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士選(1253年—1321年),字舜卿元朝真定路藁城人,董文炳次子,董士元的弟弟。

董士選年輕時跟隨父親董文炳在軍中,白天治武事,夜間讀書不輟。至元九年(1272年),輔助父親在正陽築兩城。次年,從正陽發兵攻宋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跟隨父親在焦山之戰,大敗南宋水軍。追至東海,招降海盜張瑄等。為管軍總管。進軍臨安府(杭州),次年,宋朝降元,跟隨董文炳入宋宮,收文書圖籍。還軍,立前衛親軍,為前衛指揮使。至元十六年(1279年),任都指揮使。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僉湖廣行樞密院事,將指揮使讓給其弟董士秀。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與李庭領漢軍跟隨忽必烈征乃顏,率軍力戰有功。忽必烈召他論議政事,讓他以中書左丞身份與平章政事徹理出鎮浙西,除去聚斂之臣,解除水旱之害。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江淮行省左丞,將貪淫驕橫的江南釋教總攝楊璉真伽械拿於市,恢復豪民所佔澱山湖。後改任為僉江南行樞密院事。元成宗即位,為江西行省左丞,鎮壓贛州劉六十等反元起事。又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入朝為僉樞密院事,拜南台御史中丞,領侍儀司事。曾進諫極力反對丞相完澤用劉深之言,進行攻打八百媳婦國,以此與成宗反覆爭辯。劉深兵敗後,成宗以董士選之言為是。大德七年(1303年),出為江浙行省右丞。改鎮汴梁,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沒有就任。元仁宗即位,擔任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一年多後告老歸家。他晚年好讀《易經》,淡然終身,每次任官,必賣先業田廬作為資財,時人稱他為廉吏。去世後,諡忠宣。其子雲南行省參知政事董守忠、侍正府判官董守愨、知威州董守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