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字号驱逐舰
太字号军舰是中华民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取的护航驱逐舰的级别名称,但由于当时在中文中并没有护航驱逐舰这个属性,因此在宣传资料上都只以“驱逐舰”称呼,每艘驱逐舰的舰名当中都会有一个“太”字。使用这种通称的军舰是来自于接收美国海军的护航驱逐舰,于1948年10月18日,中华民国国防部修订海军舰艇命名原则,明订护航驱逐舰以“太”、“安”字县名命名。1962年9月再次修颁海军舰艇船舶命名原则,护航驱逐舰以中华民国具有“太”字及“安”字县名命名。[1]在此之后的驱逐舰都是来自于美国在二次大战时期下水的各类护航驱逐舰。
第一批2艘太字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军援,第二批4艘太字号是在二战后军援的舰艇,最后1艘(太原)是在1960年代末期向美国购入封存舰艇。
太字号在返回中国大陆后,即投入国共内战运用,最高峰的运用期是在1950年代前线外岛驻防战斗任务。[2]相较于吨位更大、火力更强的阳字号驱逐舰,太字号是海军在前线战斗布署的主要海军战力。
在1950年代后期,尚服役的太字号驱逐舰皆完成火力强化改造,原配置的3吋主炮都更换为5吋开敞式舰炮,并安装自F-86军刀战斗机拆卸移植的陀螺仪充当炮身稳定装置,提高火炮的命中率。在1940年代军援的太字号皆在1970年代除役,太字号最后一艘在1992年退役。
太字号驱逐舰各舰列表
美国时期 | 中华民国海军时期 | ||||||||
---|---|---|---|---|---|---|---|---|---|
舷号 | 舰名 | 级别 | 舰名 | 动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成军日期 | 移交日期 | 除役/除籍日期 | 备注 |
DE-21 | 太康 | 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 | Wyffels (DE-6) | 1945年 | 1975年 | ||||
DE-22 | 太平 | 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 | Decker (DE-47) | 1945年 | 1954年 | 1954年被共军鱼雷艇击沉 | |||
DE-23 | 太和 | 坎农级护航驱逐舰 | Thomas_(DE-102) | 1948年 | 1975年 | ||||
DE-24 | 太仓 | 坎农级护航驱逐舰 | Bostwick (DE-103) | 1948年 | 1973年 | 曾参与五一海战 | |||
DE-25 | 太湖 | 坎农级护航驱逐舰 | Breeman (DE-104) | 1948年 | 1975年 | ||||
DE-26 | 太昭 | 坎农级护航驱逐舰 | Carter (DE-112) | 1948年 | 1972年 | ||||
DE-27 | 太原 | 勒德洛级护航驱逐舰 | Riley (DE-579) | 1968年 | 1997年 | 后改为巡防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