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消息/存檔/2011年4月

問:系統是Window XP,縮略圖均不能顯示,小紅叉,但去其他網站都是可以看到的

系統是Window XP,縮略圖均不能顯示,小紅叉,但去其他網站都是可以看到的 ——223.167.115.80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4:56 (UTC)

這兩天縮略圖的伺服器間歇性故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日 (六) 06:46 (UTC)

維基百科社群老化

維基媒體:維基百科社群老化 新人難融入 五大計劃促進參與(英文)。--Gakmo (留言) 2011年3月11日 (五) 18:07 (UTC)

參見strategy:項目白皮書(英文)(非常長,尋求翻譯)、編輯者數量趨勢分析結果(英文)(尋求翻譯)。--達師198336 2011年3月12日 (六) 11:24 (UTC)

另外也希望可以給予Wikipedia:台灣社群復興計劃意見,並推廣至其他社群。--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3月14日 (一) 14:03 (UTC)
終於官方也承認社群老化了,照顧新人刻不容緩啊!--人神之間擺哈龍門陣 2011年3月15日 (二) 05:45 (UTC)

新人照顧方案將稍後繼續推出,大家請給意見。-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16日 (三) 13:30 (UTC)

(!)意見:以過來人的經驗來說,當初進入維基為了建一篇條目就得閱讀大量的操作手冊。光是查閱說明文件就得耗掉很多時間,再多的編輯熱情也會被複雜和時間耗盡。對於一個新手來說,光是基本的方針就得花時間閱讀,而且是相當複雜的說明。再者有太多的方針和其他說明,光是閱讀時間就足以使人放棄編輯。似乎縮短方針解說和更加簡化所有的說明文件才有可行性。--俠刀行 (留言) 2011年3月17日 (四) 10:01 (UTC)
可考慮增加簡短版本的方針說明並增加更多範例解說,但僅只是簡化文件於事無補,如果連功課都懶得作,相信這也不是好的編者。--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3月18日 (五) 17:26 (UTC)
手冊目前有兩個杯具
太長所以沒有人看
太舊所以看了也不一定游泳
除去複雜的格式,目前Help名字空間的各種手冊可以說都需要更新和重寫。--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1年3月18日 (五) 23:12 (UTC)

原始的指引與操作界面,代碼式的交流方式,怎能留住新人。--inhorw (留言) 2011年3月22日 (二) 12:03 (UTC)

Wikipedia:歡迎/temp改版建議中...-HW留言 - 貢獻2011年3月22日 (二) 12:47 (UTC)

唉,當建制日漸成熟以後,後來者就更難融入、又或者覺得無需加入了。這似乎是不少組織的必經之路。當然,這只是出於我個人與朋友交流的經驗。「都已經有人在寫了,還寫什麼?有幾句也夠我看了,為什麼要花時間去擴充?花那麼多時間找資料,為什麼不去投稿?」

當然,經常性出現的惡意推定也很損人,尤其是這兩年愈來愈多。連待得久的維基人都受不住,何況新人?

指引是重要,但請明白,不論新人還是老手,都絕不可能徹底明白並通透這些「維基憲法」的。很多時候是要透過長期的編輯,累積經驗,才有更深了解。有時我覺得我們太官僚了,放完模版就了事,連到對方討論頁留個言解釋也不肯,又或者解釋起上來像個執法者,一點人情味也沒有。有時就算對方違反現存指引,也不代表對方的編輯一定無理啊。那些指引都可以隨時間而再討論修改的,我們有時卻總把他們當成不容修改的神諭,然後就漠視對方的論點,硬搬一些指引來改來刪來批評。(雖然不少人還是不分新舊地一再無視WP:NOT,而不自覺有什麼問題。)

另一方面,中文維基的方針指引,不但要簡化,還要完善。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方針還是紅字,又或者翻譯不妥了。個人覺得,所有非條目的頁面,最好都不要長篇大論,又或者,把長篇大論留到後面。比如歡迎頁就一句叫人多寫一點、放膽去寫就算吧,誰管你的歷史意義是什麼...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3月26日 (六) 06:53 (UTC)

用視頻或者圖片等易懂的方式將最基本的維基編輯原則和操作告訴新手,其實我的意思就是:新手指導方面得有足夠簡明易懂的材料。網路上有足夠學術能力編輯條目的人,估計絕大部分都知道維基百科的存在,但是為什麼他們不來,我覺得一個教程指導的問題是很大的原因。--謝弘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14:00 (UTC)

維基媒體網站再次全部被封

今早不幸發現維基媒體網站再次全部被封,這是政府最近一系列收緊互聯網控制的跡象之一。我們沒有任何解決辦法,只能再觀察了!—Mountain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25 (UTC)

到中午我這裏解封了,不清楚為什麼。--Mountain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5:21 (UTC)

台灣大百科舉行春聚

與中文維基同質性很高的台灣大百科即將於4/23下午兩點於台北大稻埕舉行春聚,有興趣的臺北維基人可以揪團去參加(相關頁面)--Winertai (留言) 2011年3月29日 (二) 06:29 (UTC)

你一定要這麼利字當頭嗎?你的事情大家並不是不知道,只是大家選擇不張揚而已。--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3月29日 (二) 05:36 (UTC)
每篇文章最後那大大的「版權所有」……每個條目只有一兩個撰稿者……唉……--∰ 黑目觀世界 2011年3月29日 (二) 05:53 (UTC)
  • 我對章·安德魯發言甚為在意,因為私下以教學等方式,正默默結合學校資源及其他官方資源做些推廣中文維基的工作,我想了解什麼是閣下說的對那些「選擇不張揚事情」的意見,什麼叫利字當頭,還有「大家」是指誰?是不是指:「媒體協會」?有什麼問題當場問,有什麼意見就說出來。若我可以改進的,我一定虛心改進。--Winertai (留言) 2011年3月29日 (二) 06:48 (UTC)
需要有台灣大百科的帳號才可報名說……。—Ellery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06:55 (UTC)

西安

4月11日我會在西安城區呆一天,如果有空的話可以和西安的維基人見個面的。想見面的童鞋請給我發郵件:special:emailuser/PhiLiP。--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1年4月9日 (六) 23:27 (UTC)

挖~--Jimmy Xu talk·59 2011年4月10日 (日) 01:09 (UTC)
埋。--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1年4月11日 (一) 14:43 (UTC)
囧-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1年4月13日 (三) 23:24 (UTC)
土豆-_-……?--Noah~~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07:30 (UTC)

幫助整理維基詞典的漢字詞條

我正在用bot跑unihan數據庫生成維基詞典中的漢字詞條,如果你對維基詞典感興趣,或者對漢字感興趣,請一起來幫助清理需要整理的漢字詞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2日 (五) 16:07 (UTC)

其實早就好告百度了。

每次我們班的人在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私下會說「百度一下」的時候我心裏就毛起來。可見百度百科因為有官方優勢(個人看法)早就滲透到大陸大多數人心裏了。前一陣子不是有50名作家聯名把百度文庫告到了嗎。那些不是都刪了。維基其實也可以搞編輯員聯名啊。 就是證據大概不太好提供,這種網絡上不知道誰編輯的東西很難弄。不過可以試一試。百度老不要臉了。--Sunnybay (留言) 2011年4月24日 (日) 02:04 (UTC)


——Sunnybay (留言) 2011年4月24日 (日) 02:04 (UTC)

維基媒體基金會三月報告

維基媒體基金會三月份報告

本報告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負責人Sue Gardner撰寫的。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三藩市註冊的非盈利組織,成員共60人。基金會負責購買網絡頻寬,以及處理維基媒體項目遇上的法律問題。基金會亦進行技術開發和社群架構來支持您的編輯。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您介紹一下我們目前已經計劃好的部份工作,並介紹一下一些關於基金會這個通過編輯組成的社區最新趨勢的數據。

 
調查結果

基金會在幾個月之前進行了一個名為Editor Trends Study (結果)的調查、研究,Editor Trends Study共調查了5個規模比較大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英語版,德語版,俄語版、法語版和日語版。結果是: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的社群在老化,或許這正是右圖所示的趨勢所導致的。這裏我不是指編輯的平均年齡上升了:我是在說他們加入維基百科的時間。和以前相比,新人們在編輯上所作出的貢獻越來越小,並且新人的絕對數目也在減少。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問題,因為這意味着有經驗的編輯就需要負擔起不斷增加的工作負擔,而管理者也越來越難以找到。很多老資格的維基人發現這個現象已經有好幾年了:這是第一次有數據支持他們的說法。

基金會在想,可不可以讓新人們在他們的用戶頁面上表達更多,好讓有熱情的人更容易被分辨出來,從而給予他們幫助和支持?我們是不是應該編寫更多的自動控制程式好讓編輯者們相互之間表達感謝?我們是不是應該編寫自動工具讓新人們能夠聯繫老手們?我們是不是需要更好地教程?是不是應該有更好地,半公開的草稿空間(draft space),就像俄語維基百科上的那樣,來給新詞條一個機會來改進,而不是被刪掉?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可以做到更多?

您可能注意到了這個調查結果有些粗糙:不是每個細節都十分明確。這不是什麽意外,畢竟我們早早地就把這些新出爐的結果給發表了出來。所以你可以幫助我們明確和理解我們已經目前得到的結果,並和您社群裏的他人就如何面對這些結果展開討論。我們也開放了用於進行這個調查的code,這樣您就可以核對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數據,或者用於對其他項目和其他語言版本進行調查。

今年,基金會的工作將放重於以下各項:創建一個所見即所得的編輯器、改進新人的體驗、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社群發展、將服務提供到更多種的終端中,以及建立一個讓人們創建和改動多媒體更加快樂的環境。基金會將會與各地的維基媒體基金會分會一同努力去完成這些項目。當然,最後都要有你的支持。堅持下去,做想不到的事情 - 每個人都是領導者。

詳細內容請參看:strategy:March_2011_Update

上一個提示 - 下一個提示

更多請參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就社群縮小問題致社群的信 。--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請加入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2011年4月25日 (一) 14:08 (UTC)

第九次動員令最新狀況報導

 
第九次動員令

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目前進入投票階段,請就各項事情作出提議及投票。 --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請加入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2011年4月27日 (三) 06:17 (UTC)

已完成決議事項:
  1. 中小動員令是否應取消→投票結果:保留。
  2. 大動員是否應取消→投票結果:保留。
  3. 主持人選舉→主持人名單:思源如寧留言)、HW留言)、安可留言)、Wolfch留言)、靖天子留言
  4. 動員令主題投票 (第一階段)→決定項目:人文與社會科學、最多語言版本待撰條目、世界各地、自然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外交
  5. 動員令日期→投票結果:6月25日星期六 至 9月4日星期日,共72日 (延伸期至9月7日、9月4日、9月11日及9月18日)
待決議事項:
  1. 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投票#達標條目應否設立(投票期:4月21日-5月1日。)
  2. 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投票#位元組設定(投票期:4月21日-5月1日。)
  3. 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投票#動員令主題投票 (第二階段)(投票期:4月21日-5月1日。):決定該項目進入中動員令或是小動員令
徵求意見事項:
  1. 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投票#吉祥物候選(預計於4月30日開始票選)
  2. 完成要求
  3. 計分方式

以上更新: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敬邀參與人文提升計劃 2011年4月28日 (四) 16:19 (UTC)

Cnbeta關於維基百科擬聲討百度百科的新聞

12:46中文維基百科擬正式聲討百度百科侵權(最新進展)

--Noah~~ (留言) 2011年4月24日 (日) 06:16 (UTC)

這就是現今媒體的力量。 2011年4月24日 (日) 06:21 (UTC)

剛才又重新看了一遍新聞。發現這樣的內容:
(?)疑問書生接受採訪了?--Noah~~ (留言) 2011年4月24日 (日) 13:50 (UTC)
這就是現今媒體的虛構力量。不知道。 2011年4月24日 (日) 13:53 (UTC)
看似是。-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24日 (日) 14:24 (UTC)

請注意:微博帳號「小小維基娘」並非代表中文維基社群立場,且為由一名中文維基人操作的帳號,只反映其本人之個人意見。-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25日 (一) 00:03 (UTC)

喂,那個代表社群,又留WMF郵箱代表基金會的怎麼說... --海牛歡迎吐槽~^^2011年4月25日 (一) 01:33 (UTC)
留郵箱不算代表嘛。Liangent (留言) 2011年4月25日 (一) 05:12 (UTC)
是的,我接受的採訪。這幾天都在外面,上不了網,不了解情況。除了第三點有些曲解外,其他幾點基本就是我的原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6日 (二) 03:11 (UTC)
題外話,我對於媒體採訪報道的一個認識是這樣的: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媒體,如果他是逐字引用採訪對象的言論,準確度也就是80-90%;如果是像這篇報道一樣總結概括採訪對象的言論,準確度能有50%就已經不錯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6日 (二) 03:18 (UTC)
我是說最開始給cnbeta投稿的那個…--海牛歡迎吐槽~^^2011年4月30日 (六) 05:01 (UTC)

不是每一個參與過維基的人都對這個訴訟感興趣。我早已遠離中文維基,這次只有幾句話,我以往提交在維基的所有內容和此次訴訟毫無關係,如有哪位有興趣打官司,最好獲得相關著作權人明確許可。如果把我提供的內容搞進去,我保留在法律框架內採取行動的權利。注意創作共享協議或者GFDL並沒有剝奪我著作權人的身份。如果哪位想知道我的貢獻包括哪些,我的註冊名是什麼。抱歉,我目前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121.37.35.122 (留言) 2011年4月27日 (三) 01:56 (UTC)

我以往參與維基是為了知識的傳播,不是為了港台紅衛兵搞政治鬥爭提供彈藥,不是為給想出名的訟棍當槍使。我雖然從未參與百度,但是如果有百度用戶覺得我的文章有些許價值,我不會為此感到不快。121.37.35.122 (留言) 2011年4月27日 (三) 02: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