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694年—747年),一名李昌[1]唐朝宗室,为唐太宗的曾孙,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天宝元年至五载(742—746年)任左丞相

李适之
唐朝左相
时代唐代
主君唐玄宗
适之
位阶左丞相
封爵渭源县公
出生武则天延载元年
694年
逝世唐玄宗天宝六载
747年(52—53岁)
亲属
父亲郇国公李象
其他亲属曾祖父:唐太宗
祖父:恒山愍王李承乾

简介

唐太宗之子恒山王李承乾之孙,追封郇国公李象之子。

神龙初,(705年)擢左卫郎。历官通州刺史,擢秦州都督,转陕州刺史。又官河南,拜御史大夫,官至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任左相,封渭源县公

李适之好饮酒,每次可以喝酒一斗不醉,杜甫《饮中八仙歌》咏:“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吞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新唐书》上说他:“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昼决事,案无留辞。”李林甫排挤他,“朝客虽知无罪,谒问甚稀,适之意愤,日饮醇酣恣,且为此诗”[2],不久罢相,后任太子少保

天宝五载(747年),因与韦坚友好,贬宜春太守。在宜春时听闻御史罗希奭皇甫惟明和韦坚杀害于贬所,大惧,遂仰药死。

妻许氏,父许某为湖州别驾[3]

  • 李霅,为卫尉少卿,贬巴陵郡别驾,李适之死后,迎丧回京,被李林甫令人诬告于河南府,杖杀之。

历官

  • 唐中宗时,年未弱冠起家授朝散大夫、尚衣奉御,出摄金州别驾。
  • 转湖州别驾,入拜右卫郎将。
  • 出任武陵郡太守(即朗州刺史),在任期间讨灭地方蛮夷,复任右卫郎将。
  • 迁唐州刺史
  • 转通州刺史
  • 迁梓州刺史
  • 擢秦州都督
  • 转陕州刺史
  • 拜河南尹
  • 迁御史大夫
  • 以本官出兼范阳长史、节度采访等使
  • 归朝,加刑部尚书兼亚相(御史大夫)。
  • 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光禄大夫、上柱国、渭源县开国公。
  • 天宝五载四月,自请罢知政事,转太子少保。
  • 天宝五载十一月(746),受太子妃兄韦坚一案牵连,被右相李林甫诬陷,贬为宜春郡太守。
  • 天宝六载,至宜春郡三日,饮毒药自杀,年五十四。

注释

  1. ^ 根据房琯(696—763)《李适之墓志》【李适之生于武周长寿三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六年,春秋54。即公元694~747年】始名昌(墓志上记载是名昌,字适之)
  2. ^ 《本事诗》
  3. ^ 唐李适之墓志疏证.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4. ^ 李鼎在天宝十三年尚未成年,和上元年间凤翔节度使李鼎应非一人。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旧唐书·卷99》,出自刘昫旧唐书
 新唐书·卷131》,出自《新唐书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