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港
神戶港是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的特定重要港灣。為日本主要的國際貿易港(五大港)之一,與大阪港同樣被指定成超級中樞港灣。在1868年1月1日時開港。現在也是日本三大旅客港之一。神戶港也是重要的觀光港口,美利堅公園等地是神戶港重要的觀光點。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神戸港 |
假名 | こうべこう |
平文式羅馬字 | Kōbe Kō |
而根據2005年的統計數據,神戶港是世界第15大港口,同時也是日本第一大港,吞吐量為5208000個標準箱。
概要
從六甲山系的群山延伸至大阪灣的陡峭岩岸,形成水深極為深的地形特色,是作為「天然良港」的最佳條件。在配合大阪港、尼崎西宮蘆屋港被統稱為阪神港。
神戶港在明治時代,便成為外國人居留的地區,所以擁有充滿了異國風情的生活區,變成現在受歡迎的旅遊地也是高貴的消費地域。
略史
在平安時代末(10世紀),根據平清盛在「大輪田泊」(於812年)進行修築人工島「佛經島」建設成為之後日宋貿易的據點。此後,又歷經重源和尚的修復,鎌倉時代成為日本國內第一的港,被稱呼為「兵庫津」。
室町時代,兵庫津作為日明貿易的據點再次成為國際貿易港的地位。1616年日本施行鎖國,「兵庫津」禁止對明以外船隻開放。1858年、日被迫簽定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直到1868年、「兵庫津」才又對外開港。1892年、「兵庫津」成為西洋文化進入日本發展的重要港口,連帶影響附近的「神戶」變得有名,因此正式取名為「神戶港」。1968年,在神戶港舉行開港100周年慶。
明治時代、日本富國強兵政策,神戶港附近的阪神工業地帶形成。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後,神戶港成為東亞最大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於1943年大日本帝國曾給神戶港予其盟友納粹德國U型潛艇停泊,主要用於德日科技貿易,德國潛艇經神戶運送其德式科研及原子鈾如二氧化鈾。太平洋戰爭及二戰結束後,神戶港被駐日盟軍總司令(GHQ)接收,到1951年,解除佔領,但實際受到韓戰與越戰影響,到1974年、美軍歸還新港第6防波堤才告完成。
神戶港作為東亞最大港的地位,在戰後也不被動搖,對日本戰後經濟高速成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5年、阪神大地震重創神戶港,不過在2年後的1997年,神戶港恢復了機能,並在同年5月19日發出神戶港復興宣言。2004年、神戶港的貨櫃吞吐量只達阪神大地震之前80%的水準。
施設狀況
面積
- 港灣區域 9,409公頃
- 臨港地區 1,885.6公頃
碼頭·岸壁
港的經營規模
2005年的神戶港的營運規模情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