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
歷史
1602年,荷蘭人開始在阿姆斯特河橋上買賣荷蘭東印度公司股票[1],這是全世界第一支公開交易的股票,而阿姆斯特河大橋則是世界最早的股票交易所。在那裏擠滿了等著與股票經紀人交易的投資人,甚至需要警察來維持秩序。
1773年,英國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倫敦的喬納森咖啡館成立,1802年,該證券交易所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該證券交易所後來發展成了現在的倫敦證券交易所。
1790年,美國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1792年5月17日,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1817年3月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1863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所。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經濟大蕭條爆發,全世界的股票市場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20世紀60年代,全世界的股票市場開始了復甦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全世界的股票市場出現高度繁榮的局面,不僅股票市場的規模大為擴大,股票交易的次數也日趨活躍。
功能
積聚資本
轉讓資本
股票市場為股票的流通提供了場所。
轉化資本
股票市場使非資本的貨幣資金轉化為了生產資本。
分類
集中市場
集中市場(英語:Stock Exchange Market)是指上市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以集中公開競價方式進行交易的方式,集中市場的交易商品均為標準化,而競價的方式則有電腦自動撮合與人工撮合兩種,例如台灣的證券交易所就是利用電腦自動交易,而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則是由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
店頭市場
店頭市場(英語:Over-the-counter)是指證券在證券商的營業櫃枱以議價方式進行的交易行為,又稱為「櫃枱買賣」。店頭市場也稱「櫃枱買賣市場」。[2]
以臺灣的店頭市場交易為例,臺灣的店頭市場以1,000股為成交單位,股價的漲跌幅限制為當天參考價格上下10%(2015/6/1修),漲跌限制幅度與臺灣的集中市場相同。[2]
- 上櫃股票
- 公開發行公司申請將其所發行的證券(包括股票與公司債)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者稱為上櫃申請,經核准可以在證券商營業處所為櫃枱買賣的股票稱為上櫃股票,也就是說可以在櫃枱買賣市場發行與流通的股票叫做上櫃股票。[2]
- 興櫃股票
- 為了讓已申報上市(櫃)之公開發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在還沒有掛牌交易之前,能有合法、安全及透明的交易市場,臺灣股票櫃枱買賣市場制定「興櫃股票制度」,讓申請為興櫃股票的公司,投資人在作交易時,可直接與推薦券商議價交易,或者為推薦證券商先行報價,在投資人參考其報價後,透過證券經紀商與推薦券商「議價」交易。[3]
- 以臺灣的店頭市場交易為例,興櫃股票的交易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3時,且無漲跌停幅度限制。[3]
投資人之類別
參與證券市場之投資人,大至可分為國內外自然人(個人投資人)與法人。依據投資金額之大小,自然人可分為散戶、中實戶、大戶或公司大股東等。法人方面,於台灣地區,則主要有證券自營商、投信公司及外資法人(如國外投資機構及境外基金),合稱三大法人。投資人將新台幣500萬元以上之資產委託與代客操作業者(投資信託、投資顧問、信託業或證券商),由專業經理人操作,於台灣地區,被稱為第四大法人。台灣政府於股市大盤指數大幅走跌時,介入股市以降低大盤指數跌幅,而由政府操作之國家安定基金與政府四大基金(郵匯儲金、公務員退休撫恤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及勞工保險基金),亦為參與證券市場之法人投資人。[4]:50
分析方法
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以預測市場價格變化的未來趨勢為目的,通過分析歷史圖表對市場價格的運動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股票技術分析是證券投資市場中普遍應用的一種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法通過對決定股票內在價值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狀況、公司經營狀況等進行分析,評估股票的投資價值和合理價值,與股票市場價進行比較,相應形成買賣的建議。
價量分析
價量分析是通過分析股票的成交價與成交量來觀察股票成交的頻率,從而預測股票未來的變化與趨勢,以便可以提早做出決策。價量分析技術是近期在證券投資市場中崛起的一種分析方法。
演化分析
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證券學理論為基礎,將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特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節律性等方面入手,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