰作战使用,但狩猎者级同时能够运载星际战机、担任运输和护航工作。 狩猎者级歼星舰长1,137 米。这使它们能借着其宽敞的机库来载运大批共和军队投入战场。它们拥有像灰红双色涂装 ;但于银河帝国初期,船体被剥夺了此共和国的符号,给予他们阴暗的灰色外观。之后更为强有力的帝国级歼星舰的服役,使狩猎者级逐渐停产。在克隆人战争中建造的数千艘狩猎者级歼星舰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慢慢被封存、拆毁后回收,也有可能被义军俘虏。
帝国级歼星舰(Imperial-class Star Destroyer)
- 帝国I级歼星舰(Imperial I-class Star Destroyer)
- 帝国II级歼星舰(Imperial II-class Star Destroyer)
- 帝国III级歼星舰(Imperial III-class Star Destroyer)
在星际大战电影系列中首次出现的歼星舰是属帝国1级(Imperial-I class)的Devastator ,而且该级最常出现于原本的旧三部曲。该舰在星球大战:曙光乍现(1977)里出现,“歼星舰”这一称呼术语在电影对话里提到[2]。
在原本星际大战电影剧本手稿里,术语“Star Destroyer”指的是飞过双人战斗机的人—后来手稿它成为银河帝国制式战机[2]。该计划在电影里描述改成大型船舰;工业光魔特效公司于是为曙光乍现建立了座91厘米拍摄模型[2]。其后更为帝国反击战建立了座259厘米的模型,配备了内部光源让它外观更具说服力[2]。
帝国级歼星舰于夸特动力船坞建造,并且于帝国星际舰队里占有一突出的地位,它以高达25,000艘的配备数量标志了帝国的军事力量[3]。如同先前的胜利级(Victory-class)与狩猎者级(Venator-class),帝国级歼星舰以它的超大吨位与压倒性火力最为人所知;单一艘足够压制大部分星舰,但不足以摧毁敌方星球。它的出现常用来震慑叛军势力。帝国级歼星舰长1,600米,配备涡轮激光、离子炮、以及牵引光束投射器。它也搭载了多台钛战机、大量的地面军事力量(包括帝国暴风士兵、AT-AT、AT-ST、与AT-PT),这些地面军事力量是事先大量制造作为快速部署到星球表面以及各种登陆舰的支援[3]。
在戏剧性的恩多战役(Battle of Endor),义军捕获几艘帝国级歼星舰并加入他们自己的编制[4]。随着义军转变致新共和国并渐渐缴获银河帝国系的残余舰艇,帝国后来也采购了更具威力的船舰,以及种种必要的附属船坞与设施[5]。虽然新共和最终也逐步升级与更换舰队为更新锐的船舰类型,帝国级歼星舰保留至新绝地武士团的时代。在Yuuzhan Vong战争里持续使用[5]。
共和国级歼星舰(Republic-class Star Destroyer)
跋扈级歼星舰(Imperious-class Star Destroyer)
阻绝者级歼星舰(Interdictor-class Star Destroyer)
是在《星际大战:义军起义》中首次出现的歼星舰,可以将敌军飞船从超空间中拉出,或者阻止对方进行超空间跳跃,从而将其困住,对机动作战的义军飞船带来的威胁尤其显著。而阻绝者级歼星舰与它的原型停滞者418相比更为巨大,出力远大于停滞者418的反应炉不但满足了重力井发生器的巨大能源需求,也能保证更高等级的火力与防御水平。
当然,4台巨大的重力井发生器仍然需要占据巨大的舰体内部与表面空间,使得该级舰不得不对上层建筑进行大幅修改,并取消了原型ISD1型上过半的武器为重力井发生器腾出空间与能源,舰载机数量也同样大大减少,并似乎完全取消了地面部队的搭载能力。然而,阻绝者级歼星舰毕竟使用着与ISD1型相同的舰体平台,具有类似的性能,较停滞者418而言不但防御力远胜(虽然相较其原型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火力也至少能在舰队战中自保或是压倒各型相对较小的舰只,相对停滞者418更强的载机量与自持力也使该舰足以单独执行长程巡逻与封锁任务而无需依赖僚舰保护。阻绝者级歼星舰很快便成为帝国海军在同义军交战时的利器,在各类任务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虽然建造与改造数量相对其原型而言并不太多。
星云级歼星舰(Nebula-class Star Destroyer)
是新共和国所出厂的歼星舰,而单从尺寸上论,“星云”级和“共和国”级的尺寸非常接近,都在1000米左右。尽管与“帝国”级有巨大的结构差异,并且取消了醒目的指挥塔,但由于其船身上分明的棱角,因此,可以说该舰仍然保留了许多旧共和国和帝国时代的舰船设计特点。在武器方面,“星云”级和“共和国”级几乎没有区别,只有载机量和部队运载量稍微偏小,但另一方面,该级的性能要明显要强于后者,这是因为其安装的激光炮都是最新的型号,另外防护系统在全银河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尽管是一种优秀的战舰,但“星云”级的服役之路却异常坎坷:新共和国政府和末期的旧共和国一样软弱无力,一系列此起彼伏的政治事件更是让它们的建造一再推迟。和帝国动辄数以千计的歼星舰不同,“星云”级总产量只有大约两位数,由于它们非常珍贵,在新共和国同各势力的冲突中,该级舰通常被部署于核心区域、作为预备力量使用,而很少采取主动出击的态势——一旦登场,它们便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仅一艘“星云”级就能扭转一场战斗的战局。
在《天行者崛起》中,少数没被弑星者基地(Starkiller Base)摧毁的新共和国舰队残部率领部分星云级歼星舰攻击位于未知领域的Exegol行星的西斯舰队。
佩莱昂级歼星舰(Pellaeon-class Star Destroyer )
开拓者级歼星舰(Procurs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平顶级歼星舰(Tector-class Star Destroyer)
卡兹级歼星舰(Qaz-class Star Destroyer)
回天级歼星舰(Rejuvenator-class Star)
进取者级歼星舰(Aggressor-class Star Destroyer)
巴库拉级歼星舰(Bakura-class destroyer)
角斗士级歼星舰(Gladiator-class Star Destroyer)
- 角斗士I级歼星舰(Gladiator I-class Star Destroyer)
- 角斗士II级歼星舰(Gladiator II-class Star Destroyer)
复兴级歼星舰(Resurgent-class Star Destroyer)
第七部电影中登场,这艘军舰长2915.81米,比《曙光乍现》开场的“帝国级”歼星舰(Imperial-class Star Destroyer )还要长1315.81米。 是由凯洛·伦和赫克斯将军共用的强力的旗舰,短剑般的“定局者号”差不多有一艘帝国时期歼星舰的两倍长。这是第一秩序违背与新共和国的条约后建成的量产型歼星舰,而“定局者号”的重型武器经双战斗机、数百辆突击艇和大批帝国风暴兵。它的涡轮激光炮比帝国时期的武器更加强力而且能更快充能,这是在未知区域由凯伯水晶加工出来的结果。
追击者级歼星舰(Secutor-Class Star Destroyer)
索兰南级歼星舰(Sorannan-class Star Destroyer)
汹涌级灭星舰(Turbulent-class Star Destroyer)
奇斯歼星舰(Chiss Star Destroyer)
纳沙达歼星舰(Nar Shaddaa Star Destroyer)
弩车级灭星舰(Onager-class Star Destroyer)
银河帝国秘密武器,形似弩机,被义军同盟称之为攻城者(Siege Breaker),认为其比死星更有威胁,作为银河帝国部署的一种稀有指挥舰和超级武器,密密麻麻地笼罩着。最初是为了消除在克隆人战争后仍然存在的分离主义派别而建立的,并且使核心世界处于帝国的控制之下,奥纳格尔级歼星舰在整个帝国时代都从事着服务。 奥纳格尔级歼星舰
生产信息
制造商
罗萨那重型工程公司
类别
巡洋舰级歼星舰 超级武器
成本
376,500,000信用点
技术指标
引擎(5个)
超空间驱动器等级
1.75级(主要)
6级(备用)
装备
1.反应堆
2.凯伯晶体(主要武器供能)
3.太阳能电离反应器
4.屏蔽层
5.偏转器屏蔽罩圆顶
6.附加的前导流罩
7.传感器系统
8.高级传感器阵列
9.定位系统
10.高级定位数组
11.导航系统
12.导航仪
武器
超重型复合光束涡轮激射器 或轨道轰炸粒子大炮
双涡轮增压激光炮
重型涡轮激光炮
点防御激光大炮
补充
Lambda级T-4a穿梭机6架
TIE战机(36架)
船员
25,200名军官,飞行员和机组人员
乘客人数
240名士兵
14,000名士兵(额外)
消耗品 1年
用图 轨道轰炸
推出年份
在19和0 BBY之间
隶属
银河帝国帝国海军
长矛级歼星舰(Xyston-class Star Destroyer)
最终秩序(Final Order)使用的舰型,西斯尊主打算把他们分配到所有已知星系威慑那里的民众。长矛级基于帝国I级歼星舰设计,外貌几乎和它一模一样,但尺寸是其1.5倍,并且在船体边缘有红色的装饰线。除此之外,与帝国级最大的差别是它在舰底装备了大型轴向超级激光炮(其动力的凯伯水晶是由伊冷星的山脉所开采的),持续输出足以贯穿行星,引爆其内核从而达到摧毁行星的目的,但不能像死星主炮那样瞬间炸碎行星。在《天行者崛起》中,最终秩序的德里潘号(Derriphan)以此超级武器单舰摧毁了kijimi行星。然而,该激光炮直接连接反应堆,如果它被摧毁,也会同样摧毁歼星舰,位于未知领域的Exegol行星的西斯舰队因在大气层中无法打开偏导护盾而被抵抗组织针对该致命弱点消灭,德里潘号成为了唯一一艘离开了大气层的长矛级歼星舰。
无畏舰(Dreadnought)
无畏舰类似于帝国级歼星舰,比帝国级大很多,首次出现在《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时被叫做超级歼星舰(Super Star Destroyer),无畏舰有许多变种出现在两部星战电影和各种游戏中,Kevin J. Anderson的小说Darksaber提到“无畏舰比帝国级大20倍”[6]然而实际电影中的道具约282厘米长而已。[7]
执政官级星际无畏舰(Executor-class Star Dreadnought)
无明显指挥塔,通常作为旗舰,它们是银河系中最大的星舰之一,造价高,但几乎无敌,是超级歼星舰的代表,通常单独的“超级歼星舰”一词就是指执行官级歼星舰。 出现于电影帝国反击战、武士复仇、游戏《星际大战帝国战争:堕落之军》中。执政官号在恩多战役时遭毁,其他同级舰在恩多战役后五年内大多被摧毁。 执政官号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维德的旗舰,执政官级星际无畏舰即以它来命名。也是后来《星球大战:武士复仇》中恩多战役期间的帝国指挥舰,[8]一开始执政官号由奥泽尔上将指挥。后来随剧情推演移交给皮耶特上将,执政官号的前任舰长指挥。该舰也一直存续到武士复仇的剧情,后来一架义军A翼战机撞入该舰桥,使战舰失去控制并坠入死星二号的引力圈,最后撞毁于死星二号上。[8]。在一则1984年《星战宇宙观导览》中的原始叙述中,执政官号是八公里长,近年的书籍和官方说法都是19公里长。执政官级和帝国级都是在夸特动力船坞建造。[8][9] 另一艘超级歼星舰“Lusankya”是执政官号的兄弟舰,同属执政官级,在星战小说中描述该舰是秘密建造的,帕尔帕庭杀了所有知道该舰的平民。在小说《X翼战机》中Lusankya先是作为Ysanne Isard的私人监狱后来作为Isard在Thyferra星球时期的主力支援舰。后来该舰被新共和国捕获使用,在Aaron Allston的小说“敌军战线”里毁于对抗Yuuzhan Vong的战争。超级歼星舰“Knight Hammer”出现在小说《暗剑》(Darksaber)里,该舰被装上匿踪装甲让敌军无法侦测。[6] 星际大战:原力觉醒中,贾库星球上也可见一艘执政官级超级歼星舰和多艘帝国级歼星舰的遗迹。
参数
类别:超级歼星舰
制造商:夸特造船厂
尺寸
长:19公里
宽:不明
高:不明
武装:重型增压激光炮(前100座、左75座、右75座,共250座)、增压激光炮(前100座、左75座、右75座,共250座)
断言者级星际无畏舰(Assertor-class Star Dreadnought)
战斗者级无畏舰(Bellator-class dreadnought)
日蚀级无畏舰(Eclipse-class dreadnought)
日蚀级是新出现的无畏舰,在漫画“黑暗帝国”中是复活后的皇帝帕尔帕庭的旗舰,也在电玩“帝国战争”和“帝国战争2-叛乱军团”出现。[4][10]根据原书描述,日蚀级是所有建造过最强大的歼星舰,配备超硬装甲和无法攻破的护盾使它能直接撞沉共和国的蒙·卡拉马里星际巡洋舰,还有牵引光束能防止敌军逃入超空间,上千座涡轮激光以及与死星同级的超级主炮,使它能独立对抗整支舰队而存活下来。然而最后卢克和莱娅结合了他们的原力使帕尔帕庭的原力风暴失控该舰还是从内向外爆破而被毁。[4]后来日蚀2号作为帕尔帕庭旗舰直到漫画“帝国末日”中才被毁。另有一种精简版的日蚀级称为元首级,也出现在同一个漫画的世界观。[4]
君主级超级歼星舰(Sovereign-class Super Star Destroyer)
委托者级星际无畏舰(Mandator-class Star Dreadnought )
- 委托者I级围攻无畏舰(Mandator I-class Siege Dreadnought)
- 委托者II级围攻无畏舰(Mandator II-class Siege Dreadnought)
- 委托者III级围攻无畏舰(Mandator III-class Siege Dreadnought)
- 委托者IV级围攻无畏舰(Mandator IV-class Siege Dreadnought)又称第4代命令者级围攻型无畏舰:是长7669.72米的围攻无畏舰,第一秩序所出厂的无畏舰,其腹部有两门巨型的自动炮用于大规模轨道轰炸,背部排列着二十四座点防御防空炮。
宏大级星际无畏舰(Mega-class Star Dreadnought )
又称百万级星际无畏舰,是在星际大战系列中出现过最为庞大的歼星舰,高4公里,长13公里,宽60公里,仅有在《最后绝地》中出现的至高无上号(Supremacy)一艘。它由夸克动力船坞建造,是第一秩序在掌控银河系,回复旧帝国前的首都(尽管人们认为应该以星球作为首都,但最高领袖史努克执意将其作为首都)兼移动太空中央指挥部。由于它是史努克的旗舰,因此也被称作“史努克的房间”。本舰并可作为歼星舰移动建造船坞,可以同时停泊、维修或建造8艘歼星舰。它在银河系的"未知区域"里建成,其建造计划本被间谍们获取但不被认为可以完成,所以抵抗组织没有收到相关消息。史努克执意将至高无上号驶进银河系的核心星系中威慑抗拒第一秩序统治的势力,结果却被被开启了超空间引擎的抵抗组织巡洋舰拉杜斯号以光速舍身撞击(抵抗势力的艾米琳·何朵中将牺牲),连同其后的十数艘复兴级歼星舰一同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尽管如此,至高无上号由于体积太过巨大,只是断了侧翼,依旧保持了颇完整的舰体。
战斗者级无畏舰(Bellator-class Dreadnought)
折磨者级无畏舰(Harrower-class dreadnought)
折磨者级无畏舰为西斯帝国(Sith Empire)的战舰,全长只有800米,比狩猎者级歼星舰小。它的船头设计像一枝叉一样,主舰桥在船体内部而没有后期歼星舰的指挥塔设计。
常胜级无畏舰(Invincible-class Dreadnaught)
普罗维登斯级无畏舰(Providence-class dreadnought)
普罗维登斯级无畏舰为克隆人战争时期的分离主义军战舰,主要作为旗舰。首次出现于星球大战复制战纪 (2003年电视剧集),之后在动画剧集星球大战复制战纪 (2008年电视剧集)和《星球大战前传III:黑帝君临》中频繁登场。格里佛斯将军(General Grievous)的旗舰隐形手号(Invisible Hand)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普罗维登斯级无畏舰之一。
复仇级无畏舰(Vengeance-class dreadnought)
子爵级无畏舰(Viscount-class Star Defender)
对标执行者级的超级歼星舰。
赫特无畏舰(Azalus-class Hutt Dreadnaught)
科瑞利安无畏舰(Corellian Dreadnaught)
西斯无畏舰(Sith dreadnaught)
坎多西型无畏舰(Kandosii-type dreadnaught)
参见
参考文献
- ^ Star Wars: Databank: Imperial Star Destroyer (The Movies). starwars.com. [200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3).
- ^ 2.0 2.1 2.2 2.3 Star Wars: Databank: Imperial Star Destroyer (Behind the Scenes). starwars.com. [200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 ^ 3.0 3.1 Gorden, Greg. Star Wars Imperial Sourcebook 2nd edition. West End Games. 1993. ISBN 0-87431-210-8.
- ^ 4.0 4.1 4.2 4.3 Horne, Michael Allen. Dark Empire Sourcebook. West End Games. 1993年6月. ISBN 0874311942.
- ^ 5.0 5.1 Wiker, J.D.; Steve Miller. The New Jedi Order Sourcebook. Wizards of the Coast. ISBN 0786927771.
- ^ 6.0 6.1 Anderson, Kevin J. Darksaber. Bantam Spectra. 1996: 155-156. ISBN 0-553-57611-9..
- ^ Star Wars: Databank: Super Star Destroyer (Behind the Scenes). starwars.com. [200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3).
- ^ 8.0 8.1 8.2 Star Wars: Databank: Super Star Destroyer (The Movies). starwars.com. [200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 ^ Sarli, Gary M. Jedi Counseling 84. Wizards of the Coast. 2006-03-09 [2007-07-15].
- ^ Ocampo, Jason. Star Wars: Empire at War: Forces of Corruption for PC Review. gamespot.com. 2006-10-25 [200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