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之戰
雄州之戰,是遼軍於995年4月針對宋軍將領屠殺俘虜而進行的報復性進攻。此次戰役史料記載極少,並且沒有任何雙方戰術層面上的記載。該戰役最終以宋軍獲勝而告終。[1]
雄州之戰 | |||||||
---|---|---|---|---|---|---|---|
宋遼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北宋 | 遼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何承矩 | 不詳 | ||||||
兵力 | |||||||
不詳 | 幾千人 |
戰役背景
993年,西上閣門使何承矩被派往滄州為知州事,第二年徙往位於宋遼邊界的雄州為知州事。[注 1]在當地,何承矩與百姓和部下同甘共苦,有來通報敵情的百姓,則直接讓部下迴避,自己親自款待接見,於是遼軍在附近全部的動向他都清楚。[注 2]
995年春天,宋軍在府州擊敗並俘虜了一批遼軍部隊,何承矩拉來其中的一部分俘虜,當着雄州百姓的面殺掉,藉此來宣揚自己討遼的決心。有人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得知消息之後,對自己的士兵被殺感到非常憤怒遼軍,在當年剛剛入夏的時候,遼軍發動了這次戰役,作為對何承矩的所作所為的一次報復。[注 3]
雙方準備
遼
遼軍方面,沒有明確記載主要將領,只是提到了一名被俘將領屬於遼軍的鐵林軍。[注 4]
宋
宋軍方面,主要是雄州本地的守城部隊,由何承矩率領。
戰役經過
995年4月,契丹鐵林軍數千人夜襲雄州城,大聲擊鼓並對城門縱火。何承矩直接率兵衝出城,雙方對攻到天亮,遼軍損傷慘重,戰鬥中宋軍抓到了鐵林軍的一個高級將領(也有說將該鐵林軍將領陣斬的[注 5]),群龍無首的遼軍隨即退走。[注 6]
戰役影響
此役過後,趙光義認為是何承矩自己草率行事才招來的遼軍,於是把何承矩和耀州觀察使、知滄州事安守忠兩個人的職位互換。[注 7]而戶部員外郎魏廷式在前往河北地區考察之後,返回朝廷上報了該戰的捷報。[注 8]趙光義派遣內侍劉勍核查情況之後,獎賞了參與雄州之戰的所有有功之人。[注 9]
但是看起來這場戰役對整體戰局的影響意義並不大,原因在於歷來以對宋初史實記載詳實著稱的《續資治通鑑長編》對該戰役隻字未提,而《續資治通鑑》也僅僅是「知州何承矩擊走之」這樣一句。此後四年的時間內,宋遼邊境又重新歸於平靜,沒有任何大型戰事的發生。
註釋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淳化四年,擢為西上閣門使、知滄州,逾年,徙雄州。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承矩推誠御眾,同其甘苦。邊民有告機事者,屏左右與之款接,無所猜忌,故契丹動息皆能前知。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是年春,府州嘗敗契丹眾,承矩條殺獲以諭州民,或揭於市,契丹愧忿,故有是役。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擒其酋所謂鐵林相公者……
- ^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乙酉,契丹犯雄州,知州何承矩擊敗之,斬其鐵林大將一人。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至道元年,契丹精騎數千夜襲城下,伐鼓縱火,以逼樓堞。承矩整兵出拒,遲明,列陣酣戰久之,斬馘甚眾,擒其酋所謂鐵林相公者,契丹遁去。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太宗意其輕率致寇,復命與滄州安守忠兩換其任。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魏廷式使河北,得雄州功狀,抗表上言。
- ^ 《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又遣內侍劉勍核實,及麾下士有功者千餘人,皆進擢繼賜。
參考資料
- ^ 該條目整理並翻譯自《宋史·列傳三十二·何承矩傳》以及《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