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大學圖書館

萊比錫大學圖書館(德語:Universitätsbibliothek Leipzig)是萊比錫大學的中心機構之一。它是德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它的主建築是「阿爾伯蒂娜圖書館」。 2017 被評為德國年度圖書館。[1]

萊比錫大學圖書館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Leipzig
Leipzig University Library
國家/地區 德國
地址萊比錫貝多芬大街6號(德語:Beethovenstraße 6
類型大學圖書館
建立1543
收藏
藏品學術期刊報紙雜誌數據庫地圖手抄本
規模>5,500,000
其他資訊
館長Ulrich Johannes Schneider
網站www.ub.uni-leipzig.de
地圖
地圖

歷史

 
阿爾伯蒂娜圖書館主建築 (2007)

圖書館成立於宗教改革時期。圖書館的基礎建築於1543年由阿爾伯蒂訥薩克森公爵莫里斯 贈與萊比錫大學。在其中一幢建築里收藏有來自多個修道院的書籍。這就是該圖書館的前身。

建築 

計劃和建造

 
入口 (2013)

由於藏書量的增長圖書館必須要搬遷到一個更大的建築去。新館的地址被選在萊比錫音樂區,臨近帝國法庭以及當時的布商大廈阿爾伯蒂娜圖書館是一幢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當時共有34分設計稿被提交,1883年15至16日,在最終回的十分設計中,Arwed Roßbach的設計被選中。建築共花費260萬馬克 。圖書館依照當時的國王薩克森的阿爾伯特 被取名為阿爾伯蒂娜圖書館

建築由107米長的主體[2], 4個對稱的長廊以及兩個內廷構成。 今天,兩個內廷被封上了頂並作為閱讀區使用,它可以供700人使用。[3] 建築擁有四層,朝向東南的牆面兩端都有角亭(德語:Eckrisalit),入口也造有前亭(德語:Mittelrisalit)。入口三道門的頂部刻着三個頭像:朱諾(左),密涅瓦(中)以及一個青年,他們分別象徵着美麗,智慧與強大。 上面整個入口區域的重點是一個3米高的雕塑群,他們用來比喻萊比錫大學。[4]

總共有16個雕像和16個獎章被陳列在圖書館中用來展示對萊比錫大學有重要意義的人物。比如薩克森的莫里斯。除了這些現存的展示外,在老的圖書館中還有丟勒米開朗琪羅的獎章以及萊布尼茨莎士比亞的雕塑。.[4]

 
Treppenhalle der Bibliotheca Albertina (2016)

圖書館的不同區域由中央的樓梯大堂打通。大廳入口處最顯眼的是上方區域的白色大理石圓柱以及與其形成對比的8根黑色圓柱,他們成對出現,穿過這裏,便來到了樓梯大廳。廳內大量的裝飾品讓人聯想到了宮殿。原先的壁畫以及頂繪已經不在了。[4]

摧毀和重建

 
Hauptgebäude mit Kriegsschäden (1953)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建築被毀於萊比錫轟炸。慶幸的是館藏被事先移出所以未遭毀壞。戰後由於財政原因重建遲遲不能進行,各個學院對圖書館的使用被轉移到其各自的學院及分支圖書館中。

東德轉型與和平革命後,圖書館的重建與擴建於1994年開始。重建後的圖書館可以容納400萬冊圖書以及900名讀者。[4]

今天,大學圖書館的主建築阿爾伯蒂娜圖書館是萊比錫15個大學圖書館中的一員。[5]

館藏 

 
Bibliotheca Albertina, Lesesaal West (2017), entstanden aus einem überbauten Innenhof

550萬冊圖書以及6500份報紙被收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館內還藏有8700分手稿、3200份特殊藏品、3600份古版書和16世紀印刷品以及17萬份手跡。除此之外,還藏有埃伯斯紙草文稿,最古老的醫學文稿之一(1525 b.C.),以及萊比錫世界年鑑-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年鑑(200 a.C.)  。


網頁

參考

  1. ^ Deutscher Bibliotheksverband e.V. Digital autonom, frei zugänglich und innovationsstark. www.bibliotheksverband.de. 2017-06-22 [2017-07-11] (德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Horst Riedel, 2012, S. 613.
  3. ^ Horst Riedel, 2012, S. 614.
  4. ^ 4.0 4.1 4.2 4.3 Universität Leipzig, Bibliotheca Albertina, Januar 2016, 20-seitige Broschüre
  5. ^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Leipzig: Standor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bgerufen am 5. April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