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潔肅皇后
明朝嘉靖皇帝皇后
生平
嘉靖元年(1522年),陳氏姿色美麗,選美入宮,九月冊立為皇后。世宗性格嚴厲。嘉靖七年春,世宗與陳皇后同坐,張妃和文妃進茗,世宗循視其手。陳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陳皇后驚悸,當時身懷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就此流產。流產後陳皇后重病,數月不愈。嘉靖帝令其遷出坤寧宮,並準備把她的皇后之位廢掉(楊一清在其所著的《密諭錄》中記有世宗和楊一清等討論廢后一事的全過程[2] ),與楊一清等大臣商議,考慮到陳皇后已經病危,廢棄有礙名聲,才未實施。
十月,陳皇后病死,諡曰悼靈皇后,葬禮從殺,葬於安葬皇貴妃、皇太子的天壽山的襖兒峪(悼陵)。出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勸,世宗還在氣頭上,不聽。嘉靖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諡,當時世宗的怒氣已消,於是改諡為孝潔皇后[3]。
明穆宗即位,禮臣上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明世宗)元配,應該合葬祔廟。若遵遺制祔孝烈(世宗遺旨想讓方皇后祔廟),則舍元配也,若同祔,則二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時,宜奉孝潔配,遷葬永陵,孝烈主宜別祀。」穆宗從之。隆慶元年二月,上尊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合葬,祔太廟。
弟弟陳紹祖;妹妹清平伯吳夫人陳氏,早卒。
延伸閱讀
[編]
參考
- ^ 《明世宗實錄》嘉靖元年,國丈陳萬言謝恩表:「臣女今年十五歲,謹具奏。」
- ^ 《密諭錄》楊一清:「稽之往古廢后之事,漢光武、宋仁宗皆盛德之主,亦嘗有此舉,史冊書之以為小疵。夫立後,所以奉祭祀延嗣胤也。中宮既以妒妨聖嗣,又憚於奉先殿行禮,二者俱失。若於前時數其罪過,告於宗廟,請於聖母而廢黜之,則與漢、宋之事相類,況其過殆有甚焉,固亦相應。但平日既無此舉,而今於病危垂絕之時忽然為之,人孰肯信。皇上之心何以自白?此事似不可行。臣思惟我朝宣廟時胡後之事略可依仿而行,然亦恐遲無及矣。胡後以無子有疾奏請避位,宣廟初不許,請之至,再以皇太后命,從其所請,就閒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舊,乃冊立貴妃孫氏為皇后,蓋英廟之母也。若仿此例作中宮自請退避,請於兩宮聖母,退處就閒別宮,不改其號,葬仍以後禮而不在祖宗陵寢之山,如此舉措猶為彼善於此,然亦不得已之計也。此事蓋未嘗與同事之臣言之,伏願日月回光仍乞俯從臣等閣中初議為正。謹錄宣廟《實錄》中胡後事始末呈覽,以俟聖裁。皇上儲嗣未立,臣等夙夜繫心未嘗暫忘。但得此事早定,當以聖母之命,冊立賢淑正位中宮,更選淑女以備妃嬪,以延聖嗣以廣聖孝,如是而後天下臣民之心慰矣。謹具奏聞。」上報曰:「卿以連日所議之事,復加尋詳以聞。夫朕平日之所未言及者,正念漢、宋二君被是為累耳。亦或言請於聖母,每為聖母止之。自有姑婦,未若我聖母之愛皇后也。夫人倫所忌,殺子廢妻。朕今與卿等始言及此意,以彼久疾臥床,弗能復相我祀事。非廢黜,只是明詔中外,言其素無德行,致成斯疾。退居別所,一應服制仍如後禮。待卒,則葬於金山吉地,庶見曲盡情義,以化天下,使勿有廢絕之義。卿引我宣廟恭讓章皇后故事為言,足見籌慮至詳,恐為朕德累耳。但皇后無恭讓章皇后之恭遜謙退之實,縱使如其道則怨其他人。今之事只以義斷之,明識之士必有見,乎用茲復,卿可即議以回。」 臣某謹奏。 」適者冒昧以所擬事宜復奏,隨承諭答。臣莊誦再三,仰窺聖情,如此蓋有大不獲已者,大要以宗祀為重耳。切謂今日之事當如臣等初議,泯其形跡,而擇葬於山陵遠外之地,兩無相妨,策之上也。次則循宣廟故事,聽其自行遜避,乃以後禮葬之金山。次也必如聖諭,言其有疾不能承奉祀事,請於聖母,退處別宮,稱號服制俱不改其舊,卒則葬於金山。此禮之變,非臣一人所敢言,請以聖意明示內閣議處上聞,臣等必當執議如初,以俟聖明之獨斷耳。君臣一體,情有所不能安,禮變於不得已,臣下不敢不以正對,惟皇上擇而行之。臣謹具奏聞。」
- ^ 《明史》(卷114,列傳第二 后妃二):世宗孝潔皇后陳氏,元城人。嘉靖元年冊立為皇后。帝性嚴厲。一日,與後同坐,張、方二妃進茗,帝循視其手。後恚,投杯起。帝大怒。後驚悸,墮娠崩,七年十月也。喪禮從殺。帝素服御西角門十日,即玄冠玄裳御奉天門,諡曰悼靈,葬襖兒峪。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不聽。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諡。時帝意久釋矣,乃改諡曰孝潔。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祔廟。若遵遺制祔孝烈,則舍元配也,若同祔,則二後也。大行皇帝升祔時,宜奉孝潔配,遷葬永陵,孝烈主宜別祀。」報可。隆慶元年二月上尊諡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后。
前任: 武宗夏皇后 |
明朝皇后 1522年—1528年 |
繼任: 張皇后 |