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南道
睦南道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地區的一條道路,修築於1929年,原為天津英租界香港道(Hong Kong Road),又名31號路。睦南道東起馬場道,西至西康路,全長1968米。[1]目前,睦南道地區是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的聚集地之一,大量的名人故居坐落於此。
| ||||||||||||||||
---|---|---|---|---|---|---|---|---|---|---|---|---|---|---|---|---|
原名 | 香港道 興亞二區31號路 南緯26號路 鎮南道 | |||||||||||||||
命名日期 | 1952年 | |||||||||||||||
類型 | 普通道路 | |||||||||||||||
道路長度 | 1.968公里(1.223英里)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區 | |||||||||||||||
起點 | 西康路 | |||||||||||||||
終點 | 馬場道 | |||||||||||||||
建造 | ||||||||||||||||
動工 | 1929年 |
歷史
睦南道所在地域原是天津老城東南的一片沼澤窪地,散落着一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1903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獲得今睦南道所在區域。1919年至1926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結合海河清淤工程,對該區域進行填築並使之成為適合城市建設的用地。1929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修建此路。此後,睦南道兩側迅速形成大片高級住宅區,綠化良好,建築風格屬於各種不同的歐洲式樣。1943年,日本佔領該區域後將該街道改稱為「興亞二區31號路」,後又稱為「南緯26號路」。1946年,天津市政府接收天津英租界後,將其改為鎮南道,以當時中越邊境鎮南關更名為「鎮南道」。1952年,鎮南道隨鎮南關改名睦南關而更名為睦南道至今。[2]
現況
睦南道目前東北到馬場道,西南到西康路,南北兩側分別與馬場道和大理道平行。全長1968米,其中,車行道寬9米,行人路寬0.5米至6.3米。[3]由於睦南道街區被納入天津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因此未來將保持現有風貌不會拓寬。
沿街著名建築
睦南道現存有四處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七十四幢天津歷史風貌建築、二十二處名人故居,其中比較著名的建築有:
-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孫殿英舊宅,睦南道20號至22號
-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顏惠慶故居,睦南道24號至26號
-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李贊臣舊宅,睦南道28號至30號
-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張學銘舊宅,睦南道50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許澍暘舊居,睦南道11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納森舊居,睦南道70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李勉之舊居,睦南道74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卞榮卿舊居,睦南道79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徐樹強舊居,睦南道108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方先之舊居,睦南道109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徐世章舊居,睦南道122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周叔弢舊居,睦南道129號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高樹勛舊居,睦南道141號[4]
交匯道路
目前,與睦南道相交匯的主要道路有: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英文)O.D.Rasmussen. 《Tientsin:An Illustrated Outline History》. 天津: 天津印字館(1925).
- (中文)費成康. 《中国租界史》.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2年. ISBN 7-80515649-2.
外部連結
-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歷史風貌建築名單
-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掛牌歷史風貌建築明細表(一)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6-28、(二)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6-28、(三)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