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舒(762年—823年),字弘中唐朝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

王仲舒年少孤貧,事母以孝順著稱。好學善於文章,不就鄉舉。客居江南,與楊頊、梁聿交友,凡與結交,必知名之士,與楊頊、梁聿、裴樞為忘形之交。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科,王仲舒登乙第,拜為右拾遺。王仲舒與陽城上書反對以裴延齡領度支,改任右補闕,轉任禮部考功員外郎。後來貶為連州司戶參軍,再改任荊南節度使參謀。唐憲宗元和初年,召為吏部員外郎元和五年(810年),自職方郎中知制誥。他文思平和典雅,所擬誥書頒發後,被人傳抄。京兆尹楊憑被中丞李夷簡所彈劾,貶為臨賀縣尉。王仲舒與楊憑關係好,於朝中宣言,說李夷簡故意尋求楊憑之罪,王仲舒貶為硤州刺史。因母喪解職。服喪完畢,擔任婺州刺史。婺州疫病旱災,百姓病死逃亡幾乎空城;五年之內,戶口增加,就加金紫服。改任蘇州刺史。堤松江為路,變屋瓦,絕火災,徵稅有定期,不擾自辦。唐穆宗即位,以王仲舒文思有古風。召為中書舍人。他求為地方官,出為洪州刺史、御史中丞江南西道觀察使。他罷榷酒弊法,因水旱出官錢二千萬貫代貧戶輸稅。長慶三年(823年)冬,在洪州去世,年六十二歲,贈左散騎常侍,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