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兆麐(1891年—1963年)字石君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人,中華民國官員、語言學家。[1][2]

生平

中華民國初年,留法儉學會於1912年成立。顧兆麐成為首批加入該會的100多名會員之一,經過預習法語,到法國留學。[3]

民國6年(1917年)11月21日,顧兆麐派充京師學務局小學科科長。[4]1922年1月23日,為從日本手中贖回膠濟鐵路,北京學界贖路集金會成立,蔡元培王家駒任會長,譚熙鴻鄭錦祝椿年李大釗、顧兆麐、馬寅初分任總務、宣傳、交際等職務。[5]

民國13年(1924年)11月13日,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秘書。同年11月15日,改派教育部秘書處辦事。民國14年(1925年)1月7日,派任京師學務局副局長,同日免職,另行任用為教育部秘書處辦事。同年1月22日,派任教育行政討論會會員。民國21年(1932年)9月21日,任命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4]

1936年至1937年,老舍在寫《駱駝祥子》時,好友顧兆麐給他提供了許多「北平口語中的字和詞」,幫助了老舍的寫作。[6]

1954年8月1日(農曆七月初三)顧兆麐曾來探望顧頡剛[7]

參考文獻

  1. ^ 蔡元培全集18,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75頁
  2. ^ 魯迅全集17,2005年,第192頁
  3. ^ 蔡元培全集10,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37頁
  4. ^ 4.0 4.1 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于2012-11-11查阅. [201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歷史年鑑: 一部記錄了100年來歷史洗禮的經典收藏叢書. 年鑑, 1849-1950(22),2006年
  6. ^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国作家网,2008年02月1日. [201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顧頡剛日記7,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5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