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袴
緋袴(假名:ひばかま) ,也被稱為紅袴(假名:くれないのはかま),是和服下裝的一種。廣義上是指紅色系的袴,狹義上是指自平安時代中期以後主要是宮廷女性作為下裝所穿着的袴。現今也作為巫女服使用。
顏色
作為女性裝束穿着的袴一般都稱為「緋袴」,但根據穿着者的年齡等因素顏色有所不同。年輕人一般使用緋紅色和紅色。在今天,這一傳統仍然存在於宮廷服飾和神社的巫女服中。
紅花的深紅色自平安時代以來就深受女性喜愛,常用於正式場合。雖然由於紅花昂貴和使人聯想到火災而曾多次頒佈禁令,但沒有效果。如延喜17年(917年)三善清行所發表的意見書《政事要略》中也表達了對緋袴流行的擔憂。
在遇到不幸時則會穿着萱草色的袴。萱草也被稱為忘憂草,代表撫慰離別的悲傷。另外在平安時代,人們移居時為避諱「火」會改穿白袴,但在鎌倉末期這一傳統已經消失。
色樣
緋紅 | 紅色 | 萱草色 |
行燈袴和緋袴
明治時期,教育家下田歌子在學習院的前身貴族女子學校發明了女學生專用的行燈袴,一般也被稱為女袴。這種袴已不再是裙褲的樣式而變為了裙子,但名稱上仍然稱為袴。在受到好評後也製作了行燈式的緋袴。現在的主流緋袴都是行燈樣式的。[1]
參考文獻
- ^ 鈴木敬三《服裝和典故》1995年 吉川弘文館 ISBN 4-642-07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