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屬

豆科的一属植物

皂莢屬學名Gleditsia),是蘇木亞科下的一個,全球約有12[1][2][3]-16[4][5]物種。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及中部、非洲及南北美洲[4]。中國大陸有6種2變種[6],分佈在各省區[4],台灣有1種[7]。皂莢屬的模式種美國皂莢[8]。本屬染色體數2n=28[8]

皂莢屬
美國皂莢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 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屬: 皂莢屬 Gleditsia

約12-16種,詳見內文

用途

本屬植物的木質多為堅硬[4]而耐腐[9],可供製作器具[4][9]及薪炭[9]之用。莢果煎汁後可作為肥皂供洗濯之用[4][9]皂莢可供醫藥用途。

形態特徵

皂莢屬中包含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 [2][5][6][8][10]樹幹及枝條上具有單生或分枝的粗刺[1][3][6][8],側芽疊生[9][10][11],無頂芽[10]一回偶數羽狀複葉或同一植株之上出現一回偶數及二回羽狀複葉[1][8][10][11][12],常互生或簇生於短枝上[11]葉軸及羽軸具槽[8];小葉互生或近對生[1][6][8],基部兩側近對稱或稍不對稱[6][8][11],少有近正形[12];葉緣常具細鋸齒或不規則的鈍齒[6][8],稀有全緣[6][11][12]托葉微細[5][11],早脫落[6][8]單性異株或雜性[6][8],小形[3],花組成腋生或少有頂生的穗狀或總狀花序[5][8][11],少有圓錐花序[5][6][11],花冠綠白色[8]、綠色[3][11]、白色[11]、淡綠色[6][8]或淡綠黃色[3][6]花托鐘狀[8],外披柔毛,內無毛[8]萼筒鐘狀[6][11],具蜜腺[7],裂片3-5枚[6][12],近相等[8][10];花瓣3-5枚[6][11],稍不相等[8],與萼片稍長或等長[6][8][11],無爪[5],覆瓦狀排列;雄蕊5[5]-10[2][8][12]枚,伸出[8][10],離生[5][10],近等長[2][3][10]雌花中常無退化雄蕊[5]雄花中亦常無退化雌蕊[5]花絲分離[2],中部以下稍扁寬及披長曲柔毛[8],離生[12]花藥背着[6][8],丁字形着生[5][6][10][11],縱縫開裂[3][6][11][12]子房於雄花中缺失或僅有痕跡[3][6][11][12]兩性花中無柄或具短柄[6][8][11],着生於花萼基部,花柱[8][9][11]柱頭大而頂生[6][8][11]胚珠1至多數[8]為莢果,革質[5],帶狀扁平[9][11],勁直、扭曲或不規則彎曲[8][11],不開裂[6]或遲緩開裂[5][8]種子1至多顆[8],橢圓形、卵形、扁或近柱形[6][8],具角質的胚乳[1][10][11],長於細而長的種柄之上[5],並藏於果肉之中[5]

物種

皂莢屬約包含12-16種物種[13]

雜種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皂荚属 (PDF). 北京植物志 : 420.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2.3 2.4 皂荚属 (PDF). 河南植物志 2: 292.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皂荚属 (PDF). 秦嶺植物志 1(3): 6.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4.2 4.3 4.4 4.5 皂荚属 (PDF). 中國植物志 39: 82. [永久失效連結]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皂荚属 (PDF). 福建植物志 3: 34.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皂荚属 (PDF). 青海植物志 2: 154. [永久失效連結]
  7. ^ 7.0 7.1 皂荚属.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39. [201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7).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皂荚属 (PDF). 中國植物志 39: 80–81. [永久失效連結]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皂荚属 (PDF). 貴州植物志 7: 330. [永久失效連結]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皂荚属 (PDF). 浙江植物志 3: 286. [永久失效連結]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皂荚属 (PDF). 安徽植物志 3: 106. [永久失效連結]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皂荚属 (PDF). 河北植物志 1: 691. [永久失效連結]
  13. ^ 皂莢屬. 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簡體中文)皂荚属. 植物通. [July 2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