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邱东松

张邱东松(1903年—1959年),台湾台中市丰原区客家人日治晚期战后初期艺人,为禁歌〈收酒矸〉、〈烧肉粽〉作者,晚年潦倒。

张邱东松
张邱东松
艺人
国籍 中华民国
民族客家人
出生1903年
日治台湾台中厅葫芦墩区
逝世1959年(55—56岁)
台湾
教育程度中学
儿女张志峰(儿子)、张志贞(女儿)
父母张邱玉章(父亲)
代表作品〈收酒矸〉、〈卖肉粽〉

生平

日治时期

张邱东松生于1903年的台中丰原[1],自小过继到张家,兼祧两姓[2]。为台湾客家人,在父亲张邱玉章影响下就会演奏扬琴等丝竹乐器[3]。在台南教会学校长荣中学念书时,喜欢音乐,从广东曲的扬琴、胡琴到西洋的萨克斯风、小喇叭、小提琴、吉他皆会[2]。因爱上音乐,背离父亲希望他学医的期待,导致他日后生计困难,为此开过西装店、教唱歌、放电影、当电影辩士维生[4]

毕业后张邱东松回到地名改为丰原的葫芦墩,十八岁就娶妻生儿女,在丰原慈济宫附近开立西服店。他要求店员和孩子,每人最少都要会一样以上的乐器,夜晚有空大家合奏。结果有几位伙计居然出师,学成当乐师。[2][5]

虽经营过西服店,张邱东松仍然保持着教唱与卖唱工作,1930年代的台湾电影界,他为中台湾颇具盛名的辩士[1]。他自己掏腰包租借《桃花泣血记》在丰原影院放映,拿麦克风大声解说剧情、配上台语旁白,还带领全家、裁缝师在影院现场配乐唱着詹天马写词、王云峰谱曲的主题曲,吸引许多人买票看戏听歌,卖票收入比西装店还多,全家更乐在其中[5]

1938年,《风月报》在张邱东松建议下,成立音乐研究部,由他担任主任[3]

二次大战期间,西装布料实施配给,张邱东松的西装店不易维持,遂北上进入台北放送局工作,在演艺股担任有关汉乐录播的工作[6]。1942年10月,他受聘为台北放送局负责第二放送的台湾音乐事物,另外也是三宅正雄组成新台湾音乐研究会的成员,曾与当时著名花旦花月云、阳子共同演出[3]

战后时期

战后,张邱东松曾组成名为“乡音艺术团”的乐团,在各地演出[1]。后在宗亲丘秀芷父亲劝导下,到台北任教于台北市立女子初级中学(今金华国中)教音乐[2]。获得校长陈招治的赏识,报考的300多人只录取他一人[6]

教职期间,张邱东松他晚上常到住台北北门附近的丘秀芷家里,也会去西门町表演唱歌。通常与乐友弹的曲子是〈百家春〉、〈步步高〉、〈旱天雷〉、〈昭君怨〉等广东曲。[2]

台北放送局改为台湾广播电台后,名音乐家吕泉生在该台担任播音员;在其策划下,电台模仿日治时期的经营模式,邀请演艺界有名人士来电台现场表演,曾提拔杨三郎、张邱东松等人。一开始,张邱东松写歌偏爱以报纸社会版为主题,气氛哀伤,结局都不圆满;后来受吕泉生鼓励写正面意义的歌词,才以小市民为主题,写出〈收酒矸〉等歌。[7]

张邱东松在电台负责音乐播放。这段期间,会带着全家到电台现场演奏录播,主奏扬琴,全家合奏。流行曲之外,有时也演奏他自己新谱作品,如〈海风〉、〈烟酒歌〉。[6]

张邱东松常提“艺金艺土”,意思是艺术是黄金还是粪土,未必能由自己决定,台上台下的荣辱得失也难以衡量[8]。1945年,当时他在学校担任教职后已有较稳定的生活条件,但该时期台湾政经不稳定,物价飙涨,他写出第一首为小市民创作的生活写实歌〈收酒矸〉[4]。此曲交给吕泉生,由陈清风演唱,在电台播出[6]

〈收酒矸〉大约是在1948年4月左右出炉,立刻受到非常热烈好评,民间到处都传唱,曲盘畅销,一些广播电台都会在节目中选播,与〈补破网〉双双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流行歌。但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开始一连串的禁讲日语、禁播台语歌的活动。经过近一个月左右,政府认为〈收酒矸〉歌词内容不妥,于是在1948年5月5日以正式公文下令即日起禁播此歌,理由是“歌词卑鄙陋劣,委靡懦弱,有伤风化。”[9]

此举引起民众反弹,国民党下令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处理,由黄姓局长说明:“一个十六岁的儿童,正当在学校受基本教育的时候,何堪流落街头做这毫无意义的行业。况且台湾各方面正待进一步建设,尤以儿童教育更为重视,而〈收酒矸〉歌词中对于儿童实有很多污蔑。”[9]

1949年某冬夜,张邱东松在批改学生作业,听到有人喊着“卖—肉粽”,有感而发写下〈卖肉粽〉之词,歌词同时也道出张邱东松没接受父亲栽培成为医生的心情,融合了政经变动的时事,与个人生涯不如意的心声,同样又被政府禁唱[4]。后来,他从市女中离职,生活十分潦倒[2]。其一手创办的南国音乐剧团,最终因经营困难,宣告散团[8]

之后,张邱东松应山叶公司之邀,准备赴日作扬琴教学,一家人为此兴奋不已,不料1959年临行之前突因脑中风不治。家族演艺事业顿失重心,一家人在酒家那卡西讨生活,犹如〈烧肉粽〉里的“自悲自叹歹命人”。艺名为“小白兔”的孙女还失学,以四处跳舞维生。[8]

身后

政府以〈收酒矸〉开了头之后,禁歌渐多,并成为后来四十多年的常态政策[9]。当年歌星唱禁歌,其歌星证会被吊销,唱片公司也会因禁歌而血本无归[10]。后来郭金发重新翻唱,把〈卖肉粽〉第一句歌词“自悲自叹歹命人”改成“想起细汉真活动”以避被禁,〈卖肉粽〉也被改歌名为〈烧肉粽〉[4][10][11]

郭金发对廖秀容表示1973年警备总部雷厉风行审查歌曲,他在林森北路太阳城餐厅每唱〈烧肉粽〉,需依照警备总部的公文对观众解释此歌背景。该公文写:“演唱〈烧肉粽〉须告知观众台湾早年生活困苦,小贩以竹篮或用自行车叫卖肉粽,现今台湾生活富裕皆以机车或店家贩卖肉粽。”[10]

1988年,《联合报》的文化版刊出一则寻找〈酒酐倘卖否?〉一曲的原创人的寻人启事。新闻见报后,当晚一位中年男士打来报社,讲每日跟他们在青年公园唱歌的张志贞其父亲张邱东松就是这首歌原创人。第二日,张志贞来报社谈起她的父亲和他们的音乐家庭。[5]

台北市政府把〈收酒矸〉列为资源回收车的歌曲,张志贞只收象征性的新台币一元版税。张邱东松妻子曾跟丘秀芷提及,还有几首很有名的也是张邱东松作的,但都挂别人名称。[2]

家庭

 
张邱玉章

继父张邱玉章,1869年生,为丰原葫芦墩医院土牛分院医生[3]。是当年葫芦墩少有的西医,人称“阿达仔仙”,原无子嗣,所以收养张邱东松,结果后来有自生的女儿[2]——邱阿慎[12]

妻子原为家里的女仆[8],育四子二女[5]

孙女张凤翔、张夙芬分别艺名为“小白兔”、“小莺歌”[13]。两人儿时常在傍晚于各地广场演唱,同时贩售祖父编写的歌本[8]。始终非一线人员[2]。郭金发对没能见到写词作曲的张邱东松表示遗憾,但幸识其曾与与金澎搭挡演出的两孙女[10]邱坤良台北艺术大学也见过教导佛朗明哥的张凤翔[8]

参考

  1. ^ 1.0 1.1 1.2 简上仁. 【文化雜誌】台中3位傑出作曲家與台語歌曲. 《民报》. 2015-05-12 [2016-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丘秀芷. 市井代言人:張邱東松. 《中国时报》. 2006-12-22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王樱芬. 〈調查結果與意義〉. 《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 台湾: 台大出版中心. 2008-02-01. ISBN 9789860132830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张馨文. 【台灣近代人物】 捕捉時代寫實生活的音樂大師 張邱東松. 《人间福报》. 2012-07-04 [2016-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湾生. 台語老歌燒肉粽 張邱東松填詞作曲. 世界新闻网. 2014-06-02 [2016-10-18]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6. ^ 6.0 6.1 6.2 6.3 湾生. 街頭叫賣聲入樂 傳唱不絕. 世界新闻网. 2014-06-09 [2016-10-18]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7. ^ 陈郁秀、孙芝君. 〈電台歲月〉. 《呂泉生的音樂人生》. 台湾: 远流出版社. 2005-10-01. ISBN 9573256398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8.4 8.5 邱坤良. 寶島大劇場 燒肉粽與佛朗明哥的思想起. 《中国时报》. 2010-07-14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邱国祯. 〈《收酒矸》遭政治迫害禁唱〉. 《近代台灣慘史檔案》. 台湾: 前卫出版社. 2007-06-01. ISBN 9789578015364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10.2 10.3 郭金发. 我歌.我述. 《台湾时报》. 2012-01-09 (中文(台湾)). 
  11. ^ 李义、柯宗纬、徐定远、陈昱翰. 4年前欲封麥 燒肉粽成絕響 郭金發人生謝幕. 《中国时报》. 2016-10-09 [2016-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台湾)). 
  12. ^ 林昭俊. 〈百歲人瑞 陳邱阿慎女士 --台灣阿信的故事〉. 《台湾医界》 (台湾: 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 2000-03, 第43卷 (第3期) (中文(台湾)). 
  13. ^ 郭士榛. 中西結合 張鳳翔舞空笑夢. 《人间福报》. 2010-10-28 [2016-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