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字体

日本現代使用的漢字字體

新字体是日本在1923年制定的《常用汉字表[注 1]、1946年公布《当用汉字表》至今,日本社会通行的汉字字体,其简化程度总体而言不如中国大陆简化字言部金部糸部等常用部首没有简化。日本的“字体”与中文的“字形”是同一个概念。 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体,但政府并未宣布废止旧字体,在专有名词等很多场合中,旧字体仍可使用。新字体多为略字(即民间常用的简笔字),但亦有少数增添笔画的情况,如“歩(步)”“晩(晚)”。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新字体
假名しんじたい
平文式罗马字Shinjitai
日语旧字体新字體

历史

日本是一个长期使用汉字的非汉语系国家。由于汉字较为复杂,无论中国还是日本,民间都长期流行一些简笔字(略字)、异体字。到了近代,日本主张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改革汉字、废除汉字,甚至废除日语的激进主张;不过,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朝野仍然使用汉字的旧字体。

战败后,支持废除汉字的一派在GHQ占领下得势。1946年,日本政府在盟军占领下制定了《当用汉字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收字仅1805个,作为汉字限用政策的依据。[1]该表对日本汉字的字形作出了规定,其中131个采用了简化后的字形,即新字体,而原写法则称作旧字体(日语:旧字体舊字體きゅうじたい Kyūjitai),例如“学(學)”“国(國)”“実(實)”。这些新字体大多来自当时民间流行的手写俗字。

但是,对汉字不合理的限用反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不满,因此后来制定《常用汉字表》以取代《当用汉字表》时,不再对民间日常汉字使用作出硬性规定,仅仅作为推荐性的标准供参考。1981年10月1日,《常用汉字表》发布,收录1945字[注 2],其中新字体355个[注 3]。后来发布的《人名用汉字表》收11新字;《表外汉字字体表》收22新字,共388字。(《人名用汉字表》数次修订后,新字体数量增至19个;《改定常用汉字表》亦新收录了一些新字体,故目前已经不止388个。)

但这三百余个仅是日本政府公布的新旧字体对照,而即使是学术界、出版界,对“何为旧字体”也没有定论,不同的字词典对旧字体的定义和收录都有不同。[1]譬如《人名用汉字表》中的“”,在字典中为“”的新字体,但《人名用汉字表》中,只有新字体“”。而且很多旧字体尚未收录至Unicode编码(特别是“”一点还是两点这种微小的字形差异)。如果以字典的新旧字体对应来看,新旧字体要多于389字,学术界中《大汉和辞典》等书籍则更为专业。

中日汉字异同

新字体中,字形与港澳台取字相同的有“”、“”等字。

而与中国大陆规范汉字相同的有“”、“”、“”、“”、“”、“”、“”、“[注 4]、“”、“”、“”等;差不多相同的有“)”[注 5]、“)”、“)”、“)”、“)”、“)”、“)”、“)”、“)”等,其中“)”、“)”、“)”、“)”等与简化字拥有相同的Unicode编码。

也有与中文汉字完全不像的,如“)”、“)”[注 6]

简化方法

日本的《当用漢字字体表》列出了收录汉字字形的3种基本类型,其中第二、第三类和汉字简化相关;该表也列出了第三类中和传统通用字形有显著差异的文字的简化方法:[2]

  1. 沿用传统活字通用字形(活字に従来用いられた形をそのまま用いたもの)、
  2. 存在两种或以上传统通用活字字形时,从中选用一种(活字として従来二種類以上の形のあった中から一を採ったもの)、
    • 例:効(效)叙(敍、敘)姉(姊)島(嶋)[注 7]冊(册)
  3. 传统活字中不通用的字形(従来活字としては普通に用いられていなかったもの)。
    • 点画方向变更例:)、)、)、
    • 笔画长度变更,例:告(吿))、
    • 统一同系统文字或类似字形的微小差别,例:拝(拜)(仿照其他手部作左旁的汉字改用提手旁)、抜(拔)(右边取“”)、)(仿照“”等“”作声符的汉字)
    • 增减一点、一画或合并、分离笔画,例:者(者)黄(黃)郞(郎)歩(步)黒(黑)免(免)
    • 整体调整使之更便于书写,例:亜(亞)倹(儉)児(兒)昼(晝)
    • 变更组合方式,例:黙(默)勲(勳)(此两例均涉及上述的点画调整)
    • 部分省略,例:応(應)芸(藝)県(縣)畳(疊)
    • 部分结构改为其他形状,例:広(廣)転(轉)

具体而言,一些新字体最初的来源是行书草书楷化(例:図(圖)、観(觀)、昼(晝)、寿(壽)、桜(櫻)等),或者是俗字异体字升格为标准字体(例:体(體)、関(關)、広(廣)、円(圓)[註 8]、区(區)等)。

新字体中也存在替换声符的做法,即将繁复的声符替换为较简单的。例如借中文死字“[3]为“”,原来的声符是“”,发音为“”,替换成同音的“”(不过,这里的“”是音读,“”是训读)。

俗字简化后,一些汉字的部首发生了变化,例如,原本从“”的“”字简化为“”后改从“”。另外,“”(耳部)、“”(酉部)等字简化时,原来的部首被删除,变成“”(士部)、“”(匚部)。

当用汉字(以及后来的常用汉字)也适用类推简化。例如,“”已简化“”,“”“”同样简化作“”“”。类推简化一般限于《常用汉字表》,类推简化产生的《常用汉字表》外的新字体称作“扩张新字体”,例如“[注 9]

此外,将较少见的汉字替换为当用汉字的同音汉字书写规则,虽然不是针对单汉字的简化,但有时也被视作日本汉字简化的一部分(或其配套政策)。

日本民间还流传一些略字扩张新字体,但它们并非正式的简化汉字。

与既有汉字冲突

有些新字体被简化到另一个原本无关联的字,与中文简化字的合并简化类似。如:

  • 新字体:;旧字体:;音读:かん(kan)
    ”原本的读音是“(fu)”。
  • 新字体:;旧字体:;音读:げい(gei)
    原本“”音读是“うん(un)”,训读是“くさぎる”(kusagiru),是“(kusa)”和“切る(kiru)”的合成词,即除草的意思。
  • 新字体:;旧字体:;音读:けつ(ketsu)
    ”原本读作“けん(ken)”。如果使用新字体,“欠缺(けんけつ/kenketsu)”就不得不改为“欠欠”,显得十分不自然,因此法律用语中仍用“欠缺”(但后来这种用法在民法现代语化日语民法現代語化中被废除,原“意思の欠缺”改革后已由“意思の不存在”取代)。

新旧字体对照表

本章节包含JIS X 0213日语JIS X 0213:2004编码新收录的汉字变体,相关文字需在支持相应Unicode兼容用字的环境下才能正确显示,详见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常用汉字表》中的新字体

亜(亞) 悪(惡) 圧(壓) 囲(圍) 医(醫) 為(爲) 壱(壹) 逸(逸) 隠(隱) 栄(榮) 営(營) 衛(衞) 駅(驛) 謁(謁) 円(圓) 塩(鹽) 縁(緣) 艶(艷) 応(應) 欧(歐) 殴(毆) 桜(櫻) 奥(奧) 横(橫) 温(溫) 穏(穩) 仮(假) 価(價) 禍(禍) 画(畫) 会(會) 悔(悔) 海(海) 絵(繪) 壊(壞) 懐(懷) 慨(慨) 概(槪) 拡(擴) 殻(殼) 覚(覺) 学(學) 岳(嶽) 楽(樂) 喝(喝) 渇(渴) 褐(褐) 缶(罐) 巻(卷) 陥(陷) 勧(勸) 寛(寬) 漢(漢) 関(關) 歓(歡) 観(觀) 気(氣) 祈(祈) 既(既) 帰(歸) 亀(龜) 器(器) 偽(僞) 戯(戲) 犠(犧) 旧(舊) 拠(據) 挙(擧) 虚(虛) 峡(峽) 挟(挾) 狭(狹) 郷(鄕) 響(響) 暁(曉) 勤(勤) 謹(謹) 区(區) 駆(驅) 勲(勳) 薫(薰) 径(徑) 茎(莖) 恵(惠) 掲(揭) 渓(溪) 経(經) 蛍(螢) 軽(輕) 継(繼) 鶏(鷄) 芸(藝) 撃(擊) 欠(缺) 研(硏) 県(縣) 倹(儉) 剣(劍) 険(險) 圏(圈) 検(檢) 献(獻) 権(權) 顕(顯) 験(驗) 厳(嚴) 広(廣) 効(效) 恒(恆) 黄(黃) 鉱(鑛) 号(號) 国(國) 黒(黑) 穀(穀) 砕(碎) 済(濟) 斎(齋) 剤(劑) 殺(殺) 雑(雜) 参(參) 桟(棧) 蚕(蠶) 惨(慘) 賛(贊) 残(殘) 糸(絲) 祉(祉) 視(視) 歯(齒) 児(兒) 辞(辭) 湿(濕) 実(實) 写(寫) 社(社) 者(者) 煮(煮) 釈(釋) 寿(壽) 収(收) 臭(臭) 従(從) 渋(澁) 獣(獸) 縦(縱) 祝(祝) 粛(肅) 処(處) 暑(暑) 署(署) 緒(緖) 諸(諸) 叙(敍) 将(將) 祥(祥) 称(稱) 渉(涉) 焼(燒) 証(證) 奨(奬) 条(條) 状(狀) 乗(乘) 浄(淨) 剰(剩) 畳(疊) 縄(繩) 壌(壤) 嬢(孃) 譲(讓) 醸(釀) 触(觸) 嘱(囑) 神(神) 真(眞) 寝(寢) 慎(愼) 尽(盡) 図(圖) 粋(粹) 酔(醉) 穂(穗) 随(隨) 髄(髓) 枢(樞) 数(數) 瀬(瀨) 声(聲) 斉(齊) 静(靜) 窃(竊) 摂(攝) 節(節) 専(專) 浅(淺) 戦(戰) 践(踐) 銭(錢) 潜(潛) 繊(纖) 禅(禪) 祖(祖) 双(雙) 壮(壯) 争(爭) 荘(莊) 捜(搜) 挿(插) 巣(巢) 曽(曾) 痩(瘦) 装(裝) 僧(僧) 層(層) 総(總) 騒(騷) 増(增) 憎(憎) 蔵(藏) 贈(贈) 臓(臟) 即(卽) 属(屬) 続(續) 堕(墮) 対(對) 体(體) 帯(帶) 滞(滯) 台(臺) 滝(瀧) 択(擇) 沢(澤) 担(擔) 単(單) 胆(膽) 嘆(嘆) 団(團) 断(斷) 弾(彈) 遅(遲) 痴(癡) 虫(蟲) 昼(晝) 鋳(鑄) 著(著) 庁(廳) 徴(徵) 聴(聽) 懲(懲) 勅(敕) 鎮(鎭) 塚(塚) 逓(遞) 鉄(鐵) 点(點) 転(轉) 伝(傳) 都(都) 灯(燈) 当(當) 党(黨) 盗(盜) 稲(稻) 闘(鬭) 徳(德) 独(獨) 読(讀) 突(突) 届(屆) 難(難) 弐(貳) 悩(惱) 脳(腦) 覇(霸) 拝(拜) 廃(廢) 売(賣) 梅(梅) 麦(麥) 発(發) 髪(髮) 抜(拔) 繁(繁) 晩(晚) 蛮(蠻) 卑(卑) 秘(祕) 碑(碑) 浜(濱) 賓(賓) 頻(頻) 敏(敏) 瓶(甁) 侮(侮) 福(福) 払(拂) 仏(佛) 併(倂) 並(竝) 塀(塀) 餅(餠) 辺(邊) 変(變) 弁(辨/瓣/辯) 勉(勉) 歩(步) 宝(寶) 豊(豐) 褒(襃) 墨(墨) 翻(飜) 毎(每) 万(萬) 満(滿) 免(免) 麺(麵) 弥(彌) 黙(默) 訳(譯) 薬(藥) 与(與) 予(豫) 余(餘) 誉(譽) 揺(搖) 様(樣) 謡(謠) 来(來) 頼(賴) 乱(亂) 覧(覽) 欄(欄) 竜(龍) 隆(隆) 虜(虜) 両(兩) 猟(獵) 緑(綠) 涙(淚) 塁(壘) 類(類) 礼(禮) 励(勵) 戻(戾) 霊(靈) 齢(齡) 暦(曆) 歴(歷) 恋(戀) 練(練) 錬(鍊) 炉(爐) 労(勞) 郎(郞) 朗(朗) 廊(廊) 楼(樓) 録(錄) 湾(灣)

注:《改定常用汉字表》中新加入的汉字以下划线标出。

人名用汉字表》中的异体字

亘(亙) 凜(凛) 尭(堯) 巌(巖) 晃(晄) 桧(檜) 槙(槇) 渚(渚) 猪(猪) 琢(琢) 祢(禰) 祐(祐) 祷(禱) 禄(祿) 禎(禎) 穣(穰) 萌(萠) 遥(遙)

注:《人名用汉字表》没有区分旧字体和异体字,此处一并列出。

表外汉字字体表》中的22个新字体

唖(啞) 頴(穎) 鴎(鷗) 撹(攪) 麹(麴) 鹸(鹼) 噛(嚙) 繍(繡) 蒋(蔣) 醤(醬) 曽(曾) 掻(搔) 痩(瘦) 祷(禱) 屏(屛) 并(幷) 桝(枡) 麺(麵) 沪(濾) 芦(蘆) 蝋(蠟) 弯(彎)

注:由于国语审议会日语国語審議会确定了“表外汉字使用传统字形”的原则,《表外汉字字体表》收录的新字体是“简易惯用字体”,旧字体是“印刷标准字体”。

注释

  1. ^ 注意此《常用汉字表》(1923年草拟)与《当用汉字表》废除后的的《常用汉字表》(1981年公布,2010年改定)不同。
  2. ^ 2010年,日本追加196个新的常用汉字,并删除5个汉字,合计2136字。
  3. ^ 由于“”、“”和“”被合并简化为“”,355个新字体对应的旧字体有357个。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出版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选用之字形,多以手写俗体为准,有些字笔划少于传统旧字形,常被错认为《简化字总表》里的简化字,例如“争(爭)”等。
  5. ^ 日本的“”字上部为“亦”,而中国大陆简化字的“”上部中间为两竖。
  6. ^ “糸”作“絲”之异体字在《集韵》中已有记载;亦有“mì”的读法,但该读音与日文的“糸(し/いと)”无关。
  7. ^ ”“”“”统一作“”;本字为“”。
  8. ^ 《倭楷正讹·附录省文集》二十八页即有外“囗”内“丨”之形。
  9. ^ 2000年发布的《表外汉字字体表》收录“”为“”的“简易惯用字体”。正字“”在日文环境下是“环境依存文字(Unicode)”,在日本的某些较旧的手机、电脑上可能无法输入、显示。

参考文献

  1. ^ 1.0 1.1 笹原宏之. 日本の漢字. 岩波新书. 2006: 60–62. ISBN 9784004309918 (日语). 
  2. ^ 当用漢字字体表. 青空文库. [202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3. ^ 金代四声篇海·囗部》:“囲,他琮切,策也。”江户时代《倭楷正讹·附录省文集》二十页:“囲,圍。”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