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頰錐尾鸚鵡
綠頰錐尾鸚鵡( Pyrrhura molinae ) ,又名綠頰鸚哥,是Pyrrhura屬的一種小型鸚鵡,屬於新大陸鸚鵡亞科Arinae中的長尾鸚鵡。術語"小太陽"(Conure)通常用於這隻鸚鵡及其作為觀賞鳥類中的親屬。它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
綠頰錐尾鸚鵡 | |
---|---|
Kuala Lumpur Bird Park, 馬來西亞河川生態園, 新加坡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新世界鸚鵡科 Psittacidae |
屬: | 小錐尾鸚鵡屬 Pyrrhura |
種: | 綠頰錐尾鸚鵡 P. molinae
|
二名法 | |
Pyrrhura molinae | |
棲息範圍 (Pyrrhura molinae)[1] |
描述
綠頰錐尾鸚鵡體長26 cm(10英寸),重 60 至 80 克。主體為綠色,有着棕色/黑色/灰色的頭部,眼部周圍有一圈白色。臉頰為綠色,翅膀上有着藍色的初級飛羽,灰色的喙和一條長長的栗色尾巴。胸部有短橫紋,腹部為紅色。雄性與雌性的外觀幾乎相同。 [2]雄性通常可能擁有灰色的腳,而雌性則為粉紅色,但唯一真正可驗證的方式來識別綠頰錐尾鸚鵡的性別是通過DNA 測試。
分類
Pyrrhura molinae, (Massena & Souance 1854)
- P. m. australis, Todd 1915
- P. m. flavoptera, Maijer, Herzog, Kessler, Friggens & Fjeldsa 1998
- P. m. hypoxantha,(Salvadori 1899)
- P. m. molinae, (Massena & Souance 1854)
- P. m. phoenicura, (Schlegel 1864)
- P. m. restricta, Todd 1947
- Pyrrhura molinae, (Massena & Souance 1854)
P. m. sordida 在自然界中以常見的綠色變體或稀有的黃色變體出現(但在人工飼養中更為常見)。 [2][4][5]黃色變體也被稱為黃邊小太陽鸚鵡[6],曾經被錯誤地認為是一個單獨的物種,即 P. hypoxantha 。 [7]因為歷史遺留緣故,有時P. m. sordida 也被稱為P. hypoxantha 。
綠頰錐尾鸚鵡與栗腹長尾小鸚鵡( P. frontalis )相似, [6]因此某些學者們曾經認為它們屬於同一個種。 [7]它的外觀也與Pyrrhura deüillei和Pyrrhura rupicola相似。 [6]
分佈和棲息地
綠頰錐尾鸚鵡生活在巴西馬托格羅索州中西部和南部、玻利維亞北部和東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巴拉圭西部。[1][4][7]它們的棲息地坐落於森林和林地,通常在樹頂組成 10 到 20 隻的群體。在食物較多的地區,還能形成更大的群體。同時,它也是一種流行的寵物。 [6]
飲食和行為
綠頰錐尾鸚鵡吃各種種子、蔬菜和水果。平均一窩能夠產 4-6 個卵。孵化時間從 22 到 25 天不等,平均為 25 天。他們是錐尾鸚鵡中最為安靜的物種,經過訓練後可以學習一些表演技巧和有限的詞彙。
繁殖
作為觀賞鳥類
綠頰鸚鵡(商品名為綠頰小太陽鸚鵡)在觀賞鳥類中很常見,是受歡迎的寵物。它們頑皮、關愛主人、並且很聰慧,被稱為「小身體裏有大個性」。它們可以學會說話,儘管詞彙量有限且聲音沙啞。 [10]它們喜歡被輕輕握住,並且可以學習仰臥、「接吻」、搖晃、倒掛等技巧,甚至可以接受如廁訓練。綠頰鸚鵡在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很吵鬧,所以即使住在公寓中也可以享受它們的陪伴。 [11]它們很喜歡咬人(尤其是在幼年期),但主人可以用耐心和時間來矯正這種行為。
它們喜歡水果(尤其是香蕉和葡萄乾)以及向日葵、紅花和火麻籽等種子——所有這些都可以在自然環境中找到。綠頰鸚鵡也喜歡餐桌上的食物——它們是群居動物,喜歡和家人一起進食。它們可以吃土豆、胡蘿蔔、玉米、麵包、意大利麵和普通的爆米花。剪羽或關在籠子裏的鳥可能會因食用過多脂肪含量高的種子(如葵花籽和花生)而變得肥胖。含鈣的顆粒狀飼料(俗稱滋養丸)可提供適當的營養,應占其飲食的 60-70%。 [12]理想的飲食是 70% 的飼料、20% 的水果和蔬菜以及 <10% 的零食。有腎臟有關的健康問題的鸚鵡不應給予高蛋白飲食,因為它可能導致痛風; [13]獸醫規定的低蛋白飲食可用於有這種情況的鳥類。 [14]
-
肉桂變種
-
鳳梨變種(雛鳥)
-
藍化變種(剪羽成體)
-
黃邊變種
參考
-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yrrhura molina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2018: e.T22685820A130103512 [11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8-2.RLTS.T22685820A130103512.en .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iucn status 11 November 2021」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2.0 2.1 2.2 Forshaw (2006). plate 85.
- ^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Resource: Psittaciformes (Version 9.026). Zoonomen.net. 2009-07-26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3).
- ^ 4.0 4.1 Collar, N.J. (1997).
- ^ Berlo, B.V. (2009).
- ^ 6.0 6.1 6.2 6.3 Forshaw (2006). page 114.
- ^ 7.0 7.1 7.2 Juniper; Parr. Parrots: A Guide to Parrots of the World. 1998: 462. ISBN 978-0-300-07453-6.
- ^ 存档副本.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 ^ 存档副本.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 ^ Green-Cheeked Conure – Pyrrhura molinae. Lafeber. [2019-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Specialist Breeders – Birds for Sale – All About Green Cheek Conures. All About Birds. [201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9).
- ^ Green Cheek Conure (PDF). Petco.com. [2013-1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10-10).
- ^ Gout in Pet Birds. 2ndchance.info. [201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 ^ Green Cheeked Conure. Central Pets Educational Foundation. Web Archive Cop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2).
引用文獻
- Forshaw, Joseph M. Parrots of the World; an Identification Guide . Illustrated by Frank Knigh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691-09251-5.
- Per CITES Reference and IATA LAR 43rd Edition, these birds are classified to fall under CITES Protected species under categories I and II in the CITES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